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遊戲成癮原是多巴胺作祟

遊戲成癮原是多巴胺作祟

遊戲成癮原是多巴胺作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周灧團隊在一項猜牌任務腦功能研究中發現,網路遊戲成癮青少年的大腦對獎勵的敏感性增高,而對懲罰的敏感性降低,導致他們為了獲得即時獎勵而忽視長期的嚴重負面結果。周灧就相關成果在2018年北美放射年會作大會發言。

遊戲成癮原是多巴胺作祟

周灧打了個比方,在人類大腦里存在著一個隨時隨地想要犒賞自己的「小人兒」,他最喜歡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人體興奮和歡愉的情緒源泉,其分泌遵循一套精密設計的原則,這套原則起著正向誘導作用,促使人們去學習、進步、適應環境,被稱為強化學習及大腦獎賞機制。然而,當勤奮的「小人兒」不再願意忍受由正常途徑產生多巴胺時,會通過作弊的方式繞過原本精密設計好的強化學習這條路徑,通過自我刺激的方式,比如嗑藥、酗酒、賭博、打遊戲等,產生多巴胺。這時,大腦就「成癮」了。

研究發現,在正常的遊戲玩家的大腦中,以前額葉皮層為核心的認知控制迴路可以制止成癮行為的形成。但是一旦控制迴路的結構或功能受到損傷,成癮就變得輕而易舉。網路遊戲成癮青少年額葉—紋狀體子環路存在靜息態及動態功能連接異常,從神經影像層面揭示了網路成癮的形成機制。研究團隊進一步解釋了男孩更容易發生網癮的神經機制,男孩左側額上回眶部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其行為衝動性增加,行為抑制能力較差。

該研究團隊聯合上海精神衛生中心杜亞松教授團隊,對一組網路遊戲成癮青少年進行了團體認知行為干預治療。治療為期12周,每次90分鐘~120分鐘,涉及主題包括辨識並控制情感、父母與子女之間健康溝通的原則、處理通過互聯網獲取內容的技巧等。治療後,孩子們的網路遊戲成癮嚴重程度降低,一些關鍵成癮相關腦區(殼核、眶額葉皮層、扣帶回)發生了功能上的改變。

文/健康報特約記者 袁蕙芸

通訊員 葉佳琪

編輯/ 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痛心,55歲華裔物理學家不幸逝世!如何躲過抑鬱症的陰霾?
「致敬偉大改革」40年,從「看上病」到「保健康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