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化機構改革與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召開

「深化機構改革與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召開

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上拉開帷幕,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2018年12月2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咨研究基地陳奇星工作室、上海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承辦的「深化機構改革與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政府治理研究院成立會議在中共市委黨校召開。

「深化機構改革與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政府治理研究院成立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沈煒教授致辭並宣布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政府治理研究院成立,宣讀組成人員和特約研究員名單。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高小平教授、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阮青研究員致辭。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郭慶松教授主持開幕式。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長沈煒教授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高小平教授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原局長、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研究員,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李琪教授,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會長郭慶松教授作主旨演講。上海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陳奇星教授主持主旨演講。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研究生部主任羅峰教授主持專題發言。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郭慶松教授主持開幕式並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研究生部主任羅峰教授主持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在國際視野下思考機構改革與治理現代化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原局長、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研究員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周明偉研究員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課題,標誌著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的應有之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我們應當在這個「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中,思考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問題。近年來,非西方的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引發全球力量對比產生結構性變化。同時,發達國家持續60多年主導的全球治理出現了問題,人類社會在非傳統安全等多個領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世界的關係前所未有之緊密。中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發生在全球性變局的大背景下,也對全球治理產生巨大影響。

沈煒教授指出,黨的十九大就機構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十九屆三中全會專題明確了改革的總目標、總原則、任務書和時間表。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進黨的機構治理現代化的深刻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關要求,以提升治理能力為核心,圍繞加強黨的全面建設,推進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建設,深化城市管理和市場監管體系改革,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等重大課題,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機構職能體系,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李安方研究員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李安方研究員表示,本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方面,因為中國國力增強;另一方面,機構改革的很多內容涉及涉外部門。實際上,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機構調整的很多內容都是服務於對外開放的。因此,機構改革一定要放在全球化的新格局之下來思考與審視,比如國內的機構改革怎麼參與全球治理,如何通過機構改革展示中國的國際形象等。

機構改革的中國邏輯

高小平教授表示,新時代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歷史背景作出的重大政治決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政府治理研究院確立以政府職能轉變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城市治理的理論與實踐,上海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優質營商環境,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公共安全風險治理等方面作為主要的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李琪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李琪教授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經歷了從機構精簡、權力下放,到效率提高、職能轉變,再到制度創新與治理現代化這樣一個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的邏輯發展過程。近六年來,按照中央的部署,政府職能轉變依循三個導向深入推進,一是堅持「市場導向」而不是「市長(行政首長)導向」,強調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二是堅持「服務導向」而不是「審批導向」,政府職能由強調行政審批轉向為公眾和市場提供有效服務;三是堅持「效能導向」而不是「效率導向」,更加註重行政活動的效果和質量,而不僅僅是強調行政效率。李琪指出,推進行政治理體系和行政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聚焦於行政體制創新和行政執行力。推進機構精簡、權力下放、職能轉變、效能提高、制度創新的行政改革系統集成,聚焦於行政治理協同。推進政府治理、市場治理、社會治理的法治化,聚焦於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的付諸實施。

上海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陳奇星教授主持主旨演講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政治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桑玉成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政治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桑玉成教授認為,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要處理好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的關係。政府事務的內部治理要比社會事務的外部治理同樣甚至更加重要。內部治理越有效,外部治理就越有力;內部治理的消耗越大,外部治理的能量就越小。沒有良好的內部治理,外部治理的成效必然受到影響。政府治理好外部社會,首先要通過自我治理,使它能夠滿足治理外部社會的必要條件。

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竺乾威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竺乾威教授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政府體制一大特色。從組織角度而言,我國黨和政府兩大組織並存,這是「一元兩體」的政府內部結構。「一元」就是黨的領導,「兩體」則是行政部門和黨的部門同時存在。本輪機構改革進一步明確並深化了這種「一元兩體」的組織結構。從組織關係和黨政關係來看,本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類型有「嵌入式」的,即政府部門設置黨的機構;有「組合式」的,即黨政一體模式,比如建立國家監察委員會。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唐亞林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唐亞林教授提出,我國機構改革的重心經歷了從政府職能轉變,到權力制約與職責履行的邏輯。以往機構改革較為集中於「三定」方案的規劃與執行、政府之間的分權,以及大部門體制的實施等三大問題。自從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的要求以來,各地在推動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推進公共權力結構科學化配置以及公共權力運行規範化監督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塑造了當代中國機構改革從行政體制內部的局部性改革向行政體制內外部結合的整體性制度創新曆程,開創了一條通過制約行政權力以探索制約公共權力的中國式發展道路。

