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內容損失|「聽」時代下的出路在哪?
蜻蜓FM、企鵝FM、荔枝FM、喜馬拉雅FM…「聽」作為當下僅次於視頻、閱讀的信息獲取方式之一,「聽」的形式和內容早已不同於以前那個收音機時代,如今課程、文章、小說、書評….等免費或付費內容、自媒體和平台的發展十分快速,其中作為中國最大的音頻平台之一的喜馬拉雅FM,總用戶規模突破4.7億,活躍用戶數8068.8萬,估值已經達到200億元,這足已證明「聽」內容的火爆程度和價值所在,但是「聽」能取代或者勝於「閱讀」、「看書」嗎?
「聽」得快樂
「聽」最大的特點無疑就是它的便利性了,不用帶一本很厚的書或紙質資料,也不用一直盯著手機屏幕,一部手機就能讓「聽」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坐車、躺在床上、徒步….「聽」可以解放你的雙手和眼睛,讓你得以在「聽」的同時可以去干其他事。
也是僅次於視頻,「聽」要比「看」(閱讀)精彩的多,例如一個專業的說書人,他們「一桌、一扇、一醒木」就能把故事、小說、文字說的「栩栩如生」,能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調整他們「說」的節奏,把故事的跌宕起伏完全表達出來,尤其是到精彩之處,更能通過控制語氣和製造一些背景配音來塑造懸念、引起「聽眾」的好奇感和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聽」是通過聽覺引起人的想像,而語氣和配音的節奏變化能讓「聽」比「看」有著更多的代入感和沉浸感,也能讓我們對情節變化有更好的理解,所以「聽」毫無疑問地比「看」精彩的多了,這也是有些人什麼小時候會喜歡通過收音機來聽鬼故事,因為講故事人的語氣變化和詭異、恐怖的音效讓我們比單純地「看」恐怖故事體驗到更多的恐懼情緒和有更強的代入感。
另一方面,對於有閱讀障礙、視覺障礙的人,或者不喜歡看書的人來說,「聽」的確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聽」到內容損失
為了了解「聽」與閱讀的區別在哪,美國進行的一項關於學生在22分鐘內「聽」和「閱讀」一篇文章並對其中內容學習和理解情況進行對比的實驗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兩天後的書面測驗中,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得分為81%,聽者為59%——「聽」最大的問題就是削弱了對文本的了解。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參與行為,你有很強的主動性——在閱讀中,文字不會自動呈現在你的眼前,你需要去翻書才能看到內容,而且你也需要有主動性,你才能對閱讀進行的把握和內容的了解,遇上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反覆閱讀與思考——你在閱讀中對書中內容的理解進程有著自己的主動性。
而「聽」相對來說,就是一種比較被動的參與行為,尤其是在音頻直播中,我們被要求對朗讀者或講者的節奏和內容進程要很高的跟隨性,雖然我們可以點暫停和回放,但是一般人都是追求一次性跟隨說話者的節奏走下去,即使我們還沒有很好的了解,但想要回放到某處進行深刻的思考難度要比翻書回想的難度大得多,簡單來說就在「聽」的過程中我們停不下、也不想停下來來去思考。
這就跟看視頻一樣,我們可以暫停和回放去再看一遍或者思考你看不懂的地方,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不會這樣做,因為我們看視頻的目的大多是消遣娛樂,視頻會通過佔據我們的大量的聽覺和視覺的注意力來讓我們對視頻有很好的沉浸感,進而讓我們體驗到刺激感和滿足感,為了流暢地體驗這種愉悅感,我們一般很少去「暫停」享受,也因為大量的資源被消耗在視聽覺中,我們的短時記憶對信息的加工能力被削弱,即視頻的節奏變化過快,我們無法進行深刻思考,僅滿足於體驗式的「感悟」中(心靈雞湯就是一種典型的體驗式「感悟」,讓你有所感悟和感動,滿足了我們的感情共鳴,卻經不住冷靜與理性思考)。
而「聽」也一樣,只不過「聽」主要是通過聽覺(對語氣、音效的節奏變化的體驗)來實現這個過程。
另一方面,在這個信息爆炸和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人們對信息充滿了各種焦慮,總是會害怕錯過某些重要的信息,或者在各種消費主義的宣傳下被製造出了各種「需要」,所以會不斷去聽各種「大牛」、「權威人士」、「成功人士」、「網紅」...的課程,例如知乎LIve中,快速的功利性學習——「1個小時」「三部搞定」,壓力與焦慮解決——「如何...賺錢」「如何擺脫...焦慮」,這方面的課程較多,學習的人也多。
於是「聽」也會讓很多人只滿足於對內容和信息獲取,滿足於得到時感覺——「我獲取了這個信息,我解決了我的焦慮」、「我已經聽完這個故事,我也已經知道這個故事是說什麼了」「我要快速解決我的問題、我要學會像別人一樣會賺錢、我要學會談戀愛...我還要...我全都要」,在這個層面上,由新時代下的「聽」帶來滿足感、沉浸感和代入感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從而削弱了對文本的理解,
而不是對內容、信息的理解、應用和對自身的思考——「我聽完了這個課程、這次談話、這個小說、這篇文章...我學會了什麼?我理解了嗎?如何應用於生活?我需要學這個嗎?我為什麼需要這個?...」,所以雖然「聽」可以作為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可以作為主流的娛樂方式之一,但是在內容理解上,「聽」是無法代替閱讀的。
「聽」內容有它的好處,但是我們也應該分辨的清,自己去「聽」的目的是快樂還是學習——單純為了快樂而且聽一個故事、小說,這作為娛樂消遣的方式之一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為了學習和獲取重要的信息、內容時,我們就需要清醒地把「聽」的滿足感放到內容理解上,把注意力放在內容上而非節奏變化上,同時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也要警惕那些給你帶來愉悅和滿足的內容,因為能帶來快樂的東西不一定是好東西。
References:
Daniel T. Willingham,Is Listening to a Book the Same Thing as Reading It?,New York Times, Dec. 8, 2018
Cody Kommers, Why Listening to a Book Is Not the Same as Reading It,Dec 10, 2018
※都是南方人,可你的話我半個字都不懂
※匿名的時代即將走向終結!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