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體娛混搭《吐槽大會》:娛樂,也可以是體育與年輕人的溝通方式

體娛混搭《吐槽大會》:娛樂,也可以是體育與年輕人的溝通方式

《吐槽大會》

文|體育產業生態圈,作者|黃夢婷,編輯|吳礎怡、郭陽

「我們開奧運會動員大會的時候,坐在前面一排的永遠是乒乓球、跳水、體操,而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個是拳擊、一個是足球。」鄒市明在吐槽大會上如此調侃道。

為了多照顧「坐在最後一排」的拳擊和足球運動項目,《吐槽大會》在繼國足吐槽專場獲得口碑與流量雙豐收後,今年的第三季又開設了以鄒市明為主咖的體育專場。

與上一次的國足吐槽相對比,本期在體育陣容之外,還增添了一位娛樂明星,名副其實的「體娛混搭」——

世界大滿貫拳王鄒市明、籃球解說員張衛平指導、體操冠軍李小鵬、九球美女潘曉婷、飛輪海「最不配有姓名」的成員辰亦儒……

體娛明星齊刷刷上陣,槽點與自黑齊飛,引來一波「合理」吐槽,雖然從直觀感受上不如「懟國足」那樣炮火兇猛槽點滿滿,但也算是在年輕人中給體育圈刷了一波存在感。

原本以為運動員與明星同台吐槽會稍顯尷尬,但節目播出後,卻讓我們對體育與娛樂的「破圈層」有了全新認知。而在看似無意的吐槽之外,體育運動員的綜藝化進階之路也令人深思。


運動員上綜藝,真是不務正業?

體育明星試水綜藝節目並獲得成功,其實本身也不是新鮮事。2014年,跳水運動員田亮與女兒參加了《爸爸去哪兒》,節目結束後,田亮父女的商業價值水漲船高。此後的綜藝節目中,也陸陸續續挖掘體育明星身上的綜藝感,而每到奧運這樣的大賽年,體育綜藝就會來到一個小高潮。

在今年這個體育綜藝扎堆且紛紛爆紅的年份里,《吐槽大會》也來分得一杯羹。而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9日的體育專場,李小鵬、鄒市明都是帶孩子上過親子類節目的運動員,幾位體育運動員也通過綜藝節目,相繼產生了不錯的經濟效應與曝光度,在給各自項目帶來關注的同時,坊間質疑聲也不絕於耳。

在商業色彩瀰漫的媒體渲染之下,運動員在「明星化」的過程中,參加各種提高知名度的活動,往往會被視為「耽誤運動員訓練進度」的雙刃劍。如果在大賽中與冠軍擦肩而過,更是會被一部分人冠之「不務正業」的標籤。即便到了今年,社會對運動員參加娛樂活動仍然頗有微詞。

作為籃球界的前輩,張衛平張指導給體育娛樂化直接進行了定性,娛樂是推廣體育的一種渠道——

「你們這體育明星,不好好訓練,就知道參加一些娛樂、商業活動,不務正業。但是,在這個成熟的產業裡頭,參與娛樂是為了更好地推廣體育。」

而作為主咖的鄒市明,在自己發言中,用這句話作為結尾也頗有深意——

「運動員把青春獻給了賽場,我們重新進入社會,有多難,大家不理解,上個節目,就指責為我們不務正業。我上節目,就是要告訴大家,運動員通過努力,也可以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而面對這樣的生活,我不會閃躲。」

此前,生態圈專欄作者沈誠曾在拳王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成為WBC中國區第三任主席之後,對她進行過專訪。而在看完這期節目之後,沈誠對圈哥表示:「推廣運動和獲得成績是兩件事。在不影響訓練的情況下,做一些推廣體育運動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NBA也有。然而,參加綜藝一般情況下會多少影響到訓練,運動員會從『得與失』兩方面衡量相關利益。」

的確,正如張紹剛而言,「體育圈還有偶像團體,其實是有共同點的,就是大家都是吃青春飯的。」當青春過去之後,運動員簡單「訓練—休息—比賽」的三點一線的節奏就會被打破,因此,他們為自己的退役後生活提前謀劃,在現役時或退役後參加綜藝,也是為了自己之後的人生道路尋求出路的一種生活方式。


闖入娛樂圈,運動員的綜藝感如何進階?

作為本期《吐槽大會》的唯一娛樂圈人士飛輪海成員辰亦儒,眾人也都吐槽,你是怎麼混進體育專場的?對此他委屈道:「明明是一個綜藝節目,我才是藝人,我應該要問你們怎麼混進來的吧?」

辰亦儒以深情並茂、控制節奏、自然流暢的吐槽方式,被網友封為「未被發掘的寶藏男孩」,贏得全場最佳ROAST獎盃。他提出的問題看似是吐槽,但其實也足以讓體育圈諸位運動員陷入思考:「娛樂圈,有這麼好進嗎?」

娛樂圈當然沒有那麼好進。

運動員上節目,除了極個別綜藝感較強的選手之外,往往會被網友吐槽「沒綜藝感」、「不好玩、不好笑」,闖入娛樂圈之路也並非順風順水。

與從商的李寧、從政的姚明、鄧亞萍、楊揚等人相比,從事娛樂事業似乎從來都沒有特別拔尖和出名的運動員——想反駁的話,可以試著想想,有哪個混娛樂圈的運動員獲得了跟其從事體育時相似的熱度,或是完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呢?

