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我見過,很苦!」
主播丨夏涵 文丨一瓶
晚安曲 | 《阿刁》趙雷
很久之前和朋友聊到一個話題:「你在什麼時候發覺自己長大了?」
朋友沉思了一會兒,說:
「當我被誇懂事的頻率越來越高了,從鄙視這樣的誇獎到漸漸習慣。」
朋友的話,讓我想到了塵封了 5 年的一部電影——《狗十三》。近日終於有機會再在大熒幕上觀看了。
網上有條熱評:「看完這部電影,如果你有共鳴,你會發現原來這樣長大的不止你一個。如果沒有,那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電影抽絲剝繭地映射出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的矛盾。
有人說,在電影里看到了曾經茫然無助的自己,看到了自己被打磨、馴化的過程;
也有人說,在電影里看到了父母所在的成人世界的偽善與粗暴。
可現實,也許比電影來得更加殘酷。
電影所傳達出的深深的無力感,真實得彷彿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令人痛心不已。
導演曹保平談及拍攝《狗十三》的初衷:
「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成長,一切就好像自然就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為了踐行這一點,曹保平用鏡頭,記錄下一個處於問題家庭的少女,從「叛逆」到「懂事」的成長之路。
十三歲的李玩,是個「不太乖」的孩子。父母離婚後,爸爸又為李玩找了個後媽,而李玩則住在爺爺奶奶家。
複雜的家庭情況,讓原本就敏感的李玩更加古怪和沉默了。
李玩唯一的玩伴,是一隻叫「愛因斯坦」的狗。
有一天,爺爺不小心把「愛因斯坦」弄丟了,而且丟了之後,大人們都沒有去找狗。
李玩衝出家門,發了瘋似的到處找「愛因斯坦」,還失手推倒了爺爺。
家人都勸李玩不要再鬧了,父親甚至粗暴地按著李玩的頭,要求她向爺爺道歉。
李玩被暴戾的父親嚇到了,泣不成聲地向爺爺奶奶道了歉。
為了安撫李玩,繼母想出了找只一樣品種的狗來冒充「愛因斯坦」,大家一口咬定這就是「愛因斯坦」,哄騙著李玩接受它。
可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場多麼拙劣的騙局。
李玩用離家、喝酒、爭吵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疑惑。
李玩很無奈,她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們能對一條生命置之不理;正如大人們不明白,狗對李玩的意義。
一次次的對抗,一次次的反擊,換來的是推搡、爭吵以及更多的欺騙。
宮崎駿曾言:「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
成長,就是熟知成年人的生存法則:要隱忍、知退讓、不許任性。
沒有人會和傷痕纍纍的自己道歉,有些東西,註定留不住的話,能做的唯有妥協。
除了懂事,我們好像別無選擇……
李玩熱愛物理,對宇宙的一切都很有探知欲,但是英語成績卻拖著她的後腿。
為了讓李玩的英語成績能有所提高,父親硬逼著李玩把興趣班改成了英語班。
甚至拿出錢來打算討好李玩,這就是父親所謂的「為你好」。
李玩的父親在外人看來,是個還算靠譜的男人,孝順,無不良嗜好,對妻子溫柔,對李玩也有耐心的一面。
李玩的英語成績得到了提高,父親也許諾她,可以帶她去天文館玩。
不過一切都建立在李玩「懂事」的基礎上。
李玩的父親像大多數的父親那樣,遵從著中國式教育的核心——服從。
一旦李玩有任何不聽話的行徑,立即想辦法讓其屈服。
父母口中的懂事,就是要孩子將大人追求的價值當成自己的,成為大人的意志延續,不能忤逆,不能以自己為中心,要以大人為中心,而這,恰恰是大人的自我中心。
《無聲告白》里的莉迪亞也同樣飽受著奇葩父母的折磨:
身為亞裔的父親自幼懷揣著「融入」的期待,不斷要求自己的女兒能融入社交,結果卻使她飽受尷尬和打擊。
不甘平庸的母親為了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變相地逼迫孩子學習,走自己沒能走上的道路。
最後,這些父母的回答都驚人的相似:「等你長大,你會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那些以關心和愛為名,將自我推崇的價值強加於他人,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穿了一個個稚嫩的心靈,帶來了無盡的傷害和痛苦的回憶。
家人永遠是我們心靈最脆弱的地方,親情的紐帶,是任何人都逃不脫,剪不斷的。身處問題家庭的孩子,往往心思更重,也更懂事。
誰不想有個完美和諧的家庭,躲在父母的懷裡撒嬌呢?
但他們沒有任性的資本,他們必須學著忍耐,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做個「識時務」的孩子。這樣,彷彿就能用妥協換取片刻的安寧。
李玩不明白。
自己的叛逆導致爺爺受傷,全家人都責怪她,父親甚至出手教訓;
而同父異母的弟弟頑皮,將奶奶的額頭打傷,父親只是佯裝生氣,轉眼就哄起了弟弟。
父親明明說好要帶她去看天文展,卻記錯了展覽的時間,轉身就帶著李玩去參加弟弟的生日宴。
宴席上,她硬逼著自己擠出難看的笑臉,躲在最角落的地方。
在這個其樂融融的家宴里,她透明得彷彿像是個外人……
年少的她,承受著來自原生家庭有意無意帶來的失落,而她早已學會了自我排解。
傷害和原諒,裂痕和彌合是永遠的情感主題,也是永遠的家庭主題。
青春就像是一道五味陳雜的菜,就算再難以入口,也要硬著頭皮咽下去。
李玩問表姐的男朋友:「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長大對李玩而言意味著「和解」,比如:
在「新愛因斯坦」死後,她對父親說的那句「謝謝」;
為了不讓父親難堪,逼著自己吃下的那口狗肉;
偶遇疑似「老愛因斯坦」時,為了它能跟一個更能保護它的主人,主動放棄相認。
李玩說服了自己歸順於成人的世界,不胡鬧,委屈求全,她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經驗。
從任性到懂事,十三歲的李玩用無數次的妥協,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
一可再可的退步忍讓,所謂底線的一改再改。看面容還是這個人,翻看靈魂,卻已是另一個人了。
這成長的代價,真的太痛,太苦了。
看完電影,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心中五味陳雜。電影里的情節,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我們家庭的影子。
你看這個孩子多懂事啊!
其實「懂事」,在這些孩子的眼中,並不是一個夸人的詞。
每一個成熟懂事的人,都是被生活磨礪出來的。他們寧願當個傻白甜,也不要被殘忍地推往一輛名為「成長」的班車。
成長是一條漫長的「補償鏈」。我們總是一次次地遭受打擊,又一次次地自我療傷。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經歷了無數次以愛為名的傷害後,還是堅強地生活下去;
我們走在所謂的正軌上,沒有墮落,而是正常地、千篇一律地活到了現在,甚至看上去完好無損、像從未經歷過那些一樣。
如果你為人子女:未來沒人能預測,希望你不要等到連自己都開始討厭自己了,才懂得怎麼誠實面對自己想要的。
如果你為人父母:請真正尊重一個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去馴服孩子。你看,路邊那整片的梧桐樹,無人搭理,不也長得很茂盛嗎?
希望我們都能如伍綺詩希望的那樣:「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一個用力活著的人,都值得被生活善待。
共勉!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首發於看書有道(ID:iikanshu)
※「遠離男人,不值當的。」105 歲老太透露長壽秘訣,笑噴了
※女生 30 歲之前一定要讀的 5 本書!
TAG:看書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