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秦基偉的拳頭部隊,朝鮮戰場創一個團殲美軍一個團輝煌戰績
文/朱曉明
「伴隨著解放戰爭的硝煙,我們誕生在巍巍太行。大戰淮海,千里追擊,所向無敵,百戰成鋼。跨過鴨綠江,奔向新戰場,正義的炮火,迸發出民族的希望。鑄銅牆鐵壁,鑄大廈棟樑。越長城,跨黃河,收復北南疆。萬里藍天是我們的練兵場,革命軍人代代發揚。傘兵的搖籃,壯烈輝煌。啊!光榮的人民傘兵在戰鬥中成長,英雄的44師威鎮四方」——《44師戰歌》
太行血脈,後起之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44師的前身是1946年12月奉命以太行4分區43、45團和5分區48團為基礎組建的太行軍區獨立第2旅,旅長向守志(1947年3月到職)、政委余洪遠,下屬各團番號不變,歸太行軍區前方指揮所建制。1947年2月,該旅在河南林縣沙河村召開成立大會。該旅組建時,部隊基礎好,士氣高,所屬各團均為所在分區的主力團,旅部由4分區抽調人員組成,共247人,43團1635人,45團1566人,48團1600人,全旅5048人。裝備82迫擊炮12門,50小炮73門,重機槍21挺,輕機槍110挺,步騎槍1969支,短槍281支,騾馬175匹。上述裝備式樣繁雜,口徑不一,特別缺乏自動火器和炮兵。3個團中,43團歷史較長,底子較老,參加戰鬥較多,裝備也較好。
1947年8月,組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獨2旅改為第26旅,旅首長不變,所屬各團依次改稱第76、77、78團,隨縱隊編入陳謝集團,跨河南征,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26旅。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26旅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第44師,師長兼政委向守志,下轄第130、131、132團,歸二野4兵團建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44師首任師長向守志。
130團前身為1938年4月在晉東南陽城地區成立的「晉豫邊抗日游擊支隊」,支隊司令員唐天際,故稱「唐支隊」。1940年2月,編入八路軍2縱新1旅為第2團。同年5月,新1旅歸129師建制,所屬1團(原344旅688團)第2營與2團第2營對調,2團從此擁有紅軍成分(延續至今為著名的黃麻起義紅3連、紅8連)。1943年3月,新1旅撤消,2團編入太行4分區,8月開闢8分區。1945年8月,將沁河2支隊和陵川獨立營編入,擴大為甲種團。1946年1月,改番號為太行軍區第43團並回歸4分區。後編為太行獨2旅43團、9縱26旅76團。該團參加過百團大戰,英勇頑強,能打大仗、惡仗,對堅持太行4、8分區的抗日鬥爭貢獻極大,聲望甚高,有「老二團」之稱,為軍、師第一主力團。
131團前身為1944年6月組建的太行4分區沁河游擊支隊,1945年5月改為沁河獨立團,9月,補入博愛獨立營及新兵,擴大為甲種團,改番號為太行軍區第45團。後編為太行獨2旅45團、9縱26旅77團。
132團前身為1943年組建的太行7分區輝(縣)獲(嘉)獨立營和輝縣獨立營,1945年8月,兩營合編為輝縣獨立團,9月,擴大為乙種團,改番號為太行軍區第48團,劃歸太行5分區建制。1946年12月,補充新兵組建第3營,擴編為甲種團。後編為太行獨2旅48團、9縱26旅78團。
◆44師首任政委余洪遠。
1948年8月11日,在《劉伯承、陳毅、鄧子恢、張際春關於中原部隊戰力和整訓工作致中共中央的報告》中稱:「9縱第26、第27旅各3個團,共計6個步兵團。人數裝備都較充實,有山炮4門,化學炮2門,每團有迫炮8到10門,每營有重機6挺,一個尚有飛機用之機炮5挺,戰力不弱。26旅較強,全縱2萬餘人,是後起之秀。」
