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僅僅62個字的書帖,放大10倍讓人意亂情迷,可惜流失海外

僅僅62個字的書帖,放大10倍讓人意亂情迷,可惜流失海外

在中國歷史上,王羲之的書法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自從梁武帝開始對其特別推崇後,又經過了唐太宗的瘋狂追逐,最終讓王羲之從眾多書法家之中脫穎而出,走到了「書聖」的地位。然而,王羲之的年代太過遙遠,他的真跡幾乎已經絕跡了。

然而,在晚清的時候,一個叫做楊守敬的書法家作為駐日隨員在當地搜訪古籍圖書中,卻突然發現了王羲之的《喪亂帖》,全貼分為八行62個字: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在當時的年代,國家社稷宗室不保,王羲之的先祖陵墓兩次遭到損毀,即文中的「荼毒」。第一次還是在五胡亂華的時候,此時王羲之還年幼。而「再離荼毒」時,則應該是燕國與東晉作戰過程中,由燕軍乾的。

即便因為先祖的陵墓一毀再毀,然而王羲之卻因人在遠方任職而不能親自去整修祖墓。因此,他只能忍住巨大的悲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悲憤和無奈,這就是《喪亂帖》的由來。

這份書貼,完整體現了王羲之雄渾筆墨的特點,也讓王羲之的風骨在字裡行間反映了出來。這個書貼最為關鍵的地方,是完成了從行書到草書的完整轉變過程。從開始的行書風格,逐漸因為作者心緒的變化,而變成了草書,但可以看得出作者並非漫無目的,無所章法,在運筆時仍然有很獨到的講究。

大概也就是因為作者當時悲憤交加的心態,劇烈的感情變化,以及爐火純青的用筆技巧,才讓這張喪亂帖成為了最為經典的書法作品之一。即使將它的單字高清放大10倍,也足夠讓人意亂情迷。

這幅作品,在清朝末年被發現並廣為傳播後,現在靜靜躺在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有人會問,這到底是不是王羲之親筆所寫的真跡呢?其實,由於年代遙遠,王羲之的任何親筆手書的真跡都已經消失殆盡了,當然也包括了《喪亂帖》。

不過,在中國古代,有一種高超的書畫複製技術叫做響拓。所謂響拓就是對著陽光用硬黃紙覆蓋在真跡之上進行雙鉤塡墨。這項技術需要非常高的精準度而且費時費力,因此傳世成品極其稀少,但是它確實能夠最大限度保持書畫作品原來的狀態。

在古代很注重文化的傳承,因為早就擔心這些傳世作品會抵擋不了歲月的侵蝕,所以宮廷之中將很多著名的作品做了精摹響拓本。嚴格意義上來說,那只是唐朝時的複製品,但是,在現代文物觀點中,高古摹本都被作為真跡對待。所以,日本的《喪亂帖》確實還是屬於真跡,而且字字千金,價值連城。

至於說這張珍貴的書法作品是如何流入日本的,已經無法考證了。有的說是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獲得了唐朝朝廷的賞賜而帶回了日本,有的說是鑒真和尚東渡扶桑的時候,就帶來了它。不管怎麼說,它畢竟還是躲過了戰火的洗禮,歲月在它的身上也看不到多少痕迹,依然清清爽爽,乾乾淨淨,除了因為年代太久而略有變色以外,還是當年的模樣。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第一位女主人,兒子是犧牲品,自己也莫名其妙地消失
杜甫詩中只出現過妻子,沒有半句撩妹的話,可謂最專情的詩人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