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平生討厭清流,唯獨對此人賞識有加,而且還將女兒嫁給了他

李鴻章平生討厭清流,唯獨對此人賞識有加,而且還將女兒嫁給了他

李鴻章有三位乘龍快婿,一個叫郭恩德,一個叫任德和,再一個就是當時朝野悉知的張佩綸。郭、任二人平生未見有什麼顯山露水的舉動,實屬那種平庸降臨而又平庸離世的人。關於張佩綸成為李鴻章女婿,筆者曾有發文,具體的細節就不多說了。

張佩綸能與李鴻章拉上關係,這中間有一層特殊的媒介。他的父親張印塘曾任職安徽按察使,和李鴻章是患難之交,而且還率兵抵抗過太平軍和捻軍。1879年,張佩綸母親去世時,李鴻章曾助銀千兩作為營葬之用,所以,張佩綸一直對李鴻章心存感激。

張佩綸入仕後,深得慈禧的歡心,也是清流的中堅人物。本來李鴻章十分討厭清流派的,唯獨對張佩綸是另一番態度。時任軍機大臣的李鴻藻位高權重,在朝廷中說話很有分量,可是此人卻是一個極為保守的人,對洋務運動和西方科技較為排斥,因而,李鴻章與李鴻藻之間在政見上有很大的矛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推行洋務運動。

原本兩李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可是張佩綸在他們中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李鴻章需要張佩綸去聯絡具有實力的軍機大臣,且又是清流首領的李鴻藻。因為張佩綸和李鴻藻同屬直隸人,二人有著深厚的交情。

張佩綸在中央機構任職,從署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到任職總理衙門大臣,恰恰都是在「甲申易樞」前李鴻藻得權之時。洋務運動期間,李鴻藻思想保守,敵視洋務,給李鴻章造成困境。如何擺脫這種被動局面呢?為此,李鴻章大傷腦筋。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1879年,張佩綸離京南下經過天津時,李鴻藻竟破天荒地致函李鴻章希望他能「加意相待」,這件事成為李鴻章與李鴻藻結交的重要契機,張佩綸也便充當了他們過從來往的中間人。由於張佩綸的從中周旋,李鴻章的洋務運動自1879年以後,並未受到來自李鴻藻方面的任何責難。

至於李鴻藻對洋務運動的態度,李鴻章1882年曾談及,他說,李鴻藻對他明確表示了舊勢力「習氣過重」,洋務「難於著手」,而他則認為李鴻藻不過是「不欲上前」而已。這就說明最起碼李鴻藻已經對洋務運動持默許態度,而不再與之公開為敵。中法戰爭之後,李鴻章與李鴻藻之間的關係已經十分密切了。

1884年5月,張佩綸奉旨督辦福建一帶的海防事務,不過馬尾海戰中,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為此,張佩綸受到戍邊三年的懲處。這期間,李鴻章對他舊情仍在,當張佩綸刑滿歸返時,李鴻章竟不以年齡懸殊,將愛女續弦於他。張佩綸「入贅相府」,最終成為李鴻章幕府的幕僚。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赴日簽訂了《馬關條約》,同時也遭到輿論的強烈譴責。張佩綸在給李鴻章的家信中情緒低落地說,這個條約除了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外,還關係到李鴻章本人的「忠奸」,及至李氏整個家族的「禍福」問題。他責備李鴻章當初不應當拒絕他的「骨肉肺腑之言」,致使自己面臨了今日的可悲局面。

張佩綸擔心李鴻章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特地致函李鴻藻,利用昔日的情誼,請求李鴻藻設法「保全」李鴻章,反覆勸說「現在能使我這位老岳父擺脫不測之禍的,全在您老的一句話了。」張佩綸很清楚,李氏家族的台柱決不能因為政治原因傾倒,如果是政治原因,那整個家族就毀滅了。

1900年李鴻章在北京議和,他奏請派張佩綸前往協助,得到允准。抵達北京後的張佩綸,一改往日作風,對諸事很少發表意見,不久又因為朝廷的人事安排不滿,離京返回南京,發誓不再過問政治。1903年,張佩綸在家中病逝,他有一位著名的侄子叫張人駿,曾官至兩江總督,有「儒臣」之譽。孫女張愛玲是現代著名女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以隆科多的地位妻妾如雲很正常,可千不該萬不該非要娶岳父的小妾
古代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但努爾哈赤更離譜,以四人大敗八百精銳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