解放戰爭期間,作為從太行根據地走出的第三支子弟兵之中堅骨幹,該部前後參加了豫北反攻作戰,南渡黃河,開闢豫西根據地鬥爭,平漢、洛陽、鄭州、淮海、渡江、兩廣、西昌等重大戰役,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戰鬥和工作任務。上世紀80年代末期,15軍編寫軍史,在審稿會議上,老軍長、時任國防部長秦基偉上將對44師部隊有過高度評價:「15軍的主力拳頭是44師,44師的主力拳頭是130團,哪個地方最艱苦、最困難,就把它用上去,130團上去就是勝利。」可見,44師的主力師地位是久經戰火考驗和上級首長一致認可的。
鏖戰張圍子,全殲「青年團」
1948年12月5日,中野劉、陳、鄧首長發布命令,從12月6日16時30分起,對敵黃維兵團發起全線總攻擊。東集團之9縱奉命在友鄰協同下,首先拿下張圍子。
張圍子位於敵核心陣地雙堆集東北,守敵為第10軍75師223團,是黃維兵團的一個主力團,有「青年團」之稱,其前身為整118旅353團,更早為整11旅33團,戰鬥力很強,彈藥充足,防禦設施比較完備。該敵既能得到雙堆集方向炮火支援,又有隨伴炮兵,可在前沿構成嚴密的火控地帶,是一枚名副其實的「硬核桃」。
9縱決心以26旅依託小張庄陣地,從張圍子東北及正東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縱隊加強該旅山炮3門、迫擊炮9門,連同旅自身炮兵,共有各種火炮28門,組成支援炮兵群。在此之前,76、78團已在敵炮火下進行了3晝夜的近迫作業,挖好3條交通溝並以多條支溝連貫,將攻擊出發陣地推抵敵鹿砦前60餘米處。26旅確定78團為主攻,76團為二梯隊,77團負責打援及堵截,另調27旅80團為預備隊。78團當時剛從鄭州歸建,還不清楚面前的敵人是怎樣的兇狠頑強。
6日16時,我炮火試射。17時,炮火急襲,敵前沿陣地大部被摧毀。20分鐘後,78團1營突擊隊2連從村東北角發起攻擊。距敵鹿砦20米處,敵地堡突然開火,突擊排長負傷,因戰前未指定代理人,造成突擊隊混亂。加之我迫擊炮發射炸藥包後,未等爆炸,突擊隊即發起衝擊,致遭自己火力誤傷,另2個排進攻亦受挫。3連在2連左側投入戰鬥,先頭排剛躍出戰壕,即遭敵火力壓制不得前進。由正東方向進攻的78團2營攻擊也未奏效,苦戰至22時,78團不得不退出戰鬥,團參謀長陳鴻漢光榮犧牲。此時,在村南攻擊的11縱31旅也未得手。
◆26旅突擊隊向張圍子發起攻擊。
26旅的主力團是76團,自淮海戰役始,就屢為先鋒,連戰不止,十分疲憊。9縱司令員秦基偉本來是想將該團用於最後的戰鬥,現在不上是不行了。7日,9縱將76團調上來,由張圍子西北方向實施攻擊,78團和友鄰部隊的攻擊方向不變。當日18時30分,我兩次炮火急襲後,78團突擊隊(第4連)由村東北角一舉突入敵陣,第一梯隊(第1、2營)迅速向西南發展。接著,第二梯隊(第3營)投入戰鬥,動作勇猛,與敵逐壕、逐堡爭奪,連續殲滅敵人2個營部及1個連部。與此同時,76團3營11連乘炮火濃煙也於西北角突入敵陣地,連續打退敵6次反撲後,傷亡已有70餘人。該團第二梯隊(第1營)投入戰鬥後,沿交通壕發展,實施連續突破,攻佔了敵集團工事兩處,控制了張圍子西半部。敵「青年團」確屬一流,戰鬥精神殊異於其他國民黨軍隊,一看我76團楔入陣地,自己火力無法施展,便挺槍躍出掩體、地堡,嗷嗷叫地直迎上來。主力對主力,硬碰硬地拼上了刺刀,震徹天宇的喊殺聲中,利器撞擊出一片叮里噹啷。雙方的預備隊都潮水般往突破口涌,見面就開火,就拼殺,一道壕、一個堡地爭奪。當時我軍攻擊黃維兵團全線只有這一處在戰鬥,敵人把全部炮兵都轉向這裡,在張圍子周圍構成了嚴密的攔阻火力。戰鬥中,76團傷亡很大,副團長東傳鈞、3營營長馬振起負重傷,教導員路光華犧牲。1營3連在戰鬥中表現了紅軍連隊的高度頑強性,邊打邊組,最後只剩下9班長郝俊、通信員馬紹孔等17名幾次負傷的同志,還編成兩個戰鬥班,由指導員周福祺率領,拿下了最後一個地堡群。此時,友鄰11縱從村東南突破,與26旅協同作戰。戰至午夜,敵大部被殲,遺屍滿溝,殘敵被我壓制於村西北、西、西南方,負隅頑抗,我以猛烈炮火將其消滅。至8日4時,我軍徹底佔領了張圍子。