上海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吳志華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吳志華教授認為,同其他國家的機構改革不同,中國的機構改革具有自身特色。中國的行政體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不僅僅在於解決政府本身的問題,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配合外部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國行政體制改革不僅要研究「怎麼做」的問題,還要探索「做什麼」的問題,即確定政府的職能和目標。這些因素決定,中國的政府體制改革更加複雜。

上海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李正明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央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上海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李正明教授表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明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理念。黨和國家機構設置的架構、數量、規模,以及機構撤併、權責界定、績效評定等,都應該以人民的意願作為依據。

地方政府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阮青研究員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阮青研究員提出,地方政府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居於重要位置,是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所在,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環節。上海目前正處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起點,我們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規律,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政府職能經驗,不斷總結上海政府治理已經取得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加快推進上海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全國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日前,中央已經批准了上海的機構改革方案。郭慶松教授認為,上海必須在準確洞察時代發展的變局即「準確識變」中全面完成機構改革的各項任務即「全部動作」;在「科學應變」中完成好中央的「規定動作」;在主動求變中做好「自選動作」,既要尊重上海歷史,又要突出上海特色,更要結合上海當前的發展實際和未來發展的前瞻需要,因地制宜地設置黨政機構和配置相應職能。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建南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建南教授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和評價。高質量發展著眼國民經濟的整體質量和效率,意指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覆蓋生產、生活、生態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上海師範大學行政學系主任容志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師範大學行政學系主任容志教授認為,街道是實現治理重心下移的關鍵,街道辦事處是我國基層政權的重要組織形式,也處於基層治理體系的中心位置。在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的時代大背景下,街道辦事處應定位於基層行政管理的協調者,基層公共服務的組織者,社區自治共治的引領者和基層協商民主的促進者。街道辦事處體制改革的關鍵是通過結構功能再造,提升其在基層社會中的服務和管理的效能。

探索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有效路徑

上海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同濟大學孫榮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同濟大學孫榮教授認為,城市精細化治理要貫徹落實執政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理念。通過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探索和完善,不斷提升黨的長期執政的能力。要堅持力量下沉,打通市、區、街鎮三級機構間的條塊關係,將公共服務供給體系中的人員、資金和保障,更多下沉到基層。要在人民群眾的服務感知上下功夫。解決多樣化的群眾訴求,做到有訴求,有回應,有耐心、有溫度。在紛繁的城市治理中,找到群眾滿意的最大公約數。

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華東理工大學鮑宗豪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華東理工大學鮑宗豪教授認為,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但是與其他國際化大都市相比還存在不足,如由於人口快速集聚、公共資源短缺、交通擁堵而引發的一些「城市病」。在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應對超大城市或全球城市的新型社會風險,要構建與全球城市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以雲治理提升卓越全球城市的社會治理水平,並構建鄉鎮街道治理一體化的治理體系。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董幼鴻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董幼鴻教授認為,在城市治理精細化過程中,我們應該處理好一些基本問題。如人性化的問題,即如何處理以人為本與技術主義路線關係;信息安全問題,即如何處理好公共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的關係;社區承接能力問題,即如何處理市區政府職責與基層社區的職責問題;治理高額成本的問題,即如何處理好投入與產出問題;社會主體參與問題,即如何處理好政府與社會多元主體的職能與角色問題。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文化處處長吳蘇貴研究員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社會文化處處長吳蘇貴研究員表示,近年來,上海在城市精細化治理等領域有許多好的經驗與做法,我們應當通過深化研究,將各級政府的好經驗、好做法,加以制度化、法治化,並形成長效機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四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評選」表彰儀式在京舉行
首屆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在京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