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24.喝著「法華水」,永遠都不會做鬼了法華經淺釋

224.喝著「法華水」,永遠都不會做鬼了法華經淺釋

法師品第十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F2.頌長行(分二)

G1.頌約果嘆 G2.頌示方軌 G1(分二)

H1.頌立喻 H2.頌法合

今H1

如人渴須水 穿鑿於高原

猶見乾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現在舉出一個譬喻來,如人渴須水:好像有人在饑渴的時候想要喝水。飢,就是肚子餓;渴,就是想要喝水,非常的乾渴。那麼在這乾渴的期間,想要喝水;這譬喻我們人在凡夫地,想要求佛果;佛果,就是「水」。我們在凡夫的這種境界上,是非常的乾燥,所以就渴,想要喝這個法水、要得成佛果。穿鑿於高原:就在那高的地方,想穿鑿一個井。這穿鑿井,就是修道;你修行,就像開井一樣。

猶見乾燥土,知去水尚遠:因為這高原地勢太高了──你這貢高我慢的須彌山太高了,所以你就修道,修來修去,還是在這個乾燥的土上;就是你開這個井,因為在高的地方開井,開來開去,還沒有見到濕土。

這只是到乾(音gān)慧地,得到這乾的智慧;你修道,修來修去,就得到一點小智慧,明白一點很淺的道理。因為你得到這乾燥土──乾慧地,你自己知道這離佛的果位還是很遠;可是你知道一定會得到佛果的、一定會得到水了。

漸見濕土泥,決定知近水:由這干土,你再修行,再向下挖、再穿鑿,慢慢就看見濕土,得到一點修行的滋味、得到一點好處了。泥,譬喻為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證到果,這是濕土泥了。你證得果位之後,現在你確定知道自己將來一定會成佛!這叫「近水」。

又有一個譬喻,譬喻《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人想要明白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好像在高原上要挖一個井;挖來挖去,也得不到《華嚴經》的道理。又到了《阿含經》;《阿含經》就譬如「乾燥土」這個時候。然後又施功不已──就是用功修行,來研究佛教的道理,這到了《方等經》;剛剛見著「濕土」,還沒有看見「泥」。等到《般若經》的時候,這好像穿過「濕土」,見著「泥」了似的;般若,就「轉教付財」的時候,這譬如「泥」。轉教,就是從「方等、阿含、華嚴」,在「般若」的時候轉教,轉到「法華」。付財,就是把所有的財產,都交給兒子。也就好像老年人寫遺囑一樣;寫下將來我哪一棟房子交給哪一個兒子、哪一塊地交給哪一個女兒。現在到《法華經》了,這是佛的全身了;佛的全身就是《法華經》,就譬如「水」。

也就是說,我們人最初修道,很困難的,覺得修來修去,也沒有得到什麼;學了這麼多佛法,還好像空空如也,好像很空虛的,也沒有一個什麼東西在手裡可以拿。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著;想來想去,還是空的。這很不容易的,但是你還要用功,這施功不已;用功,還是沒有所得,這好像干土似的。又過了一個時期,這見著濕土,覺得有點意思了!再往前去用功,啊!覺得自己開了智慧了,這得到「般若的泥」了;得到「般若泥」,然後證得「法華的水」。

法華的道理,真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無內無外、無小無大,妙不可言──是可言的,就不妙了。這《法華經》真是妙法,只有一個「妙」,可以形容《法華》的道理,這也就是見著「法華水」了。喝著「法華水」,永遠都不會做鬼了,做佛了!為什麼你做鬼?因為你沒有喝著「法華水」;為什麼你做畜生?沒得到這個「般若泥」。所以你看這些個鳥類,就都因為沒得到「般若泥」!這是一個講法。

還有一個講法;這道理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叫「妙法」。你修道,這叫「穿鑿高原」;穿鑿高原,先到一個「暖位」。暖,覺著有一股暖意;這股暖意,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但是暖。暖來暖去,就到了頂──到「頂位」了;頂,是頭頂,就是最高的那個地方。你先得到「暖位」,這是「想要喝水」;穿鑿於高原,就到了「頂位」。這像個小孩子,剛生出來,什麼也都不懂呢!到了「頂位」,不能往遠去,就要守護著;守護,這是「忍位」。在這兒要忍,你不要打妄想要往遠了跑;跑到遠的地方,你要小心,或者你就被妖魔鬼怪捉去。所以這時候不能往遠了跑,只能在這個「頂」上彎來彎去的;在「頂」上,還可以跳跟斗、打鞦韆。好像那孫悟空,一跟斗,打到十萬八千里;你不要打那麼遠,你若打那麼遠,也不容易回來。

