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流氓皇帝的智囊,為什麼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不一樣?

同樣是流氓皇帝的智囊,為什麼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不一樣?

張良和劉伯溫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智謀類人物,張良有著「謀聖」之稱,而劉伯溫在中國民間一直和諸葛亮以「神機妙算」的形象所著稱。他們有著很多的共同點:比如都智略超群、所侍奉的帝王都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從最底層以農民起義的方式奪得天下的、他們侍奉的這兩大帝王在歷史上又都以殺功臣而聞名。

在有共同點的時候也有不同點,不同的是漢初劉邦殺功臣的時候漢初三傑中的張良和蕭何善終。明初對應漢初三傑,李善長好比蕭何,張良好比劉基,韓信好比徐達。在「明初三傑」中最後善終的竟是徐達(當然有些人相信野史徐達被朱元璋用蒸鵝毒殺的)。同樣的神機妙算,為何劉伯溫就不能像張良一樣善終呢?從他二人做事情的方式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項羽和劉邦在起義的過程中,打的都是楚懷王臣下的招牌。後來,項羽殺了楚懷王,張良提出的建議是為楚懷王發喪。劉伯溫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在朱元璋還要供奉小明王韓林兒的時候,竟表現出了相當的蔑視,稱小明王為「牧豎」。此舉,雖然表現出了對朱元璋的忠誠,但卻犯下了做人臣的大忌,這種事情是你的「上位」朱元璋該考慮的事情。安豐之戰,小明王被困,朱元璋帶領徐達們火速救援,劉伯溫加以勸阻。朱元璋肯定想,得虧你劉伯溫是我的臣子,不然你這樣的敵人太冷血可怕。

在和陳友諒的戰鬥中,陳友諒大軍壓境,直逼金陵,此時朱元璋的部下有感到恐懼提議詐降或者投降的,劉伯溫對此的態度是要殺了這些大臣。這讓人想到了三國的另一個故事,曹操有部下在官渡之戰前私自寫信想投降袁紹,結果曹操戰勝袁紹後,把那些投降的信件全部燒掉。張良在面對劉邦的功臣宿將時,提議是讓劉邦重賞跟自己有仇的雍齒,這樣來安撫人心。從對待同僚來看,張良和劉伯溫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張良是對自己有著非常清晰的定位,其一生就願意做個智囊,不貪戀權位,讓他做宰相和大將的事,他還不願意做,功成名就後適時隱退。劉伯溫卻不一樣,當朱元璋建國後,他做了御史中丞,這是「紀檢委書記」的工作,幹得好得罪大臣,干不好得罪皇帝,兩邊費力不討好。後來果然在工作中得罪了本來和他關係非常好李善長,這就相當於張良得罪蕭何一樣,想想是什麼後果嗎?劉伯溫定位不清晰,最後下場不是很好也是沒錯的了。

他們二人在對待帝王封賞的態度也不一樣。劉邦封賞張良,張良照收。當要封張良為侯爵時,張良選擇了和劉邦初次見面的留地為封邑,劉邦給他三萬戶他要了一萬戶。朱元璋開始給劉伯溫封的是伯爵,後來覺得封賞低了,想要補償他,想改封為侯爵,甚至要追封他父親和祖父,結果劉伯溫拒絕。此舉,讓朱元璋想到的是此人心懷怨氣或是自命清高。在好猜忌的朱元璋面前,你表現得如同聖人一般,至老朱於何地?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張良和劉伯溫都是智謀超級的頂級智囊,他們的才華和能力絕對不是誰高誰低的問題,關鍵是他們的做事方式上存在著不同,導致了他們最後的結果不一樣。張良得以善終,劉伯溫最後被猜忌而死,本質上來說,就是他們的情商不一樣。

做人臣子當學張良,勸人向善,結好同僚。很多時候,朱元璋從一個熱血重情重義的農民起義領袖變成一個好殺大臣的皇帝,其實與他身邊這群臣子也是有非常大的關係。李善長和蕭何,劉伯溫和張良,差距不在才華和能力,在於他們的會不會「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說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爭,打垮20萬敵軍後說:除漢人外全部斬首

TAG:煮酒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