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張遼、張郃都有過投降經歷,為何只有于禁身敗名裂?

關羽、張遼、張郃都有過投降經歷,為何只有于禁身敗名裂?

三國戰爭是兄弟鬩牆,從現在的角度看,沒什麼正義與非正義之分。事實上 ,當時的人也是這樣看的。因此在那個時代,改換門庭是很正常的事,關羽曾經投降過曹操,張遼是從呂布帳下轉投至曹操的。他們的投降行為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光輝形象,反而成為賢臣典範,得以配享武廟。而于禁就慘了,因為兵敗投降關羽,致使晚節不保。

于禁是在公元192年跟隨曹操的。他本是鮑信部將,鮑信為救曹操而死,于禁便率眾歸附曹操。因此,于禁是五子良將中第二個跟隨曹操的人,僅次於樂進。于禁參加了所有和曹操有關的戰鬥,可以說,他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將。

這一點,從於禁的官職上就能看出來。五子良將中,樂進是早被封侯的,于禁僅次於樂進。官渡之戰後,張郃投降曹操,至此五子良將全部歸位,爵位、官職基本相當,張郃、徐晃因投降較晚,名位要比樂進、張遼、于禁略低。因此,曹操在建安十一年給漢獻帝的上表中只提到了樂進、張遼和于禁三人。

不過,于禁很快就超過張遼、樂進,成為曹操手下的頭號大將了。這和他做兩件事有很大關係。于禁治軍嚴謹,威嚴莊重,帶兵風格與曹操最為相像,而且最識大體。曹操兵敗宛城時,于禁因懲罰違紀的青州兵而被誣告,他聽到消息後並不著急,而是先固守營寨擊退追兵後才找曹操辯解。曹操大為高興,稱讚他有古良將之風,于禁因此得以封侯。

于禁做的第二件事,徹底贏得了曹操的信任。建安十一年,已經投降了曹操的昌豨再次反叛,曹操派于禁和夏侯淵前去征討。夏侯淵接連攻破了昌豨十餘座據點,但由於昌豨和于禁是故交,於是向于禁投降。諸將都認為昌豨已經投降,應當交於曹操處置,于禁卻說:「昌豨是在被包圍後才投降的,並非真心,他雖然是我的舊友,我卻不能因私廢公。」於是含淚將昌豨斬首。曹操聽了此事,從此對於禁更加信重。

在之後的十餘年時間裡,于禁官運亨通,成為五子良將中的第一人。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也就是關羽北伐的那一年,于禁遷為左將軍,假節鉞。于禁的左將軍是貨真價實的重號將軍,不是爛大街的雜號將軍。這個時候,樂進已經去世,生前最高官職是右將軍,假節;張遼為征東將軍,徐晃為平寇將軍,張郃為蕩寇將軍。論品級,也就只有夏侯惇的前將軍能與于禁相提並論了。

于禁地位如此之高,可見曹操對他有多麼信重,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于禁的投降,令曹操難以接受,聽聞他投降關羽後嘆道:「于禁跟了我三十年,到頭來怎麼反倒不如龐德呢?」于禁認真、嚴肅、一絲不苟,對曹操有著絕對的忠誠,老來卻向敵人屈膝投降。最不可能投降的人卻投降了,曹操的心情可想而知。那種感覺,恐怕就像趙雲突然投降了司馬懿一樣,令人難以接受。更何況,當時一起被俘的還有個硬骨頭龐德,兩下對比,于禁的形象就更為不堪了。于禁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是造成他的悲劇的根本原因。

關羽兵敗後,于禁獲釋,在孫權那裡住了兩年,曹丕稱帝時被遣送回國,等待他的是無盡的羞辱。當時于禁頭髮都白了,曹丕表面上勸慰,私下裡卻非常不爽,命人在曹操墓室中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拜謁曹操時見到了這一幕,頓時羞愧難當,不久後病逝。可以說,在眾多降將里,于禁是混得最慘的一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帝妃路遇一小兵:這是貴人,我要嫁給他!小兵果然當了皇帝
這些人本應是優秀的詩人、才子、發明家,可惜薄命做了皇帝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