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蒙古人為何從俄國逃回中國?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804-漂泊的卡爾梅克人
作者:一隻哈娜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歐洲有一個小而特殊的政治實體
,名為
卡爾梅克共和國
。其位於裏海北岸,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
。生活在這裡的主體民族,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自己是蒙古人的一支。
俄羅斯境內的卡爾梅克共和國
這群人就是
卡爾梅克人
。在中亞史、蒙古史和俄羅斯史上,這群人反覆出現,其歷史也令關注者唏噓。
那麼卡爾梅克人怎麼就從亞洲跑到歐洲去了呢?他們的祖先是誰?又源自何方呢?
卡爾梅克共和國首都埃利斯塔號稱歐洲小拉薩
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城市
衛拉特
卡爾梅克人的祖先是
衛拉特蒙古人
,他們的歷史要從衛拉特的興起開始講起。
起初,蒙古族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可以
分為兩個基本部分
,即「草原百姓」 和「林中百姓」(今圖瓦與布里亞特),其中林中百姓居住於葉尼塞河上游地區。
為人所熟知的是南方的草原蒙古
此外還有北方的林中蒙古
13世紀,草原蒙古興起
,成吉思汗命長子朮赤率軍征服林中百姓各部,其主要包含不里牙惕部(即布里亞特),斡亦剌惕部(即衛拉特),禿馬惕部,巴兒忽惕部等。其中斡亦剌惕後因與成吉思汗所在的黃金家族世代通婚
,享有「親視諸王」的超脫地位。
布里亞特與衛拉特
不過
14世紀
,當元朝皇室勢力衰微之時,以斡亦剌惕為代表的西部蒙古勢力卻愈發增大
,稱雄於漠西草原,與東部蒙古分庭抗禮。
元朝滅國
之後,衛拉特蒙古(明朝稱其為瓦剌)幾經興衰,後在也先統治期間達到全盛。當時的衛拉特控制著東部蒙古各部
,與明朝聯繫密切
,既有通貢互市,也時有攻伐,其中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便是土木堡之變和京師保衛戰
。
起於蒙古高原西北的衛拉特
能逐步控制東蒙並擊敗大明也是不容易
清朝,
衛拉特分為四大部:杜爾伯特部、準噶爾部、和碩特部以及土爾扈特部,其中準噶爾部逐漸強盛
,開始吞併其他各部,並控制天山南北兩路。土爾扈特部領袖和鄂爾勒克
不滿於准格爾部兼并各部的野心,帶領土爾扈特部與一部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的牧民
(約20萬人)離開故土,從新疆伊犁河谷的草原,徒牧至伏爾加河下游地區。
土爾扈特西遷路線
(橫屏食用)
但那裡並非無主之地,操突厥語的游牧部族諾蓋人早先已控制此地。兩強相遇必有一戰,
最終衛拉特人戰勝了諾蓋人
,在伏爾加河沿岸的優質牧場上建立了汗國
,過起了安逸的游牧與經商生活。
今卡爾梅克草原
伏爾加河畔
可美好時光轉瞬即逝。土爾扈特汗國建立後不久,便遇上更大的勁敵——
正往東南擴張的沙俄
。正如對付所有鄰居的時候一樣,為使衛拉特人臣服於自己的統治,沙俄用盡了各種辦法,軟硬兼施,以此干涉土爾扈特汗國內政
,削弱土爾扈特汗的權力,將其變成自己的臣屬。
撞上了正在急速擴張狀態下的俄國
而且擋在了通向中東和中亞的樞紐位置上
但蒙古人並沒有屈服
。據載,土爾扈特汗曾對沙俄來使毫不客氣地說:「難道我是大君主的藩屬,要這樣恭順地,且有損於台吉(蒙古貴族爵位)尊嚴地接受他的禮物和來書嗎?你們都給我離開兀魯斯(蒙古語,即國家),滾回托木斯克去
。」
這時候土爾扈特部還是覺得同為蒙古人的準噶爾部更可靠一些。雙方為抵制北方強敵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準噶爾人也幾次勸說他們返回故地,只是土爾扈特部並未同意