在之前的《這就是灌籃》剛開播時,圈妹曾寫道,體育綜藝很難出爆款的原因之一,正是運動員很少有綜藝感。因為他們此前並未接受過任何專業化訓練,每天「三點一線」的軍事化管理生活之下,除了天賦異稟的少數人之外,往往很難適應複雜多變的娛樂環境。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正在發生著改變。與老一代選手「為國爭光」的紅色烙印相比,中生代選手已經開始陸陸續續擁抱娛樂化了——這期《吐槽大會》就是例子。而隨著新一代運動員逐漸登場,作為泡在網路環境中的一代,他們天生有「網感」和「娛樂范」,也開始逐漸顯露個人魅力。

與過去千人一面的輿論感受相比,如今的運動員開始更有個人特色,他們上綜藝,發微博,成為表情包,在採訪中給出出其不意的言論,正在用個人魅力豐富自己的體育形象。

孫揚、張繼科、寧澤濤、林丹等不少選手,好身材加上不錯的顏值,讓觀眾對他們始於顏值,忠於實力;而傅園慧、郭艾倫等敢於表達、善於吐槽的真性情,也受到網友和非體育迷們的喜愛。他們在各條戰線紛紛用自身魅力推廣從事的運動項目,也成為了各大娛樂節目的「寵兒」。

曾記否,傅園慧在2016年奧運會賽後採訪,短短几句話採訪,將她推至網紅的高度。全網洪荒之力的表情包,讓傅園慧當之無愧成為當年的體壇新勢力。

籃球運動員郭艾倫,時常在微博上自黑,與網友互動、調侃,拿自己照片P圖,都成為他吸粉的一大重要原因。參加完《這就是灌籃》之後,也有不少非籃球愛好者痴迷上他的東北口音,還有那富有東北味的英語。

郭艾倫微博畫風,你們瞅瞅看

隨著年輕一代的出現,中國運動員的形象正在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越來越立體化,也開始逐漸出現了年輕群體所喜愛的娛樂化特徵畢竟,娛樂與體育,原本就不是分裂的兩種載體。世界領先的經紀公司CAA、WME | IMG等,均是體育娛樂不分家的大集團,足以證明這一點。


娛樂,是體育與年輕人的溝通方式

在去年的體育專場之後,《吐槽大會》製作公司笑果文化CEO賀曉曦曾這樣告訴生態圈:「在第一季《吐槽大會》上,邀請的大部分是明星,第二季我們想去打通更多的圈層,融合更多的領域。我們在把內容做一些升級。」

到第三季的時候,我們發現《吐槽大會》更改了自己的slogan:吐槽,是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無疑,這釋放了這檔節目要向泛大眾化轉型的信號。

其實,娛樂,又何嘗不是體育與年輕人溝通的方式呢?在與年輕人溝通方面,無論是用吐槽,還是用娛樂,本質上都是殊途同歸,為體育圈粉才是終極目的。

近年來,如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成為了體育圈需要共同直視的問題。在流量越來越便宜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里花樣百出的碎片化信息充斥著大家的眼球,不只有娛樂,電競也正虎視眈眈佔據年輕人僅剩的空閑時間。信息量過剩的今天,一些門檻過高的傳統體育賽事正在丟失著年輕人的關注度,更不用說站在賽場之上親自參與體育鍛煉了。

在這種情況下,泛娛樂化仍然是不少頭部體育公司常用的一種手段。2018年,體育與娛樂緊密地結合起來。叫好又叫座的節目紛至沓來,《這就是灌籃》、《超新星全運會》……體育主題的綜藝節目利用明星效應與綜藝化手法,讓更多圈外人對體育有了全新認知。

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楊超越在《超新星全運會》射箭場上的一個9環,直接讓射箭館的生意人滿為患,可以說是直接拉動了射箭的市場化發展。這讓不少人驚呼流量明星的帶貨能力,也給小眾體育的發展指出了一個前進方向。

我國當前的體育發展,呈現「金字塔模型」。籃球、足球,頗具有爭議與話題,其他運動項目則關注有限,面臨著受眾面小,商業化、市場化步履維艱的困局。

大眾項目有大眾項目的局面,小眾項目有小眾項目的問題,無論是張指導奮力疾呼的籃球與男籃世界盃,還是《吐槽大會》「cue」到的拳擊、撞球、體操,無疑都需要更多渠道來推廣自己,從而引導更多年輕人對此感興趣,走進體育的大門,並投身其中。

據圈妹了解,高顏值的潘曉婷,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去搜她在撞球賽場上的颯爽英姿

無論是體育這隻「黑貓」還是娛樂這隻「白貓」,只要能夠藉此獲得年輕人的青睞,能抓住這隻碩鼠,都應該被視作行業發展的助推武器。

爆款綜藝節目《吐槽大會》連續兩季專門開設了體育專場,不光證明了體育有很多可「吐槽」的地方,也說明了娛樂也可以是體育和年輕人溝通與對話的載體。

在體育娛樂化漸入佳境的2018年,這樣一條賽道似乎已經形成了商業化開發的良性之路,正在找到體育與娛樂的平衡點,2019,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即將上線的「飛聊」,能否緩解今日頭條的社交焦慮?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12月6日收錄投融資項目25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