在這個「頂」上,主要就要忍;你想要跑,也不要跑,要忍,修這個「忍位」。這忍位,就是在這兒從得到干土、濕土,到這個泥的地方了。忍位修過一個時期,然後才能得到水、喝到水了;到「水」的這個位上,這叫「世第一」。世第一,就是在世界上是第一個高人了!就是某某法師所說的那個「開悟的人」了。世第一,也就是得到水喝了、得到法華的水了。所以法講起來無窮無盡,說不完那麼多的道理。你若會聽經的,我就不講這個道理,你也明白這個道理;不會聽經的,我講這個道理,你也不明白,「說的是什麼?什麼叫暖?什麼叫頂?什麼叫忍?什麼叫世第一?」那你不明白,我也不明白!

※    ※    ※    ※

放生,在美國人看見,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為什麼要放生呢?我告訴你們,放生,就令眾生得到自由,不在籠裡邊圈著了。我們為的把我們這個慈悲心讓它長大起來,所以要把眾生都放開,讓它們得到自由。

我們不殺生,這也是修慈悲心;我們放生,這也是修慈悲心。這就是要我們這慈悲心一天比一天大起來,大得像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心那麼大。觀音菩薩他就是放生、不殺生,所以他有大慈大悲的心;我們也想學觀音菩薩這大慈大悲的心,所以我們就要放生。這是按照現在這種邏輯學來講,你放生,就會增加你的慈悲心。

又者,放生也就是「放我」;因為我和眾生是一體的,眾生也就是我、我也就是眾生。好像我自己若被人圈到籠子里,你說是不是很不舒服的?沒有自由了,很不高興,希望被人放開。自己被人圈到監獄裡,也不願意在那裡頭住,所以我不願意到監獄裡頭去,我也不願眾生在籠子裡頭。因為我和眾生彼此有一種「同體」的感覺,所以要放生。這又是一個講法。

又者,這個眾生,你不知道它在前生和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是我的父親、母親也不一定,或者是我的兄弟姊妹也不一定,或者是我的子女也不一定,或者是我的朋友也不一定。我沒有得到天眼通、沒有證得宿命通,不知道這種前因後果的關係;現在我看見這些個畜生沒有自由,我心裡就很不安樂,所以要放生。這個放生,有人對我講,是 very stupid things!(很笨的!)這不是 stupid,這也就是修行的一部分。修行,不是只一條路修行成功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成無上道的道路;所以放生,這也是其中之一。在美國這兒,過去很少人懂這個道理,因為沒有人懂,所以我們就要做一個領導的人。我們做了,開這種的風氣,令大家都明白這種法。所以切記,不要說這是一個愚痴的行為。你有這種心理,對你自己修道上,是會有障礙的,所以方才我說我們不會願意自己被人關到籠子裡頭、關到監獄裡頭去。

方才說的是比喻,現在我給你們說一個真實的法;老老實實地告訴你們,這不是比喻,這是個真的。你自己這個身體,就是個籠子,你在你這個身體裡頭,始終都跑不出去。好像方才說那個「暖、頂、忍、世第一」,你始終也沒有到頂位上、也沒有到這個忍位上、也到不了世第一,等你到「世第一」了,那就是出去這個籠子了,那是你自己放自己的生,那是「真放生」。懂了沒有?現在我跟你們講一點真正的道理,你要是想得到那個「放生」,就要先「放這個生」;你「放這個生」,就會增加「你那個生」,也就是你那個「生」也就會長大了。

所以放生在佛法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不過你自己沒有得到這種的滋味、沒有領悟到這種的道理,你認為它是很普通的。你想要得到你自己的放生,就得要先修這個放生;你不修這個放生,就得不到那個放生。這是生生不已,化化無窮的道理,你不要把這個放生看得小了。你這兒做了一點,那地方就增加了很多;修道,就是自己要去修行的。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切記不要批評這種法門。現在我說這個法,你們裡頭的,大約或者有人明白、或者有人不明白!

