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噸俄產大豆運抵中國後,事情有新進展,中國或購買50萬噸美豆
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大豆進口同比下滑38%至538萬噸,創近6年來同期的最低值,這表明,中國買家的對大豆的需求有所放緩。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鼓勵農民擴大國產大豆,同時為了抑制大豆消費,稍早前也統一下調了飼料中的大豆的使用比率。
這令路透分析師猜測中國買家可能已經做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當時大多數市場參與者認為,由於中國市場大豆消費量龐大,中國大豆買需會繼續增長。
我們查詢行業門戶網站天下糧倉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中國港口大豆庫存總計750萬噸,較上年同期高出約33%,另外,按美農業部估計中國買家大概還有可能最高為800萬噸的國儲大豆。
分析師稱,以中國市場目前的消費速度計算,這些庫存能使用二個月左右,而再考慮到即將成熟的巴西大豆也很快將於明年初上市,實際上這些大豆量可能足夠了。
有預計稱,中國將成為全球大豆進口市場史無前例的「億噸之國」,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糧食累計進口13062萬噸,其中大豆累計進口9553萬噸,占糧食進口總量的89%。
據俄衛星通訊社數周前報道稱,中國企業在俄遠東地區種植的千噸非轉基因大豆(可以理解為俄羅斯產的「中國大豆」)也已經於10月18日由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港運抵中國市場。
同時,俄羅斯也計劃種植更多的大豆用於擴大對華出口,這也意味著,俄羅斯生產的優質大豆或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另一面,據路透近日數據顯示,缺少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中國市場的買需,再加上美國大豆在今年豐產,這就意味著,過去幾個月美國豆農和芝加哥大豆期貨因而面臨壓力,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稱,這對於美國農民來說,如今面臨的不僅僅是大豆賣不出去的問題。
在庫存堆積、倉儲設備漲價的雙重影響下,倉儲又成了新的大問題,越來越多的美國農民不得不為無處安放的大豆尋找「棲息地」。
比如,我們在上周提及,在美國北達科他州寒冷潮濕的天氣下,部分地區的大豆被冬日大雪履蓋,數量龐大的大豆仍沒有收割,無處可去,而直接原因就是由於沒有對倉庫做充足準備。
如果這些大豆還不能及時保存在乾燥的倉庫中,隨之而來的腐爛將很快讓這些大豆變得毫無價值,這看起來是美國農業經濟此刻面臨的一大難題。但現在,事情好像有了新進展。
據路透社12月12日援引部分貿易商表示,中國買家在本周三購買了至少50萬噸美國大豆,正如下圖數據所示,這是中國買家在削減購買美豆以來的首次大宗採購。
兩位美國貿易商向路透表示,中國國有企業購買了至少1.8億美元的大豆,另一總部位於歐洲的貿易商稱,買家是中儲糧集團和中糧集團,賣家包括嘉吉,路易達孚和CHS。
稍早前,路透社專欄作家Karen Braun曾撰文指出,如果美國大量耕地和農莊種植和生產的大豆對外輸出變少,則意味著美國農業經濟的流動性降低,美國大豆或將會受到永久的創傷,而根本原因在於美國農民低估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市場對全球的吸引力,同時還有中國買家開拓新供應商的能力。
而在這個過程中,近期諸多跡象表明,又間接助推了其他農業出口國獲取更多全球市場份額,目前,包括俄羅斯、巴西、印度、阿根廷及新興大豆輸出國衣索比亞等多國農產品也希望能擴大中國出口量,與此同時,大豆及相關交易的貨幣主動權或也正在接近中國市場和人民幣。(完)
※外媒:中國錢或正在積蓄反轉力量,預測最為精準的策略師再發預言
※石油價格大跌是一件好事,事實真的如此嗎?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