張圍子戰鬥全殲敵主力223團,為我軍由東北方向向敵縱深發展打開了缺口,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因戰鬥異常激烈殘酷,只生俘敵130餘人,余皆斃傷。我自身損失也很大,僅76團就傷亡了284人。之後,26旅越戰越勇,77團主攻楊四麻子,殲敵75師224團大部。會攻雙堆集敵黃維兵團核心陣地時,76團率先攻佔敵兵團司令部所在地小馬庄,控制了賴庄臨時飛機場,取得了最後勝利。戰後,9縱給76團記集體功。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1949年2月,中野9縱26旅改為二野15軍44師,全師8786人,為15軍3個師中實力最強。3月4日,44師作為15軍先頭師從河南周口地區出發,經大別山向長江北岸挺進。當月下旬,抵達安徽望江縣之徐家橋。按照4兵團部署,15軍擬由香口到毛林洲段突破登岸,44師確定為渡江第一梯隊,於華陽鎮附近展開突破敵江防,殲滅當面之敵,佔領香山、黃山,保障主力渡江。該師當面之敵為68軍143師,面江背山,居高臨下便於防禦,山腳至江邊為沙灘,易構築工事。敵陣地縱深有兩條橫貫公路,便於兵力、兵器的機動。在我軍佔領北岸後,敵人日夜加修工事,並不斷用炮火向我襲擊,干擾我軍的渡江準備。
4月20日,44師召開渡江作戰誓師大會,15軍黨委把分別寫著「打過長江去」和「解放全中國」兩面大旗授予44師第一梯隊的130團和131團1營,全師指戰員激情滿胸,鬥志昂揚。21日19時30分,突擊團到達華陽鎮進攻出發地點。趁天黑下雨之機,在炮火掩護下,副師長方文舉親率第一梯隊4個營乘船於23時向長江南岸進發。各條戰船的指戰員們英勇頑強,動作迅猛,不顧敵人猛烈的火力襲擊,利用鐵鍬、鋼盔等作划水工具,冒著槍林彈雨奮勇前進。由於我軍掩護炮火的密度太小,彈藥又少,很難長時間壓制敵人的炮火,對沿岸敵步兵的壓制更是力所不及。戰後觀察,130團突擊地段,正在香山沿江橫出的山樑下,敵居高臨下,對我抵近船隻進行俯射,我許多船隻向下溜,沿岸挨打,傷亡較大。該團傷亡350人中,有1/3是在航渡和登陸前被擊中。但所有船隻,不管多大傷亡都堅決頑強靠岸登陸。
敵人的炮火越來越猛烈,130團團長李鍾玄面部負傷,仍挺立船首指揮部隊前進。1營副教導員王敬春負重傷,3營營長李學增兩處負傷,副營長陳起貴壯烈犧牲,船上的船工水手也都負了傷,全船同志傷亡達3/4仍群情激奮,高呼口號:「只有前進,絕不後退,堅決完成任務!」131團1營機槍連8班9人已傷亡7人,正副班長均負重傷,班長仍堅持划槳前進。全班一個決心:「只要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口氣,就要戰鬥到底,打過長江去。」表現了無比頑強的戰鬥意志。44師雖傷亡較大,但部隊始終保持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船隊越接近敵岸,敵人射擊就越猛烈,不少船工傷亡。130團3連2排戰士挺身而出,為船工擋子彈。
◆130團「打過長江去」大旗在香山主峰上飄揚。
經過40餘分鐘水上戰鬥,各突擊船隊不怕犧牲、前仆後繼,於23時50分先後突破敵人江防陣地。130團2營首先於航標燈塔附近登陸,5連戰士周慶興迅猛地向敵地堡群衝擊,不料掉進敵塹壕里被4個敵人按住,周慶興立即拉開手榴彈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敵人見勢嚇得鬆手逃跑,他將即爆的手榴彈投向敵群炸死2人,其餘敵人抱頭鼠竄。5、6兩連迅速佔領了航標燈塔守敵指揮所及主要支撐點,使敵人失去了指揮。與此同時,5連1排因江水沖偏未按預定點靠岸,單獨由香口東500米處登陸,和主力失去聯繫,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排長崔彥德率領全排發揚獨立作戰精神,直插香山主峰,在敵側後打響,動搖了敵人整個防禦。3營10連搶佔了香山和黃山鞍部敵炮兵陣地,繳獲山炮兩門。1營紅3連奪取江岸陣地後,向香山前進,在5連1排協同下佔領香山。131團1營在130團1營的協同下,以2個連迂迴包抄,1個連正面攻擊,一舉攻佔了黃山。各突擊分隊向心合擊,黃山、香山等灘頭陣地牢牢控制在我軍手中。經3小時激戰,至22日3時,殲敵一部,余敵拋棄重武器,倉皇向南逃竄。「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兩面紅旗在香山和黃山的主峰上傲然招展。這兩面見證了偉大渡江戰役的戰旗於1956年被北京軍事博物館收藏。
