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襄陽挖出兩噸重的「華夏第一馬」,考古隊:這是張綉叔叔的墓

襄陽挖出兩噸重的「華夏第一馬」,考古隊:這是張綉叔叔的墓

秦嶺與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也是南方政權抵禦北方政權的第一道天險。在秦嶺和淮河中間有一道缺口,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都必須從這裡經過,因此成為南北雙方的必爭之地。這個缺口就是襄陽。

三國時期,襄陽是荊州治所所在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成為諸侯眼中的一塊肥肉。荊州牧劉表胸無大志,外寬內忌,好謀無決,和袁紹是一類人。不過,劉表也並非沒有優點,他愛人樂士,是個謙謙君子,荊州在他治理下欣欣向榮,成為歸隱避世的絕佳之處。

得益於此,襄陽成為當時的人文薈萃之地,荊州人才輩出,也為後世留下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2008年,襄陽樊城區發現一座大型磚室漢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有一件青銅馬讓人嘆為觀止。此馬長、高均為163厘米,基本上按照一比一比例鑄造的,重達兩噸,是漢晉古墓中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青銅馬。

墓室中除了青銅馬外還有大鐵刀、鐵劍和銅弩機之類的兵器,顯然墓主生前是個地位顯赫的將軍。墓中還出土四件銅盤,根據內底上刻銘文顯示,鑄成年代是在公元108年,墓主姓張,應該是家傳之物。另外一件上刻「董府敬」,猜測應當是董家送給張家的禮物。

根據這些線索可以得知,張姓墓主地位顯赫,是個武將,與董家交好。考古學家們考證了樊城當時的張姓大族,沒有發現身份地位能與墓主人相符的。東漢時期能開府的董姓官員不多,只有董憲、董重、董卓和董承四人,能和樊城扯上關係的,最有可能的就是董卓。如此一來,墓主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正是董卓部將張濟。

董卓敗亡後,張濟與郭祀、李傕、樊稠率西涼軍反攻長安,關中大亂,人口十不存一,土地無人耕種,次年就爆發了大饑荒。西涼軍失去了生存基礎,張濟因缺糧南下進攻穰城,結果中箭而死。

張濟死後眾人都來祝賀,劉表說道:「張濟勢窮而來,我本應以禮相待,刀兵相見非我本意,我受吊不受賀。」於是下令厚葬張濟,讓出穰城和宛城讓張濟的侄子張綉屯駐。劉表此舉非常高明,不動聲色地化解了一場危機。張綉感恩戴德,長期駐屯在荊州北部,替劉表看守荊州的北大門宛城。

至於那匹青銅馬,應該是張濟從長安城搶來的,否則應該有對應的銅車馬配套。張濟死後,青銅馬就作為陪葬品一統下葬了。如今,青銅馬被稱為「華夏第一青銅馬」,現藏於襄陽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洪承疇為滿清打下半壁江山,為何卻被乾隆評為「貳臣甲等」?
後人對元朝的五大誤解,元朝也許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糟糕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