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的少數族裔:香港真的是我家?

香港的少數族裔:香港真的是我家?

今日有新聞一則,平機會2017年收到有關中傷的投訴個案當中,有47宗涉及種族歧視中傷。相關的攻擊言論已對機構及受屈人帶來憂慮,及感到被威脅。

你了解在香港的少數族裔嗎?

明明是有香港身份證的香港人,但就被視為外人;明明是我們的鄰居,但就被視為過客。他們就是一直和香港人共處,佔據了香港總人口8%的少數族裔。

他們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韓國、日本等少數族裔。

Viu TV節目《8%的聲音》介紹了在香港的少數族裔。

根據立法會資料顯示,過去十年間,香港少數族裔人口增幅達到70.8%,在2016年的總人口約逾58萬,佔全港整體人口的8%,當中東南亞裔(菲律賓人、印尼人、泰國人)最龐大,佔整體少數族裔近六成,其次是13.7%的南亞裔人士(印度人、尼泊爾人、巴基斯坦人)。

尼泊爾

油尖旺地區可以說是尼泊爾族裔的社區,這要從啹喀兵說起。

19世紀,啹喀兵受聘於東印度公司,被英國徵召加入駐印、緬甸英軍,後來成為英軍的一支常規軍隊。1948年,他們開始駐守香港邊境,負責拘捕大陸偷渡到香港的非法入境者,至1994年交由皇家警察管理,回歸後他們可在港生活,現時不少在港尼泊爾人為他們的後裔,多在地盤工作及擔任保安。

2016年,不計外藉傭工,少數族裔人士數目達263,593人,尼泊爾人有25,472人;非華裔人口約佔全港人口8%。

在重慶大廈的印巴融合

在香港有37000名印度人,從1841年開始,就已經有很多印度人在香港居住。大家熟知的重慶大廈,從60年代就有很多南亞裔人在做生意。

重慶大廈可以說是一個種族大熔爐,這裡可以見到全球各地不同族裔的朋友,以及來自世界的貨品、美食,當然最大族群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塔。

就兩國關係而言,印巴分治恩怨不斷。但而在重慶大廈,這兩大族裔卻出奇融合。

8%生活的難處

在街上,他們是外賣速遞員、地盤工人、酒吧侍應;在報道中,他們是悍匪、打劫商鋪,招惹麻煩。

政府的資料顯示,撇除外籍家庭傭工,香港的南亞裔人士較少從事就業前景較理想的「好工」,如專業人士以及行政級人員。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中文。

中文程度是影響少數族裔向上流的重要因素,但在主流教育制度中,這仍是一大難題。

不少少數族裔在中小學都有修讀中文課程,但那幾年學到的中文,不足以讓他們應付長大後的日常生活或工作需要。中學畢業後,運用中文的機會愈來愈少,大專及大學時期都是用英文為主。

擁有一口流利廣東話的香港巴基斯坦裔女記者利君雅

2017年出班的最佳結業督察呂文迪,亦是巴基斯坦裔。

香港勞工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網誌 2018.3

香港作為國際都會,亦吸引了不同種族的人士來港定居和工作。當中有新來港人士,也有不少土生土長、父母甚至祖父輩已開始在港紮根,多年來為香港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少數族裔。

不論是在港定居多年,還是新來港的朋友,礙於語言、文化、教育及種族的差異,要全面融入社會,繼而向上流動,不少人都會遇到一定困難。而香港的少數族裔相對在其他國家(如美、加、澳洲)在語文的適應,難度肯定更高。其他國家的移民,第一代面對的困難雖然大致一樣,但一般而言第二代就能融入主流社會。但在香港,情況卻沒有那麼理想,因為他們要克服的不止是一種外語,而是兩文三語,即是廣東話、普通話,還有英語。再者,廣東話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除了聲調難掌握外,俗語俚語又特別多,說的與寫的又不大相同。

在教育制度方面,雖然政府在2014年已確立「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政策,並定立更有系統的課程與評估工具,以及加強相關的師資培訓。對於已中學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少數族裔來說,這個政策或許來得較遲,但我們相信情況正在改善。

為了幫助少數族裔人士儘快融入社會、發展個人事業,勞工及福利局正透過多項協助就業的措施,提升他們的就業機會,以及鼓勵僱主多聘用少數族裔人士。

勞工處轄下的就業中心設有專門櫃檯,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各種專項服務,包括工作轉介、求職資訊及傳譯服務等。

就業中心主任還可以向查詢人士提供個人化的求職意見,以及職業志向評估。勞工處一直定期舉辦為少數族裔人士而設的就業講座,協助他們更深入了解本地勞工市場的情況及改善求職技巧。

針對青年就業,勞工處已開設兩間名為「青年就業起點」的青年就業資源中心(www.e-start.gov.hk),為15至29歲的青年提供個人化的就業輔導及自雇支援服務。兩間「青年就業起點」中心均會定期舉辦以英語教授的培訓課程,協助少數族裔青年提升就業能力。

除了提供就業支援外,我們亦不時提醒僱主要按職位的真正需要,訂定對求職人士的語言能力要求。同時,我們又會舉辦共融招聘會,鼓勵僱主以較寬鬆的中文語言能力要求,提供更多適合少數族裔人士申請的職位空缺,好提升他們的就業機會。

我們透過僱員再培訓局,提供以英語教授、配合少數族裔人士的就業志向及培訓需要的專設課程,並提供職業廣東話、普通話及中文書寫的培訓課程,讓他們好好裝備自己,從而提升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未來「一帶一路」將會為國家和香港帶來無限商機,少數族裔便是香港重要的人力資產。僱主若能善用少數族裔在文化及血緣的優勢,就更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同時,希望社會人士能與特區政府攜手並肩,協助少數族裔朋友融入社會,讓他們更感受到「香港是我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這裡看這裡挑,這裡的白菜72元一斤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