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任也不成為直升機父母,專家用3階段,讓你與青少年一起練習
文:黃敦晴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是他出問題時,你還是最心疼,而且還是要陪他一起解決。管教青少年的尺度難以拿捏,怎樣才能讓他們該聽話時聽話,該獨立時能獨當一面?看看柏克萊專家教父母與青少年一起學習怎麼掌握人生。
「這是我的人生!」「我可以自己做主!」「我自己會負責!」
聽到青少年說這些話,父母們是不是有點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響應?雖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是青少年父母真的很難為,不敢隨意放任孩子,又怕成為直升機父母。
不只在亞洲如此,即使是在強調獨立自主的美國,父母們也有一樣的困擾。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至善科學中心(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資深研究員、也是社會學家的凱特(Christine L. Cater)博士,就用自己的親身經驗與研究,提供父母建議。
凱特首先強調,父母的確不能放任不管青少年。她引述數10年來的多方研究提醒,權威型教養的父母善用權威與適當的指導,對青少年有很多好處。
例如,權威型教養比較能夠協助青少年建立自律的習慣與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且可以降低吸毒、輟學、青少年懷孕等問題行為。
另外,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也比較好,比較有自信、有比較多朋友、比較快樂。
當然,善用權威不等於嚴厲控制。如果父母對孩子很兇、強調威嚴、凡事都沒有商量的餘地,孩子可能在父母面前唯唯諾諾,但一旦父母不在場,他們就會「把握」機會打破父母的規定。這並非表示他們是壞孩
子,而是青少年的發展,就是在此時希望能有一點控制自己人生的感覺!
3步驟,父母與青少年一起學習掌握人生
所以,父母要跟青少年一起學習怎麼「控制自己的人生」。研究也證明,覺得能夠對自己人生有影響力的孩子,身心都比較健康、長壽、壓力比較小、有比較強的自發動機、甚至比較好的成績與職涯發展。
第一步,雙方要一起設定界線。孩子在不同年齡可以做的事都不同,凱特認為父母跟孩子要常討論,哪些事、在哪些範圍內,是孩子可以自己決定的。這樣能讓孩子有安全感,明確的知道能夠自由選擇的界線。孩子也會學習自己做決定,掌握他們的自己的生活。
第二步是,界線以外的事情,不是父母直接幫忙決定,而是親子一起學習做決定。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跟父母討論影響決定的因素,以及價值觀。凱特舉例,有一次她收到女兒同學的媽媽莫琳的電子郵件,內容是凱特的女兒跟同學約了一起出去,而且莫琳會開車接送她們。但是同一天,凱特有重要且不常見的家族聚會,更糟的是,他的女兒從來沒有跟她說跟同學有約這件事。凱特就利用這個機會和女兒討論「家庭第一」的價值觀,強調這樣的聚會非常難得;至於同學,幾乎天天見面,可以常常一起出去。
在決定前,大家可以先討論不同抉擇要承擔的後果,如何彌補這個決定的壞處、有哪些替代方案等,讓孩子學習做「信息充分」的決定。
第三步,容忍錯誤。做決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人也有決策錯誤的時候。父母也要練習容忍孩子的錯誤,讓他們從中學習,並且一起討論,下次還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註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家裡愈打掃愈臟?你可能犯了這5個錯誤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研究:遭體罰孩子認知發展、情緒管理較差
TAG: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