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95後還看金庸嗎?

95後還看金庸嗎?

作者|謝明宏

新一輪的《神鵰俠侶》翻拍,引髮網友的熱烈討論,李若彤VS劉亦菲誰才是心目中的小龍女?在吐槽了多年金庸作品改編的電視、電影和遊戲之後,我們終於有機會對漫畫進行一番品評了。

去年10月,騰訊動漫與鳳凰娛樂聯合打造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開啟連載,兩部漫改作品上線後,短短四小時,作品人氣值便突破20萬。

如今金庸經典武俠小說改編的漫畫《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等6部作品陸續上線,連載至今總人氣超4億。如此能打的成績不禁讓人感嘆,金庸作品還能向天再借500年!

其實,金庸武俠的漫畫改編在香港早已有過風潮,最著名的當屬香港漫畫界教父級的人物黃玉郎。在90年代,他陸續推出了《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俠客行》《鹿鼎記》的漫畫版,憑此開創了香港漫畫界改編武俠小說的潮流。

後來,有「香港漫畫界歷史武俠類首席大家」之稱的李志清,在1997年出版了《射鵰英雄傳》和《笑傲江湖》。他的特色是將中國畫的意境帶入了漫畫,全部用水墨工筆手繪,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在互聯網時代,動漫逐漸成為重要的文化載體,2017年數據顯示,僅在騰訊動漫一個平台,月活躍用戶就高達1.2億,其移動端90後與00後用戶比例超過90%。將金庸武俠小說作品漫畫改編,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接觸武俠的可能。

在傳統文化與動漫結合的新形勢下,如何讓金庸先生創造的筆下江湖在「二次元」繼續熠熠生輝,是戰術問題;如何挖掘深度的文化內涵找到新的增長點,從而促進國漫發展,則是戰略問題。

二次元是一個「時代」,也是一個「社會」,更是一次機會。二次元的表現形式,會讓更多的讀者看到更好的表達方式。徐克不也把《智取威虎山》拍成3D諜戰動作片,讓年輕人看得熱血沸騰嗎?

「懷舊」的年輕人

二次元經濟的繁榮,源自群眾基礎。據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2017年中國動漫核心用戶超過8000萬,「二次元」人群總數超過3億,且97%以上是90後和00後。

人多好辦事,國漫崛起已初步成型。以騰訊動漫為例,在線動漫作品總量超27000部,超千部漫畫作品人氣過億,其中超200部漫畫作品人氣過10億,20部動畫作品播放量破億。95後、00後的用戶們更加青睞國產漫畫,點擊破億作品國產原創漫畫佔比90%以上,人氣榜前列也大多是國產漫畫。

回顧武俠世界裡那些刀光劍影的江湖,更多的是深入骨髓的俠義情懷。受過這些文化影響的國人,骨子裡都會有一種除暴安良、知恩圖報、誠信守信,甚至義薄雲天的精神。

金庸去世時在微博、微信等年輕人的聚集平台所引起的討論,也證明他們對金庸武俠關注不減。直到今天,金庸武俠的每一次重拍,都能開啟新一輪的坊間熱議。年輕人不缺乏了解經典的熱情,唯一的屏障可能就是沒有適當的形式作為媒介。

無論是《笑傲江湖》,還是《鹿鼎記》,都曾讓那個年代的少男少女們捧之熱讀,愛不釋手,一度掀起了武俠熱。如今的年輕人,對於金庸有些陌生,也有些距離,作為武俠小說,如何與現在的年輕人走得更近,是值得每個文化產業創作者深入探討的事。

金庸先生創造的江湖,曾經真正是笑傲了江湖,而能不能在動漫世界,或者說在「二次元」繼續笑傲,既有一份期待,也有一種探討,更有一種融合的過程。通過二次元表達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經典,看到金庸的武俠。

以前的年輕人對武俠小說的喜愛,絕不亞於現在的年輕人對漫畫的執著。如何通過動漫的形式把這些人物和故事連貫起來,表現出來,將文字變成「二次元」?作為中國大陸首次金庸作品漫改,這樣一個武俠超級IP的全新衍生,背後孕育著國產漫畫市場怎樣的波瀾?

經典的「再進化」

在眾多題材漫畫IP孵化的過程中,傳統文化IP漫改成為國漫崛起的一大新特徵。當我們津津樂道於含有傳統文化元素的《一人之下》,改編為動畫以及同名真人影視劇時,卻不知道原生傳統文化IP正在變身成為漫畫。

由故宮博物院與騰訊動漫、騰訊NEXT IDEA創新大賽聯合打造的主題漫畫《故宮回聲》,正是這種華麗變身的代表。通過漫畫形式來展現故宮國寶背後的文化價值和內涵,讓市場看到了傳統文化IP在「現產業價值+文化價值」上的雙重可能。

《故宮回聲》通過講述抗戰時期,故宮文物遷移的故事,鼓勵了二次元群體圈層和更多傳統文化愛好者圈層,積極樹立守護國寶、愛護傳統文化的正向價值觀。

而傳統文化IP選擇漫畫形式的原因,一方面,想通過新的作品,尤其是其他文創領域精品實現IP重塑,打破次元壁;另一方面,是藉助年代推移,實現同一IP的受眾迭代,讓固化的設定自然消失。

