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的一對師徒:講忠信的曾國藩,痞子腔的李鴻章
原標題:殊途同歸的一對師徒:講忠信的曾國藩,痞子腔的李鴻章
晚清歷史上,堪稱柱石的名臣有很多,「四大名臣」外加一個坐鎮東南的劉坤一,更是再造「同治中興」。但是「可人」張之洞打造的南洋新軍,陰差陽錯成了大清的掘墓人;兩度任職「兩江總督」的劉坤一,也曾說出「我這顆腦袋姓劉」這樣「大逆不道」之言;至於「抬棺西征」的左宗棠,更是在「萬壽節」都未參加行禮。所以清朝廟堂之上用起來最順手的當屬一對師徒,也就是湘軍和淮軍的扛纛人,曾國藩和李鴻章。兩人聯手絞殺已經佔據半壁天下的太平天國,此舉堪稱為大清續命之功。對於李鴻章來說,更值得感激的是曾國藩「淮由湘出」。 當太平軍採取「西線守、東線攻」的防禦之策時,「包郵區」一帶告急。
其後,駐紮安慶的曾國藩不願調走湘軍,便奏請朝廷,讓李鴻章招募淮軍,東援上海。這一決定使得李鴻章由「幫辦」或「幕府」變成「大帥」,招募兵勇,自成淮軍,終於有了在宦海中安身立命的籌碼。李鴻章離開安慶的時候,曾國藩不但撥給了「湘勇八營」,其中有曾氏的親兵兩營,還親自去碼頭送行,「臨別贈言,深沉相勸」。 可以說,李鴻章是在曾國藩訓導和提攜下發跡的,而李鴻章也將恩師的教導奉為「枕中秘」。這份師生之誼在圍城南京時,李鴻章不惜抗命,將攻下天京的不世之功,讓與恩師胞弟曾國荃。如此熟諗人情世故的李鴻章,更是扶搖直上,接替曾國藩的直隸總督要職。
但是,這對師徒之間曾有這麼一個場景,曾國藩問李鴻章道:「有一事,少荃可曾想過,那就是與洋人打交道的尺度問題。你早在江蘇任上時就碰到過這樣的問題,但那時不過是與個別洋人的交往,而今不同了。直隸境內與洋人往來就像家常便飯。」李鴻章答:「我想,與洋人往來交涉,只管與他打痞子腔。」曾國藩一怔,李鴻章以為是老師沒聽懂什麼是「痞子腔」,立刻解釋起來:「打痞子腔是我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舉重若輕,油腔滑調地糊弄一下就是了。」曾國藩聽後當即言明:「打痞子腔萬萬不可。我們與人相處講求一個『忠信篤敬』,即用誠意去感化洋人,維持和局,對洋人要謙和,講求信用,不能有半點虛驕之情於言行之中。這一點,你要切記、切記!」
最終,李鴻章對於老師之教誨沒有踐行,兩人對待洋人迥然各異之態度,最後不過仍是殊途同歸。講忠信的曾國藩,在湘軍鼎盛時期,兩江總督馬新貽在任上被刺,「刺馬案」之波瀾詭譎,結果不過是慈禧棄子一枚,湘軍集團卻滿盤皆輸,所謂黃袍加身,成為曾國藩帳下人馬的臆想。而李鴻章雖說懂得舉重若輕的「痞子腔」,也難邁天地君親的禁錮綱,東南互保之後,一個「頷首」的動作,已是師曾之後上行下效的最後決斷。
參考資料:《李鴻章傳》、《曾國藩的幕僚們》、《試論李鴻章與晚清風雲人物之關係》
※張宗昌和段祺瑞勾搭,北洋軍閥的末路掙扎
※軍閥的酒局文化:以酒結拜多淺薄,一再上演鴻門宴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