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在班裡為啥總做他的小跟班?|這樣做,跟屁蟲也有春天

你在班裡為啥總做他的小跟班?|這樣做,跟屁蟲也有春天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就是前幾天,我送小D去幼兒園。剛進教室,就看到小R跑過來,拉著小D的手,然後又拉著小D去找另外一個小男孩。最後R提議說,「我們一起去玩廚房吧,我今天做主廚,你來做洗碗的,你來做上菜的」。

小D的幼兒園是個混齡班,R是個3歲的小女孩,年紀其實比她班級里大部分的同學都小,但我一直對她印象蠻深的。因為今年剛剛開學的時候,R的父母和班級另外一個女孩的媽媽都同時找過老師,因為這個故事也涉及到小D,後來我也被告知了。

經過是這樣的,從我開頭分享的片斷大家就不難看出,R是挺有主見的女孩,年紀雖小,但喜歡牽頭。但R的父母一直有個隱隱的擔心(據說是在上一個日托時被「投訴」過總愛指揮他人,too bossy),怕自己的女兒過於「強勢」,所以剛進幼兒園就主動和老師溝通了這個問題。

那時R和小D(4歲)還有另外一個小女孩C(4歲半)非常好,三個人玩的時候基本上也都是R這樣主動發起(或者也可以說主動指揮的)。後來,C的媽媽來找老師了,覺得自己女兒缺少「主見」,基本上每天回家都是「R說XXX,所以我要XXX」,言下之意怕C沒出息。

因為這段友誼裡面的「三人行」也有小D,所以老師也非常負責地主動來和我溝通,看看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並且也詢問我是否要加入這個談話,我們幾個家庭一起來聊一聊。

你在班裡為啥總做他的小跟班?|這樣做,跟屁蟲也有春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說實話,我當時聽完老師打來的的電話,除了覺得好負責很暖心,內心也是在偷笑的,你們看,焦慮是不是在哪裡都一樣啊(吐舌頭~)。而這個話題背後折射的就是「領導力」,因此我猜父母們的關注度都會挺高的吧。

人際關係中的「力量等級」

老師和我們分享,人和人之間是有「力量等級」的(power hierarchy),比如有的人就會更喜歡做張羅牽頭的角色,有的人就會更喜歡往後退一退的,成人中這樣的情況很多,其實孩子之間也會有。

形成這樣的情況的因素基本上3分靠基因(通常孩子會呈現和父母特徵完全相似或者完全相反的情況),另外7分靠的是環境。因此,這樣的「力量等級」是流動的,一方面會隨著孩子後天的經歷而有所改變,另一方面也會在不同的場景下展現出不同的特性。

老師後來說的這段話挺讓我觸動的,她說美國整個國家的文化都在追求「領導力」,我相信你們也是從小這麼被教育的,要有主見,要有進取心,要怎樣怎樣,似乎只有「往外沖」的才是成功的。

結果所有的孩子,不管他們天性是怎樣,我們都在推著他們往上擠進那個擁擠的所謂「成功」的標準區間里。但看看你我現在的經歷,我們其實是明白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在「領導」區間的(老師還打趣道,我到現在還不喜歡管老師,我只愛當老師)。

這世上本沒有絕對的成功,如果真要有,那就只有一種,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讓自己舒服的位置,並且可以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為此老師還特地舉例,比如R在社交方面擅長做領導者,但在運動類的活動中並不會,而C在運動類就會更擅長做那個領導者。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改變孩子,而是支持孩子在每一個不同場景里她都能舒服地做自己,找到自己合適的力量等級。在那個力量等級里不斷積累正面的社交體驗,提高自己社交信心,等到時機到了自然他們會提高自己的力量等級,當然不改變也可以,這就是力量等級流動性的含義所在。

你在班裡為啥總做他的小跟班?|這樣做,跟屁蟲也有春天

說實話,小D性格和我小時候挺像的,比較慢熱,不習慣做那個在「聚光燈」下的人(她到現在還是不喜歡過生日的時候大家都對著她唱生日歌,據說我小時候也是這樣),但真的不得不做也還可以。