。
然而情況逐年惡化,於
1721年升格成帝國的俄羅斯大有把藩屬國變成殖民地的念頭
,不僅鼓勵哥薩克人(東歐草原上以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為主的游牧族群)與伏爾加德意志人(向東歐移民的德國人)東遷,侵佔土爾扈特牧場,將汗國的土地步步蠶食,而且還要求土爾扈特汗提供騎兵
,為帝俄與奧斯曼帝國作戰。
更令土爾扈特人無法忍受的是,帝俄強迫他們
放棄藏傳佛教,皈依東正教
(東伊朗韃靼人:你敢動我們的清真寺試試?)。
當地一座東正教堂
當渥巴錫登上土爾扈特汗位時
,各地部眾已是民怨沸騰,東歸思潮湧動。
汗國的一位上層人物策伯克多爾濟曾對民眾說:
「你們看,
你們的權力在許多方面受到了限制
。俄國官員粗暴地對待你們,俄國政府還想把你們變成農夫。瞧,哥薩克的驛站布滿了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兩岸,你們草原的北部邊緣住滿了德國人。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就會佔去頓河,捷列克河和庫馬河兩岸地區,
把你們擠到缺水的地方
,你們唯一的生存來源——牲畜就會被這樣毀掉。他們已經下令讓渥巴錫的兒子去做人質,還決定讓三百名最優秀的卡爾梅克人住進首都莫斯科。你們現在的處境是顯而易見的,你們的前途,必是二選一——或者當奴隸過艱難的日子,或者離開俄國
,從而結束種種不幸的局面。」
這裡的水源、草場就那麼多
俄國人多一點
你們就少一點
(伏爾加河下游)
在進行了極為秘密的準備工作之後,他們
決定於1771年啟程
,離開居住了140年的伏爾加河牧場。
但動靜這麼大,帝俄怎麼會察覺不到呢?土爾扈特汗於是決定提前啟程。可當年冬天伏爾加河遲遲不凍,難以通過。1月5日,不能再等了的伏爾加河東岸部眾率先啟程。
西岸部眾則因無法渡河,只好留在了當地
,他們即是現在的卡爾梅克人的祖先。
一河之隔
從此奔向永不相交的命運
典型的卡爾梅克村落,攝於20世紀初
一支衛拉特蒙古商隊,攝於20世紀初
東歸的土爾扈特人(約17萬人)渡過雅依克河,經過恩巴河,再進入哈薩克草原,在
路上遇到了數不盡的艱難險阻
。飢餓、缺水與疾病對土爾扈特人造成重創,他們所擁有的牲畜也接連倒斃,使其不得不步行。
途中哈薩克人與吉爾吉斯人又不斷來襲擊劫掠
,使得土爾扈特人的處境雪上加霜。
一幅表現卡爾梅克人東遷的畫作
一年後,東歸的土爾扈特人終於到達伊犁
,人口只剩下了原先的一半
。土爾扈特部遷回新疆的當年,準噶爾汗國已被大清國滅亡
,天山以北歸於大清。初來乍到極為虛弱的土爾扈特部別無選擇,只得歸附清廷
。
遠道而來,遠道而去
(橫屏食用)
乾隆帝
雖知土爾扈特部歸附是情不得已,但仍親自撰寫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
,以滿、漢、蒙、藏四種語言製成碑文,立於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紀念土爾扈特人東歸,為自己「萬民歸順」、「天朝上國」的形象添磚加瓦。
大清一國多制,容得下土爾扈特人
留下來的卡爾梅克
土爾扈特部東歸事件發生之後,
帝俄對剩下來的卡爾梅克人壓迫欺凌與監視滲透有過之而無不及
。葉卡捷琳娜二世廢除了卡爾梅克汗國,將所有權力歸入阿斯特拉罕省。帝俄還強迫部分不肯服從統治的卡爾梅克人遷至西伯利亞
。
其實從稱謂上就能看出俄國人對這支蒙古部族的野心。
卡爾梅克其實並不是衛拉特人的自稱
,而是鄰族對衛拉特人的突厥語稱謂。雖然西遷的蒙古人堅持以衛拉特自稱,但俄羅斯一直以卡爾梅克稱呼他們
。對於此稱呼的含義至今有著不同的解讀。例如「拋棄家鄉者
」(指衛拉特人西遷),「叛教者
」(指從薩滿教該信藏傳佛教)等等,總之是不怎麼正面的稱呼。
移動寺廟
除此之外,
帝俄還把卡爾梅克人當作炮灰
,投入與土耳其無休止的戰爭中。卡爾梅克人的生活則因為參與與其毫不相關的戰爭而變得窮困潦倒。背井離鄉且無法維持生計的卡爾梅克人不得不靠打漁曬網為生。
