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疆域為什麼這麼大?

唐朝疆域為什麼這麼大?

原標題:唐朝疆域為什麼這麼大?



唐三彩


編者按


唐朝鼎盛時期的版圖之大是中國歷代王朝中數一數二的。

領土巨大也就意味著鄰國眾多,諸多外域新鮮事物都湧入大唐,讓長安洛陽等大城市充滿了異域情調。通過影視作品,今天的人們也大多對這一現象有了直觀的認識。


但在看似包容開放的唐朝,卻有著一項令人頗感不便的對外政策。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盛世大帝國


由於隋朝晚期國力空虛、外戰失利,中央王朝能夠管轄的區域基本退回了漢人最熟悉的地盤,在各個方向的外圍都沒有什麼控制力。而成功壓制群雄的唐人,一開始也並沒有表現出能夠繼續對外開拓的實力。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


李唐雖然西部建立了穩固的勢力


但向東仍面對著一眾實力強勁的對手



不過整合了中央王朝最核心的地盤,並且擁有鮮卑游牧尚武傳統的大唐,還是在平定了內部的政權鬥爭之後開始向外拓展,重新實現隋王朝當年的夢想

跨越地域差異擊敗游牧民族


是中原王朝長期的挑戰


不過唐朝在李世民一代就一舉擊敗了東西突厥



經過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的不斷努力,唐朝中央政府通過直接委派官員羈靡當地顯貴,已經控制了大片的新疆土。其中有些是因隋朝戰亂而失去控制的漢人熟地,還有一些則是新控制的領土,甚至除了後來的元朝以外從未有其他中國王朝涉及過這些地區


雖然把中亞、蒙古、朝鮮大部分都納入了疆域


但控制很多只是名義上的(比如波斯都督府)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唐高宗中期的疆土,不僅基本囊括了現代中國的主要版圖(位於西藏的吐蕃國是個例外),還包括了今天中國大量鄰國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從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到越南、寮國、朝鮮、蒙古國,都出現過唐朝皇帝所冊封官吏的身影。

一個傳奇的史詩般的中國


令整個亞洲震驚和敬仰


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很好的體現



當然在不同的時期,唐朝在各個方向上所能夠控制的極限是有區別的,比如俄羅斯遠東的薩哈林島似乎也曾經進入過唐朝的疆土


東北方這一大片「疆土」


實在是有些勉強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地幾乎沒有什麼人口,通過間接的臣屬關係就能名義上擁有大片的領土。也因此,切實統計唐朝鼎盛疆域的面積很困難,我們只能根據專家給出的估算,認為唐朝的鼎盛面積在1237萬平方公里左右。

薩哈林島周邊


農業時代顯然無法支持大規模農業社會



這是比現代的中國大1.3倍的碩大國土,是世界歷史上也數得上的大帝國。按照現代的地理概念來比喻,是比整個烏拉爾山以西的歐洲都大的領土。以當時的通訊技術,能夠讓坐鎮兩京的皇帝旨意傳達到邊疆,是非常困難的。


這一點可以從高仙芝打怛羅斯之戰前緊急回到安西的速度上看出來。嚴耕望先生統計了高仙芝從長安出發到達安西都護府的距離,大概是7000唐里,約合近4000公里。根據後來他領兵出戰的日期倒退,結合當時馬匹一日行100公里左右的速度,這段路走了至少一個多月。而這還僅僅是長安到西部邊疆一半的距離。


唐朝能夠跨過天山山脈


成為半個中亞的保護者


以及非常成功


但也達到了當時統治與後勤的極限


如果從唐代的東部水運重鎮揚州出發,到達王土最西陲的邊境,即使用快馬都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就更別說坐大車或是步行了。即使一路通暢,也要花數年都未必能走到。走了一年半載都走不出自己的國家,唐朝疆域之大可想而知。


一大波舶來品


無論是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還是外國人,對如此龐大帝國的帝都都有著共同的仰慕。出於經商獲利、增長見聞、傳播宗教等目的,各地各國的旅行者都聚集長安洛陽兩都城,為唐朝帶來了本民族的文化和特產,豐富了都城長安的服裝、文化和餐飲行業


有商自遠方來,唐人不亦樂乎



《舊唐書》就記載了唐朝女性的帽子變化:唐朝初年,貴族女性騎馬外出時,會戴著一種叫做羃籬的帽子,有黑色紗羅綴在帽檐四周,能擋住面部和身體


刺客聶隱娘中用到的是白色



到了高宗朝,帽子的遮擋作用漸漸減少,變成了隔著半張面紗若隱若現的帷帽。到了玄宗朝以後,愛美的女人們乾脆戴上了各種樣子的胡帽,完全放棄面紗了,讓老夫子們非常生氣。


而這些胡帽,正是在粟特人等胡商的帶動下進入中原的。

這帽子看上去就很胡風



胡商們帶來的,還有充滿異域風情的音樂舞蹈。比如來自今天新疆境內的龜茲音樂,就在長安大行其道。樂師戴著黑色的絲綢頭巾,穿著紅色的絲綢長袍和紅布褲子;舞者四人一組,穿著紅皮襖、白褲子和黑皮靴,有吹有彈,有唱有跳,豈不快哉。



