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虎鎣」回家,入藏國博

「虎鎣」回家,入藏國博

2018年12月11日,

國家博物館發生了一件激動人心的事。

流失海外百餘年的青銅「虎鎣」,

重回祖國懷抱,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

來來來,

一睹「虎鎣」,

跨越千年,

依舊奪目的,

光彩。

【莊嚴揭幕】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

親臨入藏儀式現場,

為青銅「虎鎣」揭幕。

雒樹剛在詳細詢問「虎鎣」的功能後指出,

「虎鎣」重回祖國是各方合作的結果,

極為珍貴,

希望國博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

充分發揮它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與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黃振春,

交接劃撥文物清冊。

【漫漫歸途】

青銅「虎鎣」,

原為清宮皇室舊藏,

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疑似從圓明園劫掠。

回家,

「虎鎣」等了一個半世紀。

歸途,

凝結著很多人的辛勞。

今年3月,

國家文物局得知「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

立即開展信息收集、協商談判、協調聯動,

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和相關拍賣機構、

國內外媒體和民眾的支持下,

綜合運用外交、商業、輿論等多種方式,

推動「虎鎣」回家出現轉機。

4月底,

「虎鎣」境外買家表示願將文物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國家文物局會同中國駐英國使館和國家博物館,

穩妥有序開展青銅「虎鎣」鑒定接收工作。

9月,國家文物局、國家博物館代表團,

在劉曉明大使的見證下,

於中國駐英國使館成功舉辦「虎鎣」捐贈接收儀式。

隨後,

國家博物館專家對「虎鎣」進行鑒定。

11月23日,

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將「虎鎣」安全順利接回祖國。

他們,

給「虎鎣」買了一張機票,

一路緊緊陪伴。

當載著「虎鎣」的國航CA856航班平穩Landing,

機場信息屏顯示——

一顆顆牽掛的心,

終於放下。

【千言萬語】

入藏儀式上,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積極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

成功促成多批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青銅「虎鎣」的回歸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範例,

彰顯了中國政府保護文化遺產的堅定信念與負責態度,

也顯示出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

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理解與支持。

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說,

「虎鎣」被掠流離海外,

是清政府被列強欺凌的真實寫照。

而今,中國國力日益強大,

「虎鎣」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見證。

「虎鎣」入藏國家博物館後,

我們會妥善保管,

深入研究,

做好展陳工作,

使其發揮更大作用,

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專家解讀】

著名學者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名譽院長

孫機先生:

本器年代為西周晚期,

乃是存世頗少之銅鎣中的極精之品,

於列強侵略我國時被掠。

而今,由於我國強大了,

終於自國外索回。

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古文物,

而且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見證,

故至堪寶愛。

著名考古學家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信立祥先生:

器分為器身、器蓋。器身,三獸足,扁圓腹,折肩,有龍首鋬、虎形流。肩部飾夔紋,腹上部為三角雷紋,下部為瓦紋。蓋器子母扣合,蓋鈕為卧虎形。

在遙遠的西周,

(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

這件精美的「鎣」,

盛過水?

調過酒?

百年來,

曾被掠,

今回歸。

多少謎團?

多少故事?

入藏國博,

是我們走近你的,

開始。

轉自:中國國家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坑文化藝術 的精彩文章:

敦煌壁畫中隱藏的那些不知名樂器,翩翩而至
說物 小器

TAG:老坑文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