15軍軍長秦基偉聞報44師突破敵江防,十分欣喜,稱44師又為15軍立下頭功,立即率領第二梯隊43師和45師部隊過江。44師131團主力迅速追殲逃敵,擴大戰果。二梯隊132團登陸後,向香隅畈方向挺進,23日乘勝解放至德縣城,並於城南良田埠殲敵81師242團大部。至此,44師勝利地完成了突破長江天險任務,全師共殲敵143師429團和81師242團各一部,俘敵團長以下1000餘人,繳獲火炮9門,自身傷亡500餘人。1949年7月1日,4兵團授予44師130團「渡江殺敵第一功」獎旗。
最後一戰,解放西昌
1950年2月下旬,15軍44師經過1300公里的行軍,由廣西橫縣迂迴黔西南進入滇東北,抵達曲靖地區。按照4兵團預先部署,本應由該師進駐昆明並擔任警備任務。但此時,西南軍區開始部署西昌戰役。西昌位於西康省東南部,面積6萬餘平方公里,地處川、滇要衝,地形複雜,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成都戰役後,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長官胡宗南、西昌警備總司令賀國光收攏了第2、3、27、69、72、124、127軍等殘部萬餘人,盤踞西昌、會理地區,籌集大批武器、彈藥和糧食,培植地方反動武裝,夢想建立以西昌為中心的「大陸遊擊根據地」,實現蔣介石的「政治台北,軍事西昌,等待國際事變」的總體戰略。西昌也就成了祖國大陸除西藏之外尚未解放的最後一個軍事據點。
西南軍區決定62軍184師由川西出發,過大渡河向南,與從雲南出發過金沙江向北的15軍44師等部13個團兩線夾擊,六路分進,解放西昌。在3月初的師第2次黨代會上,44師師長兼政委向守志代表全師向軍長秦基偉、政委谷景生表態:「祖國需要我們到哪裡,我們就勇敢愉快地到哪裡!」44師決定以師主力在金江第2支隊配合下,北上隆街,渡金沙江,攻姜驛、會理、德昌。另由師參謀長葛明帶131團,在金江第1支隊配合下,北進巧家,渡金沙江,攻華彈、寧南、普格。兩路最終的目標都是西昌。
◆44師領導在西昌敵司令部前合影。
3月12日,44師部隊出發,分兩路向金沙江岸開進。19日,分抵隆街、巧家地區。為了增強隱蔽性,避免打草驚蛇,不使敵人聞訊望風而逃,44師採取了偷渡金沙江的戰法。21日夜,師偵察連由隆街偷渡成功,全殲對岸的地方武裝,掩護師主力安全渡江。同日,131團由巧家渡金沙江,殲滅江岸守敵第27軍殘部1個營。戰鬥中,3營副營長趙轉則英勇犧牲。渡過金沙江後,130團經濫壩、力馬河、爪雞頭,晝夜兼程,向會理迂迴前進,翻越了馬鞍山、馬頭山,通過茂密的森林,以神速勇猛的動作,於23日16時,突然搶佔了會理西郊的西來寺高地。守敵第124軍1個排正在做飯、吸鴉片,當即被我全部俘虜。該團乘勢沖入會理,俘敵500餘人。同時,130團2營由正面前進,通過火焰山,於鳳山營殲敵第2軍76師殘部。次日9時許,該營到達會理與團主力會合,並於會理東北伏擊由巧家向西逃竄之敵1個團,殲敵500餘人。131團渡江後,向寧南挺進,連續兩晝夜沒有飯吃,沒有水喝,許多戰士只能以尿解渴。在翻越上下30公里的黃土嶺時,由於山陡路滑,風力很大,有的行軍鍋和背包被大風刮跑,有2名戰士被大風刮落崖壯烈犧牲。戰士們互相以皮帶拉著爬山越谷,奮勇前進。在「一分艱苦,一分光榮」的口號鼓舞下,戰勝重重困難,於23日佔領了寧南縣城,殲守敵2個連。該團馬不停蹄地向西昌急進,於25日晚又順利佔領了普格。44師第二梯隊132團於24日晨加入戰鬥,由會理向德昌挺進。26日晨2時,攻佔該城,守敵一部向西昌逃竄。防守會理一線的敵124軍軍長顧葆裕率殘部2000餘人向滇西逃竄,被我南線左翼友軍14軍部隊殲滅於姜營街、平川街地區。
此時,北線62軍184師已渡過大渡河,進抵石棉(農場)及其以南地區,與我44師共同完成了對西昌之敵的戰役包圍。132團佔領德昌後,距離西昌只有百里左右,一個強行軍就可抵達。胡宗南、賀國光等敵首大驚失色,於26日晚23時乘飛機倉皇向海南島逃竄。西昌城內之敵頓呈混亂,紛紛外逃。27日5時,132團從西面迂迴,迅速搶佔了西昌簡易飛機場,隨即突入城內,俘敵600餘人。此時,距離胡宗南逃跑僅差6個小時,未能活捉敵酋,是西昌戰役的一大遺憾。殘敵四散,一部北逃,一部流竄於西昌附近山區。44師一面布置城防,以130團為西昌衛戍部隊,維持市區治安;一面組織132團迅速向北追敵至瀘沽、冕寧,在冕寧縣城與南下的62軍184師會師。4月7日,西昌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15500餘人。其中44師殲敵4000餘人,自身傷亡近200人,以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企圖盤踞西南最後一個據點開展「游擊戰爭」的幻想。