當然最讓唐朝人開心的是,隨著少數民族和外國人商隊帶著自己老家的特產進入大唐,人們的餐桌一下子豐富起來了。


沒有哪個地方能獨自培育出所有的農業品種


互通有無才是吃貨最大的福音



隨著胡商不斷進入唐朝的疆域,一種和今天的饢餅一樣的食品胡餅進入了大唐。香脆可口的胡餅讓很多唐人都愛不釋手。日本和尚圓仁曾在長安留學,在自己的遊記介紹當時整個大唐都流行胡餅,從僧人到俗家人都愛吃。


還有一些簡單好吃的肉製品烹飪方法也傳進來了,比如「羌煮貘炙」。看上去不太好懂,其實就是涮肉片和烤全羊。此前漢人吃肉類都要用水煮,菜色品種比較單調。但在這兩種烹飪方法傳入唐朝後,人們可以選擇的肉製品風味多了很多。不過唐人似乎不習慣簡單烹飪後腥膻的味道,選擇了使用姜、桂、陳皮作香料去除腥味

吃烤肉自然離不開孜然


而這種植物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



還有一些特殊的釀酒法也從西域傳入了大唐。波斯進入的三勒漿、龍膏酒、高昌的葡萄酒等洋酒都讓唐朝人沉醉。李白在他的詩里寫道:「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一派歌舞昇平的盛世氣象。這樣的快樂在古代社會可是不多見的。


尤其是唐朝的葡萄酒,更是一絕。雖然漢朝的時候葡萄就已經從西域進入了中原,但因為葡萄酒的釀造有著嚴格的氣候和葡萄品質要求,技術還不過關的中國人仍然不能很好地釀造葡萄酒。而到了唐朝,葡萄酒已經可以在中國釀造了。據說平日一絲不苟的魏徵就是一位葡萄酒釀造大師。


唐民也想出國游


匯聚在大唐的外國風物眾多,居民們開始對外國的事物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對當時的人來說,國外並不是過去經典中所謂的荒蕪之地,而是擁有奇特文化和物產的文明之地,有前去一看的價值。


唐朝的非洲人與粟特人雕像



可惜唐朝時出國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西遊記》中,唐僧是受到了皇帝的委託前去西天取真經,皇帝直接頒發了一份通關文牒,沿途關口和小國家也因此沒有給唐僧出國製造什麼麻煩。可歷史上的玄奘就沒有那麼好運了。


肯定沒有這麼簡單的



歷史上的通關文牒被稱為「過所」,由唐朝的尚書省(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頒發,審核非常嚴格。玄奘曾多次前往管理部門申請,也沒有能夠成功。


沒有通行證是不讓過的



為了去天竺取經,他幾乎是一路非法偷渡出國的。他唯一的通關憑證,是他高深的佛學修為。通過為官員和僧人們普法,他感化了很多人為他偷偷想辦法偷渡


玄奘法師要前往印度


從出關開始就是一連串的自然障礙


另一位出國的高僧鑒真和尚也沒有拿到過所。而且為了防止高端人才外流,唐政府還在出海的必經之地揚州嚴加看管,不斷阻撓鑒真。他只能自己拉贊助,偷偷造船偷偷出海,嘗試了7次才成功抵達日本。


鑒真在日本傳播了佛法


也留下了眾多的唐風古建


(如奈良唐招提寺)



至於從西域進入中原的商人,比如粟特人,雖然因為熟悉西域的情況而受到了政府的歡迎,也允許他們一定程度上自行管理,但畢竟長途貿易路途遙遠,也容易受到政局和戰亂的影響,往返東土與家鄉之間並不容易。


直到清朝時期


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辦事處」


仍然是絲路貿易傳統



即使成功出國了,離家太遠,人們和親友的聯繫也會很不方便。官方可以不惜一切代價調動驛站快馬,比如前文說到的高仙芝西進的時候,就是利用了唐王朝在國內鋪設的三十里一驛的基礎設施,才能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到達目的地。民間則沒有這麼好的服務條件,一封家書能到遊子的手裡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時效性幾乎指望不上。人們一去遠方,基本是杳無音信了。


想像一下入伍從軍


出河西走廊隔絕大漠遠赴西域


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那一年巴黎人民上街:建立巴黎公社,最早將炮兵用於巷戰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