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北京市關於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和義務教育入學的工作進展

北京市關於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和義務教育入學的工作進展

一、關於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

2018年初,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門通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北京市啟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行動共分排查摸底、集中整改和建立長效機制三個階段。蔡奇書記、陳吉寧市長多次批示要求抓好專項治理,分管市領導定期部署、督查、協調推進工作。通過第一階段「拉網式」排查,全市共排查出校外培訓機構12681家,其中存在問題的有7557家。從7月開始進入集中整改階段後,我市指導各區加強統籌,多措並舉,目前已經整改培訓機構7079家,整改進度達到93.67%。在專項治理中,我市採取了四項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大力推進專項治理。成立市專項治理小組,制定《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定期召開市政府主管秘書長主持的工作推進會,協調推進集中整改工作。自9月下旬開始,組織督查組開展專項督查,主管副市長親自帶隊,指導和督促各區加快整改。11月底,在治理整改進入攻堅階段後,市領導召開各區書記、區長工作調度會,要求專項治理重點區書記、區長作為工作第一責任人,提高指揮規格,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市場監管、公安、消防、綜治等部門力量,制定到年底前整改攻堅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倒排工期,責任到人。

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分類推進整改。建立分類整改機制,制定《北京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辦學標準(暫行)》《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針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辦學資質不全、違規辦學行為等問題的培訓機構,分類明確整改標準和時間表。建立信息通報制度,每周統計各區整改台賬,每半月向各區政府通報整改進展情況。建立整改台賬銷號機制,明確各類問題機構完成整改的驗收標準和整改台賬銷號流程。建立工作督查機制,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部門及相關責任人啟動問責。建立信息化監管機制,開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台,實現排查登記、整改跟蹤、備案審核、信用公示等全業務監管,利用校外培訓機構地理信息系統,使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各類信息直觀呈現、一目了然。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對關停培訓機構存在捲款跑路風險的,要求各區提前研判、制定預案、事中防控,防止引發群體性事件。建立綜合治理機制,充分借鑒「疏整促」工作經驗,通過網格化管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等有效機制,集中力量啃下治理整改這塊硬骨頭。建立黑白名單制度,從11月開始,我市累計向社會公布了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474家和黑名單51家。建立校外培訓聯合執法機制,由教育部門牽頭,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部門參與,累計開展執法檢查4782次,對違規培訓機構責令整改943次,依法依規對231家培訓機構實施行政處罰,責令停止辦學,起到了有效警示和規範作用。建立中小學課後服務機制,截至目前,參與課後服務的學生98.25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86.7%,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8.96萬人,占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總數的74.9%,隨機調研部分家長的結果顯示,家長對課後服務滿意率達90%以上。

三是抓住典型,迅速降溫校外培訓熱點。指導各區開展部門協同聯合執法,對包括海淀黃庄在內的熱點區域開展全時段、無死角集中檢查,通過關停違規培訓機構、壓縮現有機構規模、引導規範辦學等措施,推動熱點區域迅速「降溫退燒」。市級抽調60餘名骨幹人員組成3個督查大組15個督查小組,在月底前對分布在全市15個區的26個熱點區域開展兩輪重點督查。12月7日,根據群眾舉報,指導海淀區教委果斷叫停違規組織的競賽活動,並立即約談和查處違規參與組織競賽的培訓機構,取得了較好社會效果。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規範校外培訓秩序。按照國務院、教育部要求,我市研究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長效機制。召開校長座談會,就招生入學不得與校外培訓掛鉤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在明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設計中採取針對性措施,打好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組合拳。指導各區加強與新聞媒體合作,多種途徑做好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政策的宣傳解讀,形成家庭、社會、學校合力,共同維護良好教育生態。