※    ※    ※    ※

H2.頌法合

藥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於佛智慧

藥王汝當知: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藥王菩薩!你應該知道!如是諸人等,不聞法華經,去佛智甚遠:像前邊我所說這些人等,他們如果不聽見這部《法華經》,都離佛智慧是非常之遠的。這如是諸人等,是指佛在世的時候,在法會中的這一切的人等,這是一個意思;也可以說是所有一切的人。藥王菩薩!你應該知道,等我滅度之後,所有一切的人,或者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他們若是不聽見《法華經》的,都是不會有成佛的機會。為什麼呢?他沒有佛的智慧,所以就不能成佛,離成佛是很遠的。

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若能聽見《妙法蓮華經》這種深遠的妙法,他們就會真正明白聲聞乘法不是究竟法,明白這個二乘法不是究竟,還應該向前去修行。行菩薩道、修六度萬行,才是成佛之法呢!

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惟:他知道這部《妙法蓮華經》乃是一切經中的一個王,若能在聽聞《妙法蓮華經》之後,審諦來思惟這部經的義理;諦思惟,諦是審諦,詳細來思惟。這個「思惟」,不是打妄想;諦,是審諦,就是叫你去參。好像你參悟這個「念佛是誰」,這就是審諦;你能把這個「念佛是誰」參悟明白了,這就是開悟了。現在你諦思惟《妙法蓮華經》:「啊!《妙法蓮華經》這個法,怎麼這麼妙呢?為什麼叫『妙法』呢?怎麼樣個『妙』法啊?」

當知此人等,近於佛智慧:你應該知道諦審而思惟這《妙法蓮華經》這樣的人,就是聽到《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近於佛智慧。近,是相近了,離佛的智慧相近了;但是還沒有到佛的智慧,只近於佛慧。到佛的智慧,那你真正的「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那才能是佛的智慧。

這個經藏怎麼深入法?我告訴你們怎麼入法。你由《法華經》一開始「如是我聞」那個地方,照見諸法實相;這個「照見諸法實相」,不是一句一句地念、一字一字地看;由《法華經》一開始,你那智慧徹始徹終,把這部《法華經》都明白了,得到法華的三昧。好像天台智者大師,就是得到法華三昧的前方便,入了法華定;他念經念到「藥王菩薩焚身供佛」那個地方,說是:「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他儼然入定了,把這部《法華經》,由始至終都照了了。

所謂「真心念經不用口,真心燒香不用手」,不用用口來念,不用手來燒香。好像有人以前不會背〈楞嚴咒〉,有一天他說應該背〈楞嚴咒〉了,從一開始到背完,一字也沒有錯過。根本他背不下來,現在能背誦得出,這是誰念的〈楞嚴咒〉呢?念經,也就是這樣妙法。

方才對你們講,說「真心念經不用口,真心燒香不用手。」你們天天用手來上一支香,這是形式而已;你若得到燒香三昧──燒香也有三昧,就不用手上香。說:「這個法師講經,根本不知他說什麼?」我也不知道我說什麼,不單你不知道;但是我說我沒有說什麼,你一定不相信!

真正念經不用口,但是還不離口;真正燒香不用手,可是也不離手。那麼也不用、也不離,這是怎麼回事?說是:「我知道了!真正念經,是念無字經,一個字也沒有的經;所以也不用口、也不離口。」真正燒香不用手、也不離手,因為你燒你的「心香」。你這心香要是點起來,那是晝夜六時常常燒這個香;但是這香也不用你的手燒,可也不離你的手。

今天有一個糊塗徒弟來問一件糊塗事;問這個糊塗師父,問什麼呢?這個糊塗徒弟不認識自己。說是:「我說話,有的時候是我說,有的時候又覺得不是我說。」這搞得一個人變成兩個了!你說,這是不是糊塗?那麼「那個」在什麼地方呢?他也不知道,來問這一個糊塗師父。糊塗師父說:「我也不知道!」這個師父也不知道。又想一想,這糊塗師父教糊塗徒弟,無論如何,不要被糊塗徒弟給問住了;所以就又想出一個糊塗方法來教他。怎麼教呢?我就說:「你也不要用『你』來說話,你也不要用『他』來說話,用那個『真的』說話。哪個是真的,你就用哪一個;哪個是假的,你就不用哪一個!」這個糊塗徒弟一聽,也沒有糊塗問題了;把糊塗問題沒有了,那麼就是變成明白問題了。想不到這個糊塗師父,教出來一個明白的徒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想要開悟,一定要種開悟的種子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佛法能讓人生更美好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