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珅有一個為官秘訣很高明,遠勝張廷玉,這也是乾隆放任他的原因

和珅有一個為官秘訣很高明,遠勝張廷玉,這也是乾隆放任他的原因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十三日,嘉慶帝以二十款大罪將和珅打翻在地,這二十款大罪中,每一款都足以要了和珅的性命。可是這一罪,那一罪,偏偏沒有發現最致命的結黨營私一條。據說,嘉慶帝看到這份罪狀的時候也不相信,特意詢問了曾任軍機章京的吳熊光說:「人言和珅有異志,有諸?」吳熊光回道:「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則滿、漢無人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

也就說和珅縱有千般不是,但他從未乾過結黨營私,涉嫌謀反之事。正是這個緣故,所以和珅才能得到乾隆帝的認可並加以庇佑。換一句話說,這也是和珅縱橫官場二十多年不倒的絕密法寶。

乾隆晚期,和珅的官越做越大,職位也越來越重要,但同時他也承受著高風險。所以和珅做事小心謹慎,絲毫不敢馬虎懈怠。在和珅眾多的官職中,軍機大臣一職是最為重要的,但是在這個職務上,就連一直想找和珅不是的嘉慶帝也沒能發現他的一絲罪責。

清代,能夠成為軍機大臣,首先的條件就是保密。這一點和珅很清楚,但這僅僅是最基本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條,為官不僅能將看得出的做到,還要將難以看出、難以做到的做到才行。清代的軍機處人員一直都是奉行低調的,因為從康熙開始,內臣與外臣結交一直被視為為官大忌。此後的雍正、乾隆更是十分忌諱大臣們結黨營私形成政治利益集團。

軍機大臣權力地位顯赫,是外省督撫們拉攏的主要目標和攀附對象,如果能和軍機大臣形成某種利益上的同盟,那麼他們的仕途將會一帆風順。不過,內外勾結會給國家政局帶來十分不利的負面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皇權。更何況,乾隆皇帝視皇權為生命,平生最忌諱大臣染指,因此,對於內外臣勾結向來是採取雷霆手段。

和珅對乾隆的了解勝過任何人,說他是乾隆肚裡的蛔蟲也一點不為過。所以,和珅雖然利用軍機大臣的權力為自己撈取利益,但他從不去觸碰乾隆帝的政治底線,不與任何大臣、王公貴族、外省督撫有政治利益上同盟關係,他最看重的就是金錢。

以和珅的貪腐,一向自詡高明的乾隆帝不可能沒有察覺,為何在二十多年的時間中放任不管呢?說到底還是和珅對乾隆帝有一萬個忠心,斷不會發生背叛皇帝或是危害皇帝的事情,相反,和珅還會為乾隆帝盡其所能地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並依靠乾隆這顆大樹,保住自己的一生富貴。而這,正是和珅的精明之處,也是他為官的寶典。

那麼,乾隆一朝有沒有發生過軍機大臣和外臣結交的事情呢?答案是有的,雍正朝紅人張廷玉就是個典型的例證。乾隆即位時,對張廷玉還是十分信任的,可是在不久後兩人便發生了矛盾。原因是張廷玉長期擔任軍機大臣,並且對軍機處的設立和各種制度的規定有著突出的貢獻。所以他晚年的時候有些驕橫,並且還與外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張廷玉的這些舉動無疑都會觸動乾隆帝的敏感的神經,並導致了張廷玉最終被羞辱懲處,甚至連雍正承諾的配享太廟一事也差點付諸東流。

還有一位漢人重臣于敏中也是如此,他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期間,頻繁和外臣通氣,還曾為了獲得世襲爵位向內廷官打探消息,犯了官場大忌。這讓乾隆深惡痛絕,最終也沒有落下好結果。可以說,乾隆一朝,無論你再清廉又或是再有治世之才,只要出現威脅皇權的苗頭就得身首異處。

後世對和珅的評價無非就是貪財、刻薄、跋扈之類的,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他的這些性格特徵在乾隆帝眼中反而是一種政治優點,外加和珅為人圓滑,很有才能,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所以,乾隆帝對他貪財不聞不問,仍舊放權給他,自己卻落得個逍遙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明第一座皇陵的主人,雖貴為皇帝,卻沒能過上一天富貴的日子
李鴻章搞外交奉行委曲求全,但也有強硬的時候,此國就吃過大苦頭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