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保衛戰,蔣介石與唐生智都在算計什麼?

南京保衛戰,蔣介石與唐生智都在算計什麼?

南京保衛戰被認為是二戰中最慘烈的首都保衛戰之一。8萬中國守軍與20萬日軍激戰12天,大部分戰死或被屠殺。其實,南京從一開始就是守不住的,蔣介石和唐生智各自的算計「成就」了這次戰役。

1937年11月,中國淞滬會戰失敗後,日軍佔領上海。直接威脅當時中國首都南京。為此,中國國民政府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宣布將中央政府遷至重慶,以表明持久抗戰的決心。二是制定保衛南京的計劃。

但南京是守還是棄,首先成為一大問題。若單純從軍事方面考慮,南京沒有死守的條件:南京守軍數量有限,且大部剛從淞滬戰場敗退歸來,士氣低落,缺編少員;南京城受地理條件所限(可被敵人三面合為,北面受阻於長江),在歷史上就易攻難守。

所以當時國民政府內多數將領主張保存實力,放棄南京。提出將南京設為不設防的城市。國軍將領白崇禧一開始便表示:「現部隊已殘破不全,也沒有後續部隊可調度,建議宣布南京為不設防城市。」

是守是棄,國民政府為此連續開了三次會議。最高決策者蔣介石一直沒有拿定主義。南京作為首都,除軍事因素外,還必須考慮其對政治、外交方面的影響。若首都不戰而失,對內,國民政府無法向國人交代,之前所表寸土必爭的抗戰決心豈不成空談? 對外,自從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始終積極尋求外部干預,希望藉助國聯或其它大國的施壓,調停與日本的戰爭。若國民政府不能向外顯示抵抗意志和實力,又如何借外力反制日本?所以,在蔣介石看來,南京即使不能長期堅守,也應作短期抵抗。

在最後一次關於南京戰守的會議上,國軍將領唐生智積極向蔣介石意見靠攏:「南京是我國首都,為國際觀瞻所系,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放棄南京,將何以對總理在天之靈?」蔣介石決定堅守南京後,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全權指揮南京防禦。

作為曾經反對過蔣介石的軍閥,唐生智很長時間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擔任訓練總監的閑職,並且與白崇禧等掌握實權的將領不睦,日子過得並不舒服。此番「仗義執言」,讓他終於有出頭之日。

唐生智上任後,將南京下關到浦口的船全部調走,以示死守南京的決心。蔣介石給予大力支持,幾乎把能調動的部隊全部調來支援南京。最終守衛南京的部隊,以蔣介石嫡系部隊為骨幹,總兵力約15萬左右(實際上沒有滿編,按唐生智統計約有8萬人,其中新兵佔3萬人。)。

不過,考慮到當時日軍派出的攻打南京的部隊有20萬,用於一線作戰的兵力就有10萬,而根據以往對日作戰規律,國軍一般要有三倍以上兵力,才能與之抗衡。顯然,南京守軍數量還是不足。蔣介石大力調兵,或許更多還是希望獲得外交博弈籌碼。

當時,比利時布魯塞爾正在召開九國公約會議。蔣介石希望會議能協助中國與日本交涉,並制裁日本。但當時英、美等國都持中立立場,不願得罪日本,會議未取得任何成果。

九國公約會議前,1937年9月,蔣介石派特使蔣方震赴德國,希望德國出面調停中日戰爭。同年11月,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轉達了日本的七項和平條件,內容包括:建立華北與上海兩個非軍事區、內蒙古獨立、建立華北新行政機構等。 蔣介石沒有同意。九國公約會後,他希望陶德曼繼續從中調停,作為緩兵計,遲滯日軍在戰場上的攻勢。

這一時期,蔣介石對蘇聯援華也非常期待。1937年8月,中國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兩國和解。同年11月,蘇聯國防部長表示:「如中國抗戰到達生死關頭時,蘇俄當出兵,決不坐視。」但隨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給出出兵的條件:九國公約國同意共同對付日本;最高蘇維埃會議批准。

可以說,九國公約會議後,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極為不利。不過,蔣介石依然對國際干預抱有希望。1937年12月5日,蔣介石在致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及閻錫山的電報中稱:「南京決守城抗戰,圖挽戰局。一月以後,國際形勢必大變,中國當可轉危為安。」

可惜,未等到國際形勢大變,日軍已逼近南京城垣。1937年12月11日,蔣介石為避免南京守軍被圍殲,下令相機突圍。

接到命令的唐生智,為避免擔責,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向守城部隊下達撤退命令。從而失去了在日軍形成緊密合圍前突圍的最佳時機。而且書面命令下達後,唐生智又下達了內容不一致的口頭指示,從而降低了命令的嚴肅性,以致大部分部隊未按計劃突圍,造成大批守軍滯留南京,成為日軍屠殺對象。

出於對國際組織和大國干預的過度依賴,蔣介石並沒有對南京戰役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他為政治、外交上的需要,多次表明死守南京的的決心,反使南京市民普遍缺乏城破後的心理準備和逃亡計劃。

而意圖藉此戰東山再起的唐生智,從此淡出軍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決戰上海:蔣介石一生最後悔的誤國決策
蔣介石六十大壽,一場全民祝壽的荒誕劇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