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鍋盔,久遠的回憶
探索
12-14
文字:雅馨
圖片:網路
博望鍋盔是河南十大名小吃之一,不像其他的名小吃,地域較廣,比如河南燴面,開封灌湯包,而博望鍋盔僅僅指河南省南陽地區方城縣博望街那個較小的地方製作的美食。那個地方是我的故鄉。
7歲之前,也就是1978年之前,我的家就在博望。父親已經復職4年,母親帶著我們4個孩子還住在博望。那個河南南陽地區叫博望街的地方,半農村半集鎮,地名古老,就是《三國演義》里的博望。那個地方土地少,當時也尚未包產到戶,母親有時候要參加生產隊的集體勞動,大多時間帶我們呆在家裡,由於沒有勞動力,掙不來工分,我們一家在當時算是村裡的赤貧。
我小時候不要說啟蒙教育、營養了,家裡除了哥、姐的課本,沒有一本其他的書。也沒有一點零食,就算是充饑的饅頭也不多。我們幾個都是長得瘦瘦小小的,父母只盼望能夠把我們養活大,沒有想到成才什麼的。7歲前我的記憶比較少,一是智力好像從未得到開發,二是真沒見過啥,但是我的記憶深處卻牢牢記住了博望鍋盔的酥香甘甜。
鍋盔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道風味小吃,那是深刻在腦海里的童年記憶。博望街的集市隔一天一開集,有時候媽媽要去集上買東西,就會帶著我去趕集,那是我最盼望的時刻。媽媽一般會拿出幾毛錢給我買一塊鍋盔,再給弟弟帶回家一塊,她自己捨不得吃,連哥哥姐姐也基本沒份。
四十年過去了,再沒有吃過博望鍋盔。這些年也吃過很多其他地方的麵餅,比如陝西鍋盔、四川軍屯鍋盔、甘肅靜寧大餅……各有風味,但是,都不能取代博望鍋盔在我心中的位置。
記憶中的博望鍋盔,顏色發白,不像甘肅的大餅烙得有些發黃。尺寸大,直徑30公分,像圓圓的鍋蓋。鍋盔很厚,厚度有6公分,比其他地方的鍋盔一般厚2倍以上。表面有花紋,與其他地方質樸的鍋盔相比,更顯美觀、講究。
博望鍋盔有著出眾的顏值,更重要的是它的口感令人難忘。剛出鍋的鍋盔,敲起來嘭嘭作響,吃起來面香撲鼻。那是一種甜絲絲的香,干酥酥的甜。博望鍋盔看起來干,但不硬,好嚼。即使牙口不好的老人,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地吃,也毫不累牙。把鍋盔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地泡到稀粥里喂孩子,很容易消化吸收。
博望鍋盔的酥不是武大郎燒餅那樣的脆酥,它是一種綿綿的酥,吃起來不容易掉渣。製作博望鍋盔不能用高筋麵粉,用中筋麵粉最好,麵粉:水以10:4的比例為好。和面時一點點加水,反覆搓揉,和成麵糰,還需靜置鬆弛,壓成圓鍋蓋狀,再用磨具壓出花紋,上鍋炕烙,待一面定型後,再翻另一面定型,然後用文火兩面翻烙至熟即完成,其間需掌控好火候,看似簡單實則講究。
遠離故鄉這麼多年,念念不忘鍋盔,就以這種簡單的製作方法為指導,在家用電餅鐺烙制,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雖然傾注很多期待和回憶,自己做的鍋盔吃到嘴裡,和博望街上買的鍋盔就是不一樣。那種舌尖上的味道很難再現了!
回想著童年的記憶,我開始在網上搜索博望鍋盔,好像看一眼也能解饞。無意中搜出博望鍋盔久遠有趣的歷史。說起博望,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就想起了火燒博望。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北伐袁紹,劉表欲趁機襲擊許昌,派劉備先進軍博望,曹操派出夏侯惇與之交戰多日,雙方僵持不下。某一日,劉備聽從諸葛亮計策,刻意派出少數軍隊與夏侯惇交戰,並自毀營寨,佯裝敗走,夏侯惇果然中計,曹軍被火燒死無數,屍橫遍野。劉備得了博望城,留下關羽領兵駐守。
時值天旱,用水奇缺。軍士飲水造炊十分困難,軍心不穩。關羽急忙寫信給諸葛亮,請求下令撤兵。博望乃軍事要地,怎能輕易撤軍呢?諸葛亮不僅用兵如神,火燒博望坡(屯)是他初出茅廬的第一攻,他還是生活高手,他給關羽寫封信,教他做一種省水又解餓的食品,「用乾麵,摻少水,和硬塊,鍋炕之,食為饋,餉將士,穩軍心」。
關羽指使人如法製作饋餅。這饋餅大如圓鍋蓋,厚似酒樽,吃起來面香撲鼻富嚼勁,做起來簡單方便。將士們終於靠著它度過了難關,守住了博望城。 從此,「博望鍋饋」之名不脛而走,流傳千載直至今日。又因「盔」與「饋」近音,所以叫作「博望鍋盔」。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