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蘇冷戰發生的那些事兒

美蘇冷戰發生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美蘇冷戰發生的那些事兒


冷戰,指的是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


當時美蘇爭霸,兩國及其盟國展開了數十年的鬥爭。在這期間,雖然分歧和衝突嚴重,但雙方都力避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爆發,對抗則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不動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


回顧長達45年的美蘇冷戰,儘管沒有發生世界大戰,但卻導致了代理人的衝突,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當今世界貿易局勢日益趨緊,世界警惕「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那麼,歷史上美蘇冷戰到底是怎樣發生的?


冷戰的發生說到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延續。在整個二戰期間盟國也都是各懷心腹事,各打各的算盤。到了戰爭的最後階段,美英兩國與蘇聯的盟國關係就已難以維持了。突出的表現在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後,公開地對柏林的爭奪上。雖然有波茲坦公告,但各方對德國問題並未有一致的方案,德國東部的柏林成為蘇聯佔領區,而德國西部成為英國、美國和其他盟軍佔領區,實質的德國已被分成兩部分。



兩個電報是基礎。1946年,美國國務院要求美國駐蘇聯大使館官員喬治凱南,拿出一個對蘇聯今後的目標及其在東歐意圖的報告,凱南回復了一個8000字的「長電報」。並直言不諱地警告,蘇聯已全副武裝,且懼怕外部世界。蘇聯從根本上是美國的敵人,以謀求合作或共存為目標的對蘇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


對於凱南的長電報,蘇聯以時任蘇聯駐美國大使諾維科夫電報作為回應。在電報中警告稱,美國從二戰中崛起,經濟實力雄厚且一心想要統治世界。因此蘇聯需要確保其在東歐的緩衝區。


其實,這兩封電報美蘇都明確了未來的定位,也為歐洲的冷戰奠定基礎。之後蘇聯企圖控制東歐,並儘可能地散播共產主義種子。美國則致力於遏制政策,防止共產主義之火蔓延到西歐。


「鐵幕」演說是序幕。美蘇互不退讓,都想在整個歐洲施加影響,這樣丘吉爾在1946年3月5日,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強烈批評蘇聯。他是這樣講的:



「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這張鐵幕後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圍的人口全都位於蘇聯勢力範圍之內,全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不僅落入蘇聯影響之下,而且已受到莫斯科日益加強的控制。」


雖然當時已不是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但他的「鐵幕」演說還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俄羅斯歷史學家把丘吉爾的鐵幕演說視為冷戰的序幕。


杜魯門主義是鋪墊。從1946年希臘政府領導的國民軍和希臘共產黨領導的民主軍之間爆發了持續三年的戰爭,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提出要支持支援希臘政府的政策,後來他要求美國國會撥款4億美元援助希臘和土耳其政府,防止希臘和土耳其政權落入蘇聯共產主義手中。這就是杜魯門主義的雛形,逐步形成杜魯門任期的美國對外政策,隨後成為二戰後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也為日後的馬歇爾計劃形成做了鋪墊。



馬歇爾計劃是開始。1948年4月3日,杜魯門簽署歐洲復興計劃,就是馬歇爾計劃,對二戰後的歐洲各國實施經濟援助、協助重建。這種援助包括食品、機械、專業技術,包括向有可能被蘇聯納入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提供資金援助。許多專家認為,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標誌著冷戰的真正開始。

蘇聯針對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做出了針鋒相對的回應:蘇聯宣稱馬歇爾援助計劃是「美元帝國主義」,並聲稱美國憑藉其經濟力量到處亂扔美元,以獲取在歐洲的影響力。並採取一切措施,禁止東歐集團國家申請馬歇爾援助,以避免東歐國家參與馬歇爾計劃。



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和五年後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標誌兩大陣營、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在後來的40年里,蘇聯和西方對峙對抗不斷升級,雖然沒有直接發生戰爭,但是朝鮮、越南、多個中美洲國家的代理人戰爭造成數百萬人死傷。


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柏林牆倒塌,邊境開放,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鐵幕以讓人難以想像的速度落幕,長達45年的冷戰終告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失敗的烏克蘭,史上慘遭蹂躪,最終獨立也仍未擺脫多劫的命運!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