4月3日,184師部隊入城,正式接管和經營西昌。44師協同184師於西昌外圍展開清剿,肅清殘敵。當月下旬,44師撤離西昌,當地彝族群眾用最高的禮節跪著歡送,全師指戰員無不感動。5月17日,該師進至四川宜賓地區,歸還15軍建制。能參加祖國大陸上對國民黨軍的最後一戰,成為44師永遠的驕傲和自豪。
空降飛虎,傘兵搖籃
1951年3月,44師隨15軍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西方山地區防禦作戰、東海岸抗登陸防禦,湧現出「出國作戰第一功」(130團1營、2營、131團2營)、「英勇頑強突破敵陣的尖刀連」(130團9連)、「馬紹孔排」(130團3連3排)、「一級英雄」崔建國(130團9連排長)、「二級英雄」李文彥(130團警工連班長)等大批英模單位和個人。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穿插戰鬥中,44師130團在大水洞重創美軍第2師38團,斃傷美軍1784人,南朝鮮軍23人,俘美軍少校營長以下244人、南朝鮮軍18人,共計殲敵2069人。這一輝煌戰績贏得彭德懷司令員的高度評價:「我以1個團的兵力在穿插作戰中消滅美軍1個團,僅有15軍的大水洞戰鬥。」1952年9個月的西方山陣地防禦戰,44師共殲敵1.89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00餘架,摧毀敵坦克53輛、汽車85輛,被譽為「世界戰爭史上著稱的陣地防禦戰」。志願軍總部認為:小部隊主動出擊敵人,是15軍44師的一個創造。
1954年5月,44師奉命回國,駐湖北應山縣(今廣水市),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44師番號,進入社會主義建設和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階段,先後完成了營房建設、整編改裝等任務。1955年2月,組建師屬炮兵第324團。6月,隨15軍隸屬武漢軍區建制。1956年1月和1959年1月,44師先後赴山東青島地區和濟南地區擔負國防施工任務。
1961年3月,總參調陸軍第15軍改建為空降兵部隊,6月,該軍整編完畢,44師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44師,隨15軍歸空軍領導,劃歸武漢軍區空軍建制。從此,這支二野「後起之秀」由陸地猛虎轉為空降飛虎,開始了新兵種建設的征程。
◆44師新兵跳傘訓練。
漫長征途,血火輝煌,從44師中走出了67名軍以上幹部,他們是「後起之秀」、「傘兵搖籃」的傑出代表,如總後副政委唐天際中將、福州軍區副司令張顯揚少將、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方升普少將、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上將、武漢軍區空軍政委康星火、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李鍾玄、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李良輝中將、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姚恆斌少將等,其中向守志、康星火、李良輝、姚恆斌均擔任過15軍軍長。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聯繫《黨史博採》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