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上吃飯只吃三勺,剩下的飯菜去了哪?發展成了產業,一點沒浪費

皇上吃飯只吃三勺,剩下的飯菜去了哪?發展成了產業,一點沒浪費

古代人吃飯一天兩頓,早上7點,晚上下午1點(沒看錯,這就是晚飯時間),哪怕是在統治地位的皇帝也不例外,當然在除了那些飯菜以外,皇帝還會吃一些零食水果之類的東西,而為了皇帝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飲食,全國甚至外國的一些美食,都會被進貢到皇宮裡,但是皇帝一頓吃那麼多菜,就他一個人吃,飯菜總有剩餘,那麼早就剩餘的飯菜,最後都去了哪裡?

這就要從周朝的一個官職開始,這個官職叫做食官,他們專門管理皇帝的飲食,負責皇帝飲食的各項調配,但是很多皇帝因為小時候受過苦,就像是朱元璋,趙匡胤,劉邦,他們在當了皇帝以後,每餐一定要有肉食,桌上的菜品十幾種,花樣不斷更換,但是到了清朝,御膳的標準直線提高,皇帝們開始注重飲食的營養,就像乾隆時期,他的菜品有葷有素營養均衡,一共48道菜,而他每餐一定要有鴨肉和鹿肉,不過這些菜品,有一半是用來吃的,一半是用來看的。

在滿族的傳統中,有一種叫祭神肉的說法,其目的就是不忘創建國家的艱難,而清朝另一個比較奢侈的人就是慈禧她一桌子有一百多道菜,但是在古裝劇中,皇帝在哪個妃子的宮中留下吃一頓飯,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據中國禮儀,皇帝們只能一個人用餐。而皇帝們一般是吃不到熱飯,因為在他們吃飯之前,會有非常複雜的檢測工序,還會有一個專門的驗毒官員,在他們食用後沒有中毒而死,皇帝才會吃飯,而皇帝吃飯也不能多過三勺,就是怕人找到他的喜好下毒,這樣一來,就會剩下很多飯菜,那麼這些飯菜最後都去了哪裡?

其實在皇帝用膳以後,這些菜品都會分發給妃子們,妃子吃不完,就會賞賜給宮女太監,而皇帝在吃飯的時候,還會找一些親近的大臣一起吃飯,這些大臣們一般都是出生入死,赴湯蹈火級別的人物,當然這種情況是非常少的,但是即使這樣,皇宮裡也會剩下很多飯菜,而這些剩下的飯菜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恐怖的產業鏈。

在歷朝歷代的酒樓中,我們都會聽到老闆說酒樓中僱傭了御膳房的廚師,但事實上,這些廚師並不存在,而是老闆購買了這些剩下的御膳,而賣出御膳的就是那些宮女宦官,在最火爆的時候,整個國家有上萬人參加賣出御膳的產業,像是菜品相對完整一些的,會被賣入城中高檔酒樓,然後被老闆當作御膳房廚師製作的菜品來叫賣,當然到了溥儀時期,廚師們被趕出了皇宮,這些酒樓中如真的有了御膳。

而那些菜品並不完整,品相極差的,其實也不用擔心銷路,路邊的小販就會收購他們,然後將這些剩飯剩菜倒在一個鍋中,熬制出來,顧客只需要交一點錢,就可以去裡面撈一勺,運氣好,運氣壞,全看個人,運氣好的人說不定還能撈到皇帝沒吃的雞腿,這種東西在現代雖然被叫做泔水,但是在那時候卻十分受民間歡迎,而這種方式,就從漢朝開始,一直延續到了溥儀退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扇空城 的精彩文章:

兄弟三人為祖產反目,舅舅無奈找官府解決,縣令一副對聯化解矛盾
才子趕考遇木匠被枷寫一對,多年後臨刑前悟下聯:翰林監斬斬翰林

TAG:羽扇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