這樣的生活,直到
阿芙樂爾號一聲炮響才有改觀
。十月革命後,倍受剝削的卡爾梅克人終於擁有了自治的權利,他們立即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
(列寧甚至擁有四分之一的卡爾梅克血統),並隨後升格為自治共和國。
內心充滿國際主義精神
故而和歷代俄國沙皇完全不同
但悲劇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喬治亞「慈父」
斯大林命令進行農業集體化,強制推行無神論
,卡爾梅克人被迫放棄傳統的游牧生活方式,和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等一樣轉而定居。他們的藏傳佛教廟宇因此被迫關閉,佛經被付之一炬。
但蘇聯的國家意識工作還是成功的,二戰時期,大批卡爾梅克人和其他各族蘇聯公民一起自願參加了對軸心國的作戰。可惜蘇軍將領指揮不力,
3萬多名卡爾梅克族士兵被俘
。一向排斥地方民族的斯大林見風使舵,誣告卡爾梅克人叛國,準備對其進行清洗
。
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戰場
確實也離卡爾梅克人非常近
(橫屏食用)
1943年底,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簽署了「關於撤銷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和建立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阿斯特拉罕州的命令」。和沙俄時代一樣,
卡爾梅克人莫名其妙被撤消了國家
,之後十幾萬人又被迫強制遷徙至中亞,混雜在突厥人當中。罪名正是叛國
。
當然,東邊的哈薩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
這次強制驅逐不僅使得卡爾梅克人的經濟與文化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甚至險些使他們銷聲匿跡——
卡爾梅克人人口數量短時間內銳減,死亡率居然高達55%
。
直到1957年
,烏克蘭「玉米帝」赫魯曉夫開始批判斯大林。社會風向的變化使卡爾梅克人得以於同年恢復自治州
,次年恢復自治共和國。
卡爾梅克人陸續返鄉,雖然返鄉之後卡爾梅克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但
目前的十七萬人口
仍不及一百多年前的二十多萬。卡爾梅克人幾乎是蘇聯境內過去一百年之內唯一一個仍不及革命前人口水平的民族。
直到
1989年蘇聯政府發表聲明
,「承認強制性遷移諸民族的鎮壓行動是非法的,而且是犯罪行為,他們的權利必須得到保障」之後,卡爾梅克族的「罪行」才得到徹底的昭雪
,卡爾梅克人無端受難的歷史終於告一段落。
努力維持著記憶
只不過,如今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土地上,
只有57%的人口是卡爾梅克人
(1926年該比例為73%),還有30%是俄羅斯人(1926年為10%),他們干著與帝俄時代一樣的事——當莫斯科的眼睛
。卡爾梅克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仍不是自己土地真正的主人。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
國家:巴西 | 泰國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區:安徽 | 廣西 | 河北 | 河南 | 山東
城市:廣州 | 蘇州 | 杭州 | 黃石 | 玉門
※內戰中失敗的南方為什麼最終打不過北方?地球知識局
※我們決定超低價承包你下個月的閱讀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