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中國歷史上那場著名的細菌戰,不應該被遺忘

中國歷史上那場著名的細菌戰,不應該被遺忘

今年年末可謂是大片扎堆,既有科幻巨作《毒液》、《海王》、《蜘蛛俠:平行宇宙》輪番上陣,點燃超級英雄的輝煌,又有《無名之輩》、《狗十三》等口碑電影滋潤觀眾的心房。

不過有一部於12月11日上映的戰爭題材電影《雲上日出》吸引了小鑒的注意力,電影以兒童視角剖析歷史戰爭,聽起來既特別,又令人心疼。

值得一說的是,在電影正式上映前,電影《雲上日出》就已經入圍了國際A類電影節——塔林黑夜電影節,同時還入圍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國國際青年影展。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電影專業領域給予影片的肯定。

如果想要更好地觀看這部電影,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這場著名的細菌戰。

細菌戰亦稱「生物戰」,是利用細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農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種極端滅絕人性的罪行。

1941年11月4日,一架日軍97式輕型轟炸機從南昌機場起飛,穿過黎明的霧靄,歷經一個多小時抵達湖南常德地區上空,一路投下麥粒、穀子、高粱、破棉絮、爛布條等雜物,不明所以的常德人民彼時尚不知道危險已悄悄來臨。

此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常德從繁華的商貿城變成了一座死城,從1996年到2000年這段時間,常德細菌戰受害者調查委員會經過走訪之後確認在1941年的那次細菌戰中,有名有姓的死者共計7643人,歷史上將這場悲劇稱為「常德細菌戰」。

《雲上日出》的故事,就基於這場細菌戰,故事的小主人公夏家駿也以當年細菌戰的受害者法學家、書法家夏家駿老先生為原型,用小小孩童的視角,揭開歷史的傷疤。

雖然電影蘊含著沉重的歷史,但是導演並沒有用血淋淋的鏡頭去刻意渲染悲痛的情緒,也沒有用說教式的旁白解讀劇情,反而電影的畫面構圖意外的清新美好,電影里到處都充斥著各色的光。

小家駿一出場就在一片戰火肆虐中被迫與家人分離,獨自穿過一路灰濛濛又飽含腥味的空氣,輾轉來到聖心教養院。

護工小姐姐開門的那一瞬間,是小家駿接觸到的第一道光。

孤獨沉默的家駿瞬間被一群年齡相仿的孩童們圍繞,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並沒有讓他卸下心理防備,他警惕著周邊的一切,更多的時候家駿只是在一旁遠遠地看著,等著失散的爸爸來接他回家。

此刻透射在家駿頭頂上方的這道光線仍是稀薄且泛著白光的,家駿也有意疏遠這道光線。

但護工姐姐與小豆丁的靠近,慢慢溫熱了這道光,它開始變得明亮。

小豆丁總是一臉天真地陪伴在沉默不語的家駿身旁,而護工姐姐則會用她瘦弱的肩膀來護家駿不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負。

電影中那一碗熱騰騰的魚湯,是搭建三人友誼的橋樑,也是帶領小家駿走入教養院這座「兒童諾亞方舟」的指明燈。

在這裡,家駿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段金色的童年,他們一起上河邊捉魚,一起點燃河燈,一起分享食物,一起在琴聲悠揚的歲月里健康長大。

直到那一天清晨,頭頂上方划過的飛機打碎了這一切美好。家駿抬頭的瞬間,飛機的尾翼恰巧遮住了臉上的光,家駿的世界暗了。

那些被飛機透射下來的新奇玩意成了毀掉孩子們金色童年的導火索,不斷地有孩子感染上病毒,他們被迫接受隔離,健康的孩子們只知道那些從宿舍走出去的病孩子一個也沒有回來過,卻並不知道死神早已悄悄地來臨。

戰況危機,瘟疫蔓延,日子又過得捉襟見拙,聖心教養院再也保不住了。

教養院大部隊遷徙之際,家駿望著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豆丁,他選擇了獨自留下來照顧豆丁。

值得一說的是,在和小夥伴們告別的時候,導演使用了俯視般的神向視角。

病床上的豆丁稚嫩而又微弱的聲音輕輕地落在了家駿的耳朵里——

「我是不是不能長大了?」

家駿摸了摸豆丁的頭,豆丁的生命也許已經走到了終點,但家駿會陪著他走完這趟旅程。此時,家駿成為了豆丁能看到的,最後的炙熱的光芒。

豆丁走了,家駿背上他來到教養院時的小書包,一步一步走向了教養院的大門。

私認為,電影最後的這個鏡頭稱得上是神來之筆。隨著大門發出的「吱呀」聲響,大提琴聲的背景音樂也隨之奏響,落在家駿頭頂的光芒變得異常明亮,家駿穿過被戰爭搗毀的房屋的陰影時,背景音樂變換成為了人聲,當他穿過陰影,邁向滿是小野花的小道時,悠揚的笛聲在家駿的腳下漫了開來。

其實,當家駿邁出大門的那一刻,他便已成為照亮自己人生路上的光。

細細品味,電影運用了大量隱喻的鏡頭來記錄了家駿的成長,初入教養院,家駿一心等著爸爸來找他,就連得知自己將要被他人收養時,他也沒有打開大門出走的勇氣,而所有人離去後,家駿堅定地選擇了主動打開大門尋找希望。

家駿每次透過指縫看見的那條鮮紅的金魚,事實上正是他對活著的渴望,當他歷經一切敢於直面生活時,再重複這樣的手勢看見的,卻是真實的世界。

誰說極暗之地開不出希望的花朵?家駿頑強茁壯的生命力就是他對這個悲慘世界無聲的抗議,戰爭帶來的不幸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但只要還活著,就一定要相信苦難終會結束,日出帶來的光芒足以讓人洗去一切灰塵。

整部電影最讓人感動的除了教養院內孩子們之間的友誼,還有孩子們對未來的渴望。印象很深的一個段落,是瘟疫肆意後,教養院的院長冒著生命危險遠赴長沙為孩子們帶來了疫苗,每個孩子在排隊打針時都是井然有序,沒有一個孩子吵鬧,也沒有一個孩子懼怕冰冷的針孔。

戰亂之中的孩童尚且熱愛生命,更何況我們這群和平年代中的青年人呢?小鑒從來不苟同當代年輕人群體中漫溢的「喪文化」,如果你也曾親身經歷過痛苦,便知道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何其珍貴。

小鑒想,這也是導演想要透過鏡頭鼓勵觀眾的正能量吧。

時光流逝匆匆,當年那些在細菌戰中倖存下來的孩子們也在逐漸老去甚至離去,據記載,常德細菌戰中的倖存者如今只剩下了最後18人。

熊瑋導演說——他們在等待道歉到來的那一天,而日本人在等待他們死去。

電影的敘述語言有多平靜,帶給小鑒的感受就有多震撼,一部好電影,能夠讓觀眾深深地記住歷史上的痛苦歲月,記住我們國家曾遭遇過怎樣的磨難,小鑒希望這類的片子還可以再多一些,別讓歷史被埋沒。

《雲上日出》正在熱映中,小夥伴們可以前往影院傾聽一下歷史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黃海波一人之力陳冠希謝霆鋒拉下神壇,原來他們都是矮子
勞模劉德華唱響新春那麼多年,終於有人接他的班了!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