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過家家遊戲」被擺上了外國孩子的課堂!為什麼人家這麼重視?

「過家家遊戲」被擺上了外國孩子的課堂!為什麼人家這麼重視?

「過家家遊戲」究竟如何好?

在英國St Thomas"s Battersea學校的一間小課室里,一群小朋友在玩「過家家」,一個小女孩穿著圍裙扮演「媽媽」在廚房炒菜,一個小男孩戴著黑框眼鏡扮演「爸爸」坐在沙發上看報紙,一個小女孩穿著大號的嬰兒服在地上爬行,扮演可愛的寶寶……只不過,他們炒菜的道具、眼鏡……都是我們的小朋友常玩的過家家玩具。不少外國媽媽經常會在社交網曬他們的孩子在學校上「過家家」課程的場景。只不過當孩子上學了,他們就把「過家家」換了一個文雅的字眼——叫「戲劇」。

為什麼人家這麼重視?

國外不少父母從孩子很小就鼓勵他們玩過家家,並且經常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所以過家家類角色扮演的玩具在國外很流行。國外的教育者也不遺餘力地希望孩子從小「玩」。1992年,英國把戲劇正式納入幼齡孩子的基礎學習中;2010年,德國規定從小學起,小朋友需要上戲劇表演;2018年哈佛校報表明,有戲劇表演經歷的孩子更受該校的歡迎……為什麼?

「過家家遊戲」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過家家遊戲,並不僅僅是「模仿做飯、帶孩子」,而是泛指角色扮演遊戲,是年幼小朋友培養同理心最簡單卻又有趣的方法。大腦專家約翰?梅迪納說,過家家遊戲(role-play)對小朋友的成長很有幫助,是小朋友未正式踏入社會前練習社交技巧的好辦法。在玩耍過家家遊戲時,小朋友需要根據不同的故事主題和場景,經常飾演不同的角色,說不一樣的話,做出不一樣的行為……在這樣的遊戲中,小朋友容易獲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

同理心,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品格?

記得有一天,幾個家長和小孩在客廳看電視,看到非洲的一些小朋友因為窮得買不起鞋子而常年光腳丫,腳裂開了一條條大口子,痛得掉眼淚。電視機前有個小男孩哈哈笑著說:「這些小朋友好笨,為什麼不讓媽媽給錢去買鞋啊?」小男孩的媽媽也附和著說:「真的是很笨!」屋子裡其他家長和孩子朝他們投去詫異的目光。

經常也有一些父母說,他們的小孩「不懂疼人」,家裡有好吃的,孩子會搶著吃;在公園玩,孩子會跟別的小朋友搶玩具、搶鞦韆搶蹺蹺板……讓人發愁。

這便是孩子缺乏同理心的表現。同理心是什麼?簡單地說,同理心就是和別人相處時,能設身處地去思考對方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幼兒說曾經支招過,如果家長想簡單地測試孩子同理心的能力,可以用「打哈欠」驗證。為什麼?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的同理心滿滿,看到身邊的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忍不住哈欠連連。背後其實是孩子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在起作用。生物學家們也說過,自閉症的孩子常常對別人的哈欠無動於衷。

當一個孩子的同理心滿滿,有什麼好處?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好比一個有同理心的小朋友看到別人滿臉淚水會迫切地遞上紙巾,而缺乏同理心的小朋友可能會嫌棄地說「就像一隻流淚的小丑」。正如美國精神病學專家Stanley I. Greenspan說,一個孩子的同理心越好,他們會越惹人喜歡,越容易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孩子未來幸福感的關鍵因素;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就越高。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還小,那麼父母可以經常在家與孩子玩過家家遊戲,如果孩子較大了,便可以學習戲劇,孩子未來將受益匪淺。

具體幾歲開始合適?

一般來說,小朋友玩過家家常常是自發的,很多2歲大的寶寶已經開始自娛自樂地玩過家家。比如有些女寶寶會把玩具娃娃當好朋友一起聊天,又比如有些男寶寶會拿著玩具刀跟幻想中的好朋友比武……值得一提的是,童年是同理心培養的關鍵期,當一個孩子從小頻繁地做出有同理心的舉動,未來就容易變成同理心的性格;反之,如果一個孩子經常做出缺乏同理心的行為,比如那些愛欺凌他人的小朋友,他們長大也會大概率地欺凌他人和缺乏同理心。

戲劇呢?懂玩過家家遊戲的孩子,就能學習戲劇,不過如果你想孩子更專註地學習(孩子越小專註力越差),那麼最好選擇5,6歲後。

有一天,我和女兒外出。路上,我們看見一位拄拐杖的老奶奶。女兒跟在後面,覺得那位奶奶左右搖晃的姿勢很有趣,她便開始模仿,她一邊搖晃著走路一邊哈哈大笑。當我阻止時,拄拐杖的老人已經回頭看見了她,對方友好地笑了笑,然後繼續往前走。我趕忙尷尬地說「對不起」,女兒看到我的表情,也向拄拐杖的奶奶大喊「對不起」。

回家後,女兒說想玩過家家,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用繩子把孩子的左腿綁起來,然後給了她一把雨傘,讓她扮演殘疾人老奶奶走路。才走了5分鐘左右,孩子氣喘吁吁地說「很累」。我說:「那些拄拐杖的叔叔阿姨們,他們每天都是這樣走路,因為他們的腿不能正常走路,他們已經很難過了,你如果在他們面前模仿他們走路,會讓他們更難過。」女兒不好意思地笑了。

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要想知道別人的鞋子合不合腳,穿上別人的鞋子走一英里;要想讓孩子獲得好人緣,別忘記經常讓孩子「做一做別人」。

(完)

【幼兒說】:作者是黃杏貞,幼兒心理科普作家、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專註早期教育與成長,只分享科學、有價值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鍾麗緹生四胎遭女兒反對,三種類型的大寶最容易排斥新寶寶
說教了一堆道理,過後像失憶?如何說,孩子大腦才喜歡?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