經過不斷努力,治理整改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市要求各區加快整改進度,確保不折不扣在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改任務。從明年1月開始,專項治理將進入鞏固工作成果,健全長效機制,提升管理水平的新階段。我市將加強對專項治理工作的督促和檢查,堅決防止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反彈。健全監管長效機制,構建完善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政策體系。切實加強執法力量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部門協同的校外培訓市場聯合執法機制,制定執法工作指南和流程。積極創新監管機制,建立第三方對校外培訓機構信用分級評估和動態管理機制。探索通過建立學雜費專用賬戶、嚴控賬戶最低餘額和大額資金流動等措施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的監管。建立基於信息技術的監管機制,通過開發監管APP、在培訓機構安裝面部識別設備等手段,規範培訓機構辦學行為。我市充分認識到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是一項必須如期完成的政治任務,不容任何懈怠,我們將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努力向黨和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關於義務教育入學工作

我市落實中央精神,將教育公平作為基本價值取向,堅持資源公平與機會公平雙輪驅動,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今年全市100%的公辦小學和初中劃片就近入學,小學和初中就近入學比例分別保持在99%和96%以上,全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成果進一步鞏固。

一是完善入學規則,努力保障入學機會均等。根據學位供給情況和戶籍、房產、居住年限等因素,穩妥推進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促進教育公平。堅持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對準備實行多校劃片的區域,提前廣泛告知,設立必要的過渡時限,給社會留出合理的預期時間。在2014年取消共建入學,2017年取消推優入學基礎上,繼續壓縮特殊類型招生方式,釋放更多優質學位用於就近入學,今年各區招收特長生比例嚴格控制在本區初中招生計劃的4%以內,明年將取消特長生招生。城六區逐步降低公辦學校寄宿招生數量和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將實行登記派位入學。民辦學校納入屬地區教委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嚴格執行民辦中小學招生簡章、廣告備案制度。按照最近優先原則,保障符合入學條件的殘疾兒童最近入學,體現對特殊兒童的特殊關愛。

二是擴大優質資源,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市始終將發展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推進義務教育就近入學不是一近了之,而是紮實落實政府責任,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尋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治本之策,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建立市級優質教育資源統籌機制,委託部屬優質學校跨區在優質教育資源緊缺區新建5個校區,新增優質學位達5000餘個。高標準推進城市副中心中小學建設,城區名校一體化學校進駐通州,快速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質量。統籌在京高校、教科研部門、民辦教育機構、外教及其他社會力量等多種優質資源支持中小學發展,惠及近270所學校。支持學區制和集團化等區域擴優改革,如東城區遂安伯小學納入史家小學教育集團,西城區涭水河小學納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三是加強學段銜接,整體謀劃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堅持資源公平與機會公平雙輪驅動,充分發揮學段傳導和槓桿作用,大幅增加一般學校升入優質學校機會,迅速提升一般學校就近入學吸引力和教育質量。小升初積極推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普通小學對口直升優質初中。建立市級統籌機制,將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向一般公辦初中、農村初中傾斜,通過校額到校精準分配,確保學生升入優質高中機會基本均等。建立一般公辦初中升入優質高中機會查詢系統,便於學生和家長隨時查詢,提前三年明確升學預期,引導就近入學,當年小升初新增就近登記入學方式,今年2.4萬學生到一般公辦初中就近登記入學,佔小升初總人數的24%。

四是統一全市平台,確保規則公平、結果公正。全市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將每一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全程記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許可權進行查詢和監控。實行計劃管理,招生計劃經區教委審定,報市教委備案後錄入平台,各學校未經批准不得擅自調整招生計劃,嚴禁超計劃招生。入學平台與學籍系統全面對接,嚴格依據入學平台確認的入學結果建立新生學籍,杜絕違規二次流動。

明年我市將取消特長生招生,進一步規範寄宿制招生,城六區逐步降低公辦學校寄宿招生數量和招生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將實行登記派位入學。加強民辦學校招生管理,嚴格按照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切實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規範招生計劃、招生範圍、招生方式,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考試,不得以各類競賽、考級成績等作為招生依據。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治理各種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繼續積極優化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入學規則,確保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平穩有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爭做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PVC管大變身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