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十誡詩》的真相,沒有所謂「十誡」之名,多為後人補作
倉央嘉措《十誡詩》的真相,沒有所謂「十誡」之名,多為後人補作
倉央嘉措是很多人都熟悉並喜愛的一位詩人了,不過由於他的另一重特殊身份,他在藏傳佛教中是達賴,因此他也是當時藏族人心中的活佛。在這雙重身份中,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還是詩人倉央嘉措,他的傳世作品,在西藏據傳最多達到了1000多首,這個數字是十分驚人的,考慮到倉央嘉措正史記載(清史稿)只活了二十四歲不足,這個作品的數量顯然誤差很大。
第一位翻譯成倉央嘉措詩歌的譯者于道泉,在整理倉央嘉措詩歌的時候,最終將其作品翻譯整理後確定為62首。此後不斷有其他記錄者和譯者嘗試對倉央嘉措的作品進行翻譯整理,現在存世保留倉央嘉措詩歌最多的手抄本為藏文手抄本的440首。這個數字比于道泉先生整理的詩集整整多了六倍多,數量相差非常之大,造成這麼大誤差的原因在為倉央嘉措的詩歌具有宗教色彩且深受當地人喜愛,有很多藏民的仿作。
而在近年來,隨著倉央嘉措的大熱,很多人也將許多作品誤傳為倉央嘉措所作,其中就包括了一首我們都熟悉的《十誡詩》。這首詩在網上盛傳的版本,從:「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思,如此便可不相知。」這兩句開始,一直寫到了第十句,結尾還加上了:「但曾相見便相戀,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網友在2006年觀看網路小說《步步驚心》後所寫的書評增補而成的。
真正為倉央嘉措所作的部分,僅僅只有最初的「第一」和「第二」兩句,而且本身也沒有《十誡詩》之名,是一首無名詩歌,這兩句均出自1930年于道泉所翻譯的《倉央嘉措情歌》。結尾的四句七言,則是另一位譯者曾緘所翻譯的,不過曾緘翻譯的版本,有很多自己續作和潤色的成分,因為其「但曾相見便相戀,相見何如不見時。」其實已經包含了于道泉譯本的大半思想和內容,後句則是曾緘在翻譯倉央嘉措詩歌時的習慣,對倉央嘉措的詩歌進行更為人性化和包含俗世情愛色彩的修飾。
而除了兩位譯者的譯本佐證之外,倉央嘉措詩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受到門巴族地區門隅雜魯(情歌)的影響,習慣使用四句式短句,並不會像如今網上盛傳的版本《十誡詩》一樣的長篇之作。對於倉央嘉措詩歌的誤讀,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網路上的大熱倉央嘉措詩歌,基本上都不是最初的樣子或者根本不是倉央嘉措所作,這一切都是因為他達賴的身份和詩人的氣質,令他的人生太過神秘和惹人遐思,才招致了今天太多的浮名和誤解。
※回族人為什麼不吃豬肉,除了豬肉,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飲食禁忌
TAG:瘋狂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