比如,舊有的影視劇留給金庸迷們太過強烈的思維定式,古天樂的楊過、翁美玲的黃蓉等,每逢新的影視劇出現,受眾依然是這些年齡跨度極大的粉絲,也就難免出現各種吐槽。

有意思的是,歷史上金庸作品的漫改,往往都能俘獲一批新的粉絲。不像改編影視劇那樣,總是被詬病。其原因在於漫畫的受眾群是網生一代,昔日的經典影視劇離他們很遙遠,小說也未必讀過,這樣就讓他們更容易接受不一樣的畫風和新奇的表現形式。

可以看到,此次的金庸漫改作品在在忠於原作的基礎上,從經典的故事模型出發,用漫畫語言來翻新了小說中的一些概念設定、角色關係和畫面表現。同時,還借用了現在流行的一些「二次元」的表現形式(呆萌、毒舌、花痴等)。

而金庸在15部小說中設定的一些成體系的重要概念和線索(天下武功出少林等),也在漫畫中得到了保留。硬糖君覺得有一些武功招式,比如六脈神劍和生死符,相比文字描繪,其實更適合用動漫的形式呈現。

此次將金庸作品進行漫改頗具指向性,一方面是緊密貼合當下國漫圈的潮流,將「武俠」這一文化瑰寶以恰當的、多元化的方式發揚光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刷新小說讀者的印象,重新燃起其心中的武俠情結。

對於金庸的作品,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那些老爸老媽們,似乎都是看著這些東西走過來的,書籍熱讀,影視也熱播,可如今的年輕人他們青睞的又是什麼?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動漫或者遊戲。經典的東西,用不同的形式表達,依然會有不同的受眾,有不同的讀者群,那麼讓更多年輕人接觸武俠經典,金庸漫改或許是一次絕好的機遇。

動漫的「中國魂」

擺脫了低幼和粗糙時代的國漫越來越看重IP的核心價值,總體來看:一個具有開發價值的IP,從表層到核心,可以分為呈現形式、故事、世界觀和價值觀四個層級。前期開發的層級深度決定了作品的價值,也決定了作品是否能成為真正的常青IP,傳統文化IP也是如此。

目前,傳統文化IP的深層內核和普世元素仍有待開發。普世元素是跨越文化、地域和時代的。漫威的作品能在全世界得到認可就是因為對於普世元素的把握。

對於動漫行業和創作者來說,漫畫只是一個「殼」,而傳統文化IP是「晶元」,如何利用「殼」將「晶元」里負載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釋放出來則是重中之重。

其實,漫威公司早期的作品並非特別成功,伴隨著「二戰」,漫威公司推出了最為著名的反法西斯漫畫英雄——美國隊長。美隊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沒有不死之身,但他意志堅定,充滿正義感,讓漫畫的主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美國隊長的漫畫形象讓漫威從此與DC分庭抗爭,奠定了市場地位。

同樣,我國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也相當典型,金庸的武俠小說時代背景無一不與中國歷史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天龍八部》中的主人公喬峰更是以一己之力阻止了遼國的南侵。金庸的作品涵蓋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獨特的角色情感和普世價值觀。進行漫改,無疑是深度挖掘經典文化內涵的開創性舉措。

中國精神與中華文化並非僅是符號和口號,它是滲透在我們骨子裡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在UP2018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騰訊提出「新文創」這一戰略思考。而新文創最核心的目的,正是打造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

《故宮回聲》、《風起鳴沙-敦煌曲》、《敦煌壁畫:勞度叉斗聖變》、《女九段》均是深度開發和多元擴散的代表:《故宮回聲》、《風起鳴沙-敦煌曲》和《敦煌壁畫:勞度叉斗聖變》能吸引歷史和美學愛好者,《女九段》則可以吸引圍棋愛好者。

騰訊平台與內容事業群動漫業務部總經理鄒正宇也曾提到,對IP內容的看重是整個新文創的基礎,在用戶喜愛的內容之外,IP的文化價值是騰訊動漫一直期望去達到的。如此看來,未來以騰訊動漫為代表的國漫平台,將會更多發力傳統文化內容,釋放文化「晶元」里負載的中華魅力。

最後,動漫角色更需要凝練當代人的心理特點,這是動漫角色成功的關鍵。需要創作者總結典型性的故事並嘗試挖掘其中的人性特點,然後使用動畫的思維和藝術手法進行創意和表達。如此,個性的故事同時又會具有人性的共性,便於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觀眾的解讀和理解。

比如《狐妖小紅娘》中加入了諸多時下年輕人喜愛的笑點和元素,有淚有笑,牢牢地抓住了年輕群體的痛點。它在人性和情感探討的深度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所滲透的「中國特色」更能跨越國界,讓國內外觀眾都能關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延續文化傳承,擴大文化影響力。

目前,傳統文化IP漫改仍面臨著諸多的難題,即使有了知名IP做背書,如果缺乏對內容敘事水平、畫面質量的錘鍊,仍會對國漫的長遠發展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傳統文化與動漫融合想要進一步發展,生產出真正有全球競爭力的佳品,就需要用心講述能傳遞出文化價值的好故事,以引起世界各地不同觀眾的情感共鳴,在他們心中種下中國精神的美麗種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貴圈沉迷「老劇IP」,請先學習這部最成功翻拍
信李誕,是90後的群體癥候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