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為什麼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情報機構」?至今人數難以估計
上世紀中葉,蘇聯軍方在境內發現了一架美國偵察機,當即將其擊落。事件發生後,艾森豪威爾先是絕口不提這架飛機的意圖,後來,在鐵一樣的事實面前,他不得不坦白了偵察機的間諜行動。
赫魯曉夫在事件發生的兩年後,發表一則聲名:「只有那些意圖挑起戰爭和侵略行為的國家才進行間諜行動,而蘇聯人熱愛和平,從來沒有打算挑起戰爭,所以,蘇聯無意進行間諜活動。」我們如今已無法體會赫魯曉夫是以什麼心態想出這麼一段話,不過,他自己一定會對自己寫下的這段話忍俊不禁。
因為,他發表的這段聲名與蘇聯軍方的真實情況簡直天差地別。
就在赫魯曉夫信誓旦旦的表示「蘇聯根本不屑進行間諜行動」後不到三個月,美國聯邦就從本土拘捕了蘇聯間諜納爾遜。納爾遜原本效力於美國,是一名海軍文書,後來,被蘇聯拉攏成為間諜人員,並在其後的五年時間內,始終向蘇聯透露美國海軍機密。為了修改被納爾遜泄露出的海軍機要,整個重修計劃估算下來要花掉美軍兩億美元軍費。
最終,納爾遜被美國判處終生監禁,蘇聯則在開展間諜行動上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蘇聯的間諜活動中心克格勃大約搜羅了超過三萬名專職特情人員,被派遣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進行特務活動。其目的就是竊取先進國家的科學、工業和軍事成果,探聽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情報,據說,連西方國家每天商品的價格變動都被摸索得一清二楚。至於其他國家的機密,更是這群特情人員行動的重中之重。
英國情報機構曾在一本手冊中,將克格勃描繪為「世界上最大」的情報機構。與美國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並稱為「世界四大間諜組織」。
赫魯曉夫發表「無間諜」聲名前,美國國務院曾向參議員出具一份報告書,在這份報告中粗略估計克格勃特情機構約有三十萬名員工,還說:「從十年前在德國被拘捕的蘇聯間諜就有近兩萬人... ...」原本,這份報告書不會被公開,但是,礙於艾森豪威爾政府被爆出偵察機事件,所以,不得不將這份報告書公諸於眾,藉此,淡化社會輿論影響。
更微妙的是,克格勃主席謝列平在事件發生的前一年曾聲稱:「克格勃機構的規模已經縮小了。」在談及此事時謝列平只是一笑置之,並沒有透露蘇聯間諜機構的具體規模,也沒有透露縮小的程度。我們可以將謝列平這句話的潛台詞理解為:「克格勃的擴張得還不夠大。」關於謝列平,他最早負責分管的是軍事體育,著名的卓婭就是他批准她加入游擊隊之後犧牲的。
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走馬上任成為蘇聯國安委主席後,克格勃迅速擴張,主管領導除主席外還有六個副主席,組成克格勃中央管理層。七位領導人管轄四個中央管理局、七個獨立局、六個獨立部門。並且,曾被《時代》雜誌評為「風雲人物」。相傳,在克格勃總部里負責行政工作的員工超過八千人,實際參與特情任務的人員數量無法估量。
克格勃的四個中央管理局中,最核心的就是「第一管理局」,這個部門是整個間諜機構中主要負責對外國行動。「第一管理局」是整個機構進行特情工作的樞紐,所有策劃與指揮工作全部由「第一管理局」承擔。該局主要由黨委會和書記處主管,統籌規劃其他三個局、兩個處、兩個特別部門和十六個普通部門。
「第一管理局」管理的三個局分別進行非法活動、科學技術、設計分析三個方面的工作,主要負責包括挑選優質特情人員、潛入其他國家進行非法行動、搜集竊取其他國家高精尖資料、對曾經進行的特情活動分析並對將來進行的特情活動規劃設計等工作,為克格勃特情人員進行間諜活動提供技術保障和戰術規劃。
「科學技術局」負責的事項為絕密,該局對其他國家進行的所有關乎核研究、導彈研究、集成電路研究、空間技術研究等高精尖科技的監視監聽,規模龐大且組織嚴密,在蘇聯軍方影響巨大,在國內所有科研部門和委員會中都有科學技術局人員駐陣,同時,該局還控制著蘇聯所有高級科研人員。
蘇聯特情行動的優先順序較高,是蘇聯國家安全的「重點工程」,在第一管理局中有情報處專門負責向政府傳達克格勃秘密行動的進展。由於政府並不直接管理克格勃的事務,所以,克格勃的許多情報都被徹底壟斷,甚至,連蘇聯政府都無法獲知。其實,並不是克格勃委員會在蒙蔽蘇聯政府,只不過,克格勃主席只想向政府提供必要信息罷了。
參考資料:
『《克格勃的棋局》、《世界四大間諜組織》』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