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思考?量子學認為:人類意識與宇宙思維或為糾纏關係
導讀:人為什麼會思考?量子學認為:人類意識與宇宙思維或為糾纏關係。說穿了,就是宇宙意識是人類思考的原始驅動力。換句話說,量子研究可能揭示了人類意識或是直接來自宇宙本身。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究於在各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漸漸產生了一種相同的普適性的認知,那就是: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產生,都會有它來自物質基礎與客觀規律上的原因,不會有無因而起的任何事件。並且這種原因往往在其背後又會有一個更基礎、更共通的潛在原因。在這個規律的支配之下,我們平日里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可以找到它追根溯源的本質,並且它在科學上是跨方向而想通的。
弗洛伊德嘗試解釋人類行為的本質
也正是這個規律,後來難倒了一大幫物理學家,甚至哲學家。
因為面對「人為什麼會思考宇宙的問題」,或者準確說來應該是:」人為什麼會在乎那些與生活直接利益無關,涉及宇宙與哲理上終極思考的那些問題「這樣的事情,科學家們發現無從尋找根源。
如果你說是為了滿足「想像」的慾望,把它解釋為一種人類意識中的本能產物。此時,心理學家會告訴你,所有的「想像」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快樂」。比如小時候我們想像自己擁有哆啦A夢的「竹蜻蜓」(一種戴在頭上就可以讓人飛起來的小東西,只有蜻蜓的大小),正是因為現實里無法享受飛行的樂趣,而進行這種想像能夠滿足這樣的樂趣,帶給人快樂。又比如人在饑寒交迫的時候,會想像自己擁有許多好吃的食物,住在華麗溫暖的房子里,也是因為這種想像能夠彌補現實的不足,帶給人快樂。然而思考「終極哲學問題」這樣的事,顯然只會讓人陷入無盡的煩惱當中,也沒有滿足任何現實中的缺失,所以它並不是來自「想像」的慾望。
人為什麼會有宇宙本源的思考
如果你說是為了進行科學探索,給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會告訴你,別說是這些終極問題了,就算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目前也幾乎只能滿足人們的求知慾,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大「轉化為產業價值」的餘地,並不是因為它錯誤,而是因為它太超前了,人類還需要發展很久,才能達到利用相對論創造社會價值的時期,比如使用「蟲洞」進行時空轉移,或者使用「鐘慢效應」減緩飛船中的人體衰老速度,在有生之年到達另一個星系去旅行等等。連相對論都處於這樣的境地,何況那些更遙遠、更基礎的「終極問題」呢?所以這個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達到鐘慢效應所需能量足以摧毀地球
顯然,我們都知道終極思考是一種探索精神,是一件好事。但是從科學觀念的「任何事物必有其原因」角度,卻無法給人類的這種行為找到一個解釋。
直到2006年的時候,科學家的一項並不以此為目標的研究,卻給這個問題帶來一種全新的解釋。
當時,德國物理學家Bernard Haisch的團隊在研究真空空間的量子場,他們在量子真空狀態中的能量流動模式,會出現一種難以用物理規則解釋的現象。他們從一系列現象中找到多出證據表明,這種能量流動本身是具有「自主意識」的。換句話說,它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現象,更是一種生命現象。Bernard Haisch教授以這次實驗結果為根據,建立了一種理論,他認為在宇宙中「生命」,或者說「意識」這樣的事物的產生,也許並不是以往人們狹隘的認為需要依靠一個「高等動物的大腦」這樣的器官。Bernard Haisch認為,在一個更廣泛的概念上來看,「意識」建立的基礎應該是「複雜性體系」這件事。不論這種「複雜性」是由人類的腦細胞構成的神經元、神經連接體構成,還是在真空量子層面由更微小的能量形式構成,還是在宇宙角度由大量的星系與星雲構成,它們應該都能夠產生「生命」與「意識」的特徵。
雖然有待進一步的實驗證實,但Bernard Haisch教授的觀點得到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因為顯然,生命在形式上的多樣,應該不僅僅局限於「地球物種」這種範圍,更應該是物理層次上的多樣性。
不少科學家認為,此前的「人類喜歡思考終極問題的原因」也因此能夠找到一個答案的所在了:我們人類具備的思維和意識,實際上與宇宙自身在更宏大層面上具備的那個「意識」是具有聯繫的,這種聯繫產生於更細微的量子領域,或者是弦理論所預言的高緯度空間領域,因而目前還難以理清其機制。而按照該實驗揭示的真相:宇宙自身在某一個層面上,一定會具有「生命」的特徵,它自身也在無時無刻思考自身的歷史與未來。而我們人類目前的種種思考,也許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但是這種探索的慾望會逐步通過科技的進步,把人來帶到有朝一日能夠同宇宙的那個「意識」進行溝通的時代。到那個時候,人類,或者說智慧生命的意識,就能參與到宇宙意識整體當中了,作為互相交融的兩個不同端點,共同參與到宇宙整體命運當中去。
你曾經有過「終極問題」的思考嗎?你認為這種思考本身源自什麼呢?歡迎說出你的看法。
※外星生命之謎或有新解?地球深處發現新型物種
※這樣的日子或將再來?黑暗籠罩地球一年零六個月、氣溫只剩2℃
TAG:尖端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