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儲有明顯不合理之處 為何雍正還要強硬推行?
說到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有一個和過去的朝代明顯不同的特點,大家應該也已經非常熟悉,就是秘密立儲制度。在位皇帝生前寫下遺詔置入金盒,並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等到皇帝駕崩那天打開,遺詔中所書姓名即為新君。
有朋友或許會以為清朝皇帝都是依此制度而立,但實際上,真正按秘密立儲制度登上皇位的,只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人。雍正雖然是康熙臨終前所立,但在那時秘密立儲還沒有形成制度。這一制度,是在雍正朝才正式確立下來的。
康熙直到臨終前才確定太子人選這件事,有偶然和特殊的因素在裡面,並不是成心想拖到最後一刻才安排自己的繼承人。況且儲君制度已經使用了幾千年,為什麼雍正要這麼大膽創新,鼓搗出從來沒人用過的秘密立儲制度,還強硬推行了下來呢?
雍正要做一件從前沒人做過的事情,自然要解釋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雍正給出的理由是,康熙老爺子晚年時看著自己幾個兒子爭權奪位,實在心太累了,不如直接別立太子,皇子們也就沒什麼好搶的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雖然雍正以及後來的幾位皇帝都在大力宣揚秘密立儲制度的好處,但其實沒辦法掩蓋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實際實施起來存在很大的風險。
第一點,秘密立儲制度很保密嗎?光是聽制度安排,就覺得很不保密。密詔是公開放在乾清宮的,有心人想窺探並不難。比如乾隆公開繼位人選之前,和珅就提前收到風聲,得知了皇位所屬。
另外,不立太子就可以避免皇子之間的鬥爭了嗎?這更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權力鬥爭是人類永恆的命題,不立太子,只會把鬥爭延後,並不能真正消除兄弟之間的矛盾。
而且,秘密立儲制度還使皇位的傳承面臨巨大的風險。因為權力交接這一過程,實際上是發生在前一任皇帝去世以後,此時前任皇帝已經沒有辦法再對死後發生的事情施加影響。
比如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時,大臣們曾一度無法找到立儲遺詔,最後是在嘉慶身邊一個隨侍小太監身上搜了出來,才立了道光為帝。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人們到最後都沒有找到嘉慶藏起來的這份遺詔,又或者小太監有別的心思,勾結其他皇子擅自篡改嘉慶遺囑,那將不知道引起多慘烈的宮廷鬥爭。
古時候儲君制度先立太子,是為了給未來的帝國繼承人一個實習期和考察期,一來可以幫助其積累管理經驗,在皇帝去世後可以更加平滑地完成權力過度,減少政變發生的可能;二來如果太子不適合作為繼承人,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時更換人選。
揣度雍正皇帝的心思,之所以要推行秘密立儲制度,減少爭鬥只是場面話,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增強自身皇位的合法性。這從很多小細節中,都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雍正特意在自己的年號里加個「正」字,可見他對自己皇位的正當性非常在意。許多人說雍正皇位得來不正,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康熙傳位給雍正的程序合法性存疑。
為了讓自己的繼位資格顯得更合理一些,雍正索性參考康熙傳位給他的過程,創造了秘密立儲制度。這樣在後人看來,秘密立儲是清朝的傳統,雍正未被立為太子而直接登基這件事就不會太過顯眼。
同樣的,康熙在臨終前,曾經命雍親王代替自己到南郊祭天。在此之前,皇子代替皇帝南郊祭天並不是很特別的一件事,但從雍正以後,凡是皇帝命某位皇子代替自己到南郊祭天,便算是大位有歸的暗示了。
※道光為何要嚴懲林則徐?宰相的大力保舉 反而幫了倒忙
※晚清名臣立下禁令 不準下屬出入風月場所 為何只有他女婿除外?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