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近期,大量主打「懷舊」概念的青春劇橫空出世,然而卻沒有一部能夠收穫高口碑,而相似、抄襲成了一些劇撕不下來的標籤。國產青春劇似乎又走入了創作困局:「疼痛」之後的青春再次被標籤化、定型化。

文 |銀翼

來源|話娛(ID:huayufunds)

在豆瓣上,11月播出的幾部懷舊青春劇的評論區,幾乎都能看到網友用韓劇《請回答1988》來與之類比。

2015年冬季,《請回答1988》在中國熱播,其質樸、溫暖的情節跨越了中韓文化差異,直抵人心,掀起一股懷舊熱潮;2016年4月,根據八月長安同名小說改編的《最好的我們》播出,勾起了無數90後對學生時代的懷念,被豆瓣網友讚譽為「最好的青春劇」。

在這之後,大量主打「懷舊」概念的青春劇橫空出世,然而卻沒有一部能夠再續《最好的我們》8.8分的口碑,「相似」、「抄襲」成了一些劇撕不下來的標籤。

國產青春劇似乎又走入了創作困局:「疼痛」之後的青春再次被標籤化、定型化。

脫離了韓劇架構,難道我們就拍不出優秀的國產青春劇了嗎?

政策整改、相關題材爆紅

青春「疼痛」後走向「懷舊」

2017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著重扶持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現實題材、農村題材。

這一年開始,現實題材電視劇在作品數量上呈上升趨勢。社會關注度、收視與口碑上的強勢回歸,有力證明了新時代現實題材電視劇成為主流創作的發展趨勢。根據首都影視發展智庫《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立項的當代題材電視劇佔比達59%。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數據來源:《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

目前相關規定表明:衛視頻道黃金檔古裝劇配額僅佔19%,這也就是說剩下的81%幾乎都配給現實題材劇集。

古裝、玄幻劇被明令削減,關注現實、關注生活的現實題材劇穩步發展。慢慢地,一些身披現實題材的外衣,實際上卻是換湯不換藥的青春偶像劇開始出現。

這些劇用大IP和流量明星來謀求市場利益,用「豪門」、「流產」、「車禍」等話題製造戲劇衝突,令廣電總局不得不再次下令整改。

在廣電總局2018政策新規中,有一條是「嚴禁惡俗青春偶像劇,對該題材加大審核,備案設數量限制,各一線衛視青春偶像劇播放量不得超過自己所播所有電視劇的10%。」

由於涉及到對於青春劇內容方面的整改,各公司在劇本上的把控也逐漸嚴格。「接地氣」、「反映生活」、「引發共情」開始成為青春劇的另一條探索之路。

另外,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圍繞這一主題,一些青春劇開始聚焦在大時代中個體命運上,通過小中見大的方式,折射一個時代的橫斷面。

筆者對2017年下半年以來播出的部分青春題材電視劇進行了統計。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在列出的電視劇名單中,以校園為背景的青春劇占多數以上,且部分年代背景設定在80、90年代。

就像王小波曾經說過:「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青春懷舊」的概念確實具備號召力。要知道,校園幾乎是每個人共同的青春回憶,校園裡的學習、生活甚至心裡的那份悸動都是乾淨、純粹的,青春的酸甜苦辣,只有在回憶中才會閃著光。

青春校園題材一方面不會走過往青春劇「狗血」、「惡俗」的路線,另一方面,對於佔據大頭的80後、90後觀眾來說,校園青春劇切中了內心的敏感點。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最好的我們》劇照

同時,青春劇正從以單人、雙人戲份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群戲為主。《給我一個十八歲》、《教室的那一間》、《我們的四十年》、《人不彪悍枉少年》,多是以群戲為主的青春劇。

劇本不旨在單人情感上刻畫,而是將人物放入更大的環境之中,與更多的人物互動,以此來鋪陳更大的場面。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抄襲、懸浮、霸屏

「青春懷舊」仍具爭議

韓劇《請回答1988》是以群戲為主的青春年代劇,而《我們的青春期》、《人不彪悍枉少年》、《我們的四十年》是用來與《請回答1988》對比最多的三部劇。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人不彪悍枉少年》

《我們的青春期》在播放期間爆出「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說法,讓很多人誤以為購買了韓國版權;《人不彪悍枉少年》里的人設形象也被網友評價與《請回答1988》極為相似;《我們的四十年》將故事背景設置在衚衕里,用小人物的瑣事來串聯劇情,這與《請回答1988 》的故事設定也有所雷同。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請回答1988》劇照

明明講述得是我們自己的故事,卻始終籠罩在韓劇的影子之下,這似乎讓人挺灰心,但仔細甄別,卻發現了原因所在。

不少青春懷舊劇從場景、服化道、台詞等各個方面展示「年代感」與「懷舊梗」,卻沒有在人物性格、故事細節與情節輕重方面做到很好的打磨和取捨。

舊電視、舊冰箱、收音機、獎狀、北冰洋汽水……道具到位了,復古音樂配上了,懷舊濾鏡也加上了,但人物卻誇張地化著一字眉、穿著明顯是用現代服裝概念設計的「舊服裝」;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對內容不加提煉,把大量「家庭瑣碎」當成「真情實感」 充斥劇情;想像力枯竭,青春里的人設高度統一化。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作為以「講故事」為核心的藝術形態,電視劇創作的這種傾向有點捨本逐末了。「懸浮劇」的概念從最初的「脫離現實」變成了「懸浮於時代,缺少對生活本質的提煉」。

劇作家賴聲川曾說:「重點不在新,而在真。純粹的真,經常自然就新。刻意求新,很難保持真。」

這讓筆者想起上個月的院線黑馬電影《無名之輩》。《無名之輩》講述了在貴州一座山間小城中,一對低配劫匪、一個落魄的潑皮保安、一個身體殘疾卻性格彪悍的毒舌女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會不同軌跡上的小人物的故事。

他們因為一把丟失的老槍和一樁當天發生在城中的烏龍劫案,被陰差陽錯地擰到一起,發生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誕事件。影片雖然是喜劇,卻飽含著小人物無盡的心酸,創作者對於小人物心理的把握入木三分,演員也把角色給演活了。

《無名之輩》的導演饒曉志本身就是貴州人,他對幾乎所有人物都融入了他們自己或者對身邊人最真實的經歷和感受。

此前,饒曉志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他將人物的前半生、故事發生的前一天他們做了什麼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撰寫了幾萬字的人物小傳。所以,《無名之輩》貴在那份切中人心的「真」。

一直以來,內地電視劇同質化問題都較為嚴重,一部劇在市場上獲得了成功,便會有大量這種類型的劇出現,這類霸屏劇最終讓觀眾的審美產生疲勞。

「青春懷舊」已然變成時下的趨勢,但想像力枯竭、對資本的盲目追求、缺乏對現實深刻提煉的「懸浮」創作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需要有充分的市場預測與劇本把控,以免再次使這類題材熱得快、冷得更快。

國產青春懷舊劇的創作困局:模式同質化、懸浮於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