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敗後日軍中將極老實,下令官兵見中國軍官要敬禮,為何自殺?

戰敗後日軍中將極老實,下令官兵見中國軍官要敬禮,為何自殺?

1946年4月13日,投降被俘的侵華日軍第十方面軍第12師團師團長人見秀三陸軍中將畏罪自殺,成為戰後唯一在台灣斃命的日本將軍。

人見秀三自殺,再一次給戰敗的日本朝野添加了驚恐色彩。

戰敗後日軍中將極老實,下令官兵見中國軍官要敬禮,為何自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第一個攻破光華門的

人見秀三,這個名字好怪。

他是日本山形縣人,1911年5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37年8月,他晉陞為步兵大佐,赴中國參加侵略戰爭,先參加中日淞滬會戰,隨後參加南京會戰。

在淞滬會戰上海淪陷中,他改任日軍第9師團步兵第18旅團步兵第19聯隊聯隊長。他率部一馬當先,一路從無錫攻擊,打到常州,再攻到南京的光華門外,隨後負責攻擊東郊以及光華門、雨花台以東中國守軍的陣地。

他戰法犀利,到達城下當日就第一個攻破光華門。

戰敗後日軍中將極老實,下令官兵見中國軍官要敬禮,為何自殺?


但是,他遇上了中國守軍頑強抵抗,守衛光華門的,是中國的特種部隊——中央教導隊,戰鬥力強大,結果,攻進城內的幾百名日軍被全殲。之後,他繼續對峙在光華門,死攻不退。


12日13日,日軍佔領南京,人見秀三率部在城內外進行殘酷的大屠殺,整整持續了十天,才撤出南京。


2、差點捉了李宗仁

佔領南京後,人見秀三又率部參加徐州會戰。

在會戰中,他負責對宿縣方向中國守軍發動攻擊,掩護主力進入百善後,他率部渡過澮河,擊退中國守軍,佔領宿縣。但是,此戰他稍微遲到一步。在他率部趕到宿縣之前幾個小時,李宗仁率高級將領才匆匆從這裡撤走而去。

後來,李宗仁說:「好險,晚半天的話就當了日軍的俘虜!」

會戰結束後,人見秀三率領支隊駐防在蚌埠附近。


3、打到了湖南

1938年8月,人見秀三率部隨第9師團改屬於第11軍,由鎮江乘船西上,到達江西九江,參加武漢會戰。

戰敗後日軍中將極老實,下令官兵見中國軍官要敬禮,為何自殺?


在這次會戰中,人見秀三又立下大功。激戰一個月後,他率領第19聯隊率先突破中國軍隊的抵抗,進入賀勝橋地區,切斷粵漢鐵路。

隨後,他率部沿著粵漢鐵路南下,向著湖南攻擊前進,先攻佔長江畔的嘉魚,進入雲溪,之後攻佔岳州。隨後,中日兩軍在新河牆兩岸形成長期對峙。

由於戰功赫赫,1939年8月,人見秀三晉陞為陸軍少將。


4、第三次來到中國

1938年12月,在華中戰局形成對峙,人見秀三被調回日本,轉任仙台步兵教導學校校長。

一年後,1940年12月,他再次赴中國,改任華南方面軍第104師團步兵第107旅團旅團長,之後,他先參加長沙會戰,接著率部策應攻佔香港的作戰,再參加浙贛作戰。

在中國作戰兩年,1942年12月,他又調回日本,改任日本陸軍學校校長。

次年,他晉陞為陸軍中將,10月擢任駐中國台灣的日軍第十方面軍第12師團師團長,駐防高雄、屏東、鳳山一帶。


5、罕見「老實」的日軍將領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第62軍第151師奉命進駐台南、高雄。

戰敗了,人見秀三對中國軍隊表現極為順從,立即將所屬的部隊全部移駐於窮鄉僻壤,嚴格管理,外出人員一律佩戴臂章。他還下令手下官兵:「路遇中國軍官,均得敬禮。」

戰敗後日軍中將極老實,下令官兵見中國軍官要敬禮,為何自殺?


有時,中國軍隊令他的部隊修理一些汽車、坦克,修築道路,他都一一照辦。

人見秀三和師團將領,凡事都請示報告,惟恐中國軍隊有所不滿。


6、原來是假的!

然而,人見秀三所做的這一切,只是表演給中國軍隊看的。

在背後,他不但下令手下毀壞、隱藏武器、糧食,還殘殺戰俘。在日本投降前,有一架美機墜落在第12師團防區,十多名美國空軍人員被俘。在美軍聯絡組的通報下,第62軍進行追查。人見秀三矢口否認。

但是,隨後,擔任日軍翻譯的台灣人揭發,日軍把這批美軍殘殺後,埋在高雄港附近十多里的堤岸邊。有關人員一去勘查,當即挖掘出十多具美軍屍體。

經查證,他們就是人見秀三下令殺害的。

為什麼要殺美軍?他恨恨地說:「沒有美國人的幫助,你們中國人就不可能打敗我們大日本。」

人見秀三的假面貌終於被露出來了,他所做的一切,原來是「作秀」的,假的。

1946年4月,在台灣的所有的日軍被俘將軍被送到台北集中,準備轉送南京。13日,人見秀三自知難逃一死,偷偷服下事先藏在衣角內的毒藥,畏罪自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司令官才出生三個月,由保姆照料,坐在樹上的搖籃中指揮作戰
淮海大戰中,此日本人大喊:為中國人民的解放開炮!隨即中彈犧牲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