小D也會經常回來和我聊起小R的話,她和小R的故事,但我倒是一點都沒有像小C媽媽這樣的顧慮。除了老師上面分享的,結合我自己的性格,還有我一路的成長經歷,我還有一些額外的補充。

特別名詞看本質

我們有時會過於追求字面上的名詞意思了,於是就容易把「領導力」簡單片面化,彷彿只有「厲害」的人才能有領導力。其實,從我角度來看,領導力從來不該是一個職位名稱,更加不該只有一種做事風格。

所謂「領導者」也分能激勵人的和獨裁獨斷的。激勵人的領導者具有很好的聆聽能力,願意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願意鼓勵他人;而獨裁獨斷的領導者,就非常強勢武斷,從不接受他人意見,很專橫。

同樣的,即使是追隨者,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高效的追隨者和順從的追隨者。前者願意聽從指令,也會提出質疑,會從如何更好地讓團隊完成這個任務出發,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順從的追隨者,只是一味地從自己角度出發,避免衝突和差錯,像牽線木偶般完成被要求的工作。

你在班裡為啥總做他的小跟班?|這樣做,跟屁蟲也有春天

全面理解「領導力」

可見,「領導者」不一定有領導力,而「追隨者」也會有領導力,不要把性格和能力混作一談了。落實到養育孩子方面,所謂培養領導力,不能只是看這個孩子「沖不沖的出」,「厲害嗎」這樣的表面情況。

解決這個顧慮的第一點,反而是我們要去審視自己對於「領導力」的理解,我們是否真的明白「領導力」背後包含的能力有什麼。

面對孩子「衝出去」的時候,想一想這個情況是否真的需要這樣「激進」,孩子在「衝出去」的時候有沒有具備團隊意識和大局觀?面對孩子「不厲害」的時候,看看她是否有自己的想法選擇這麼做,真的遇到問題時能否有理有據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怕孩子不夠厲害被欺負的,可以戳->人善被人欺?我們需要教會孩子這樣的「善良」!)

真正有領導力的人是有大格局的,他們的關注目標從不在於「誰」做了這件事,而是「這件事」本身。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過多地去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是」領導的料」,是否當上了「班長」,這反而讓孩子變得蠻橫輸不起。

多幫助孩子看到「團隊」,看到當上「班長」後面的能力,多幫助孩子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和一群人去一起全力以赴地完成一件事。(之前也寫過一篇,戳->那些一點不厲害,不是幹部料的孩子,也許更能當個好領導)

我們的關注就像陽光,關注在哪裡,哪裡就會生根發芽。不要糾結於自己孩子是不是「領導」,而是告訴孩子,如果我們的行為可以激勵自己,也能激勵他人,一起學更多、變更好、做更多,那麼我們都是自己的「領導」,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力。

你在班裡為啥總做他的小跟班?|這樣做,跟屁蟲也有春天

我們經常在養育孩子的這個問題上走極端化,要麼不管孩子本身性格秉性是怎樣的,一味地按照我們以為的世俗的「好」來要求改變孩子;要麼就完全「宿命論」,反正「這是基因,她就是這樣了,我也沒辦法」。

對我來說,為人父母首先要記住的第一句話一定是「全然地接納孩子的性格」,但同時,也請記得後面的半句話,「儘力支持能力的培養」。性格不要改,但能力可以補,千萬不要把性格和能力混為一談。

大J叨叨叨

今天寫這篇也是蠻有感觸的,至少從小到大有很多模模糊糊的概念都是在養育小D後慢慢自己理順了,比如內向不代表不改變《掏心窩|我從小內向,這麼多年堅持做這三件事,突破局限又能做自己》。

比如善良不只是對他人好,也要對自己好,不是一味忍讓《人善被人欺?我們需要教會孩子這樣的「善良」!》;再比如今天這篇,領導力和看上去愛說愛表現甚至很「凶」的也是兩回事。

這也是這幾年最大的一個感悟,遇到問題,遇到疑惑,別著急去想怎麼解決, 先去想想遇到的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到底哪裡想不通了?有時定義清楚了問題,我們的疑惑也就消除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一張紙巾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獨立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為愛助力 | 和我一起擁抱早到的天使,為每一個奇蹟加油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