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種子資金」引領基礎研究進入「無人區」
科技強國·基礎研究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實習生 洪恆飛
編者按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離不開基礎研究的源頭供給。開創基礎研究新格局,需要科學共同體的努力,需要創新企業和政府部門更加重視,需要科技與教育、人才、經濟、國防等方面系統推進,需要全社會強有力支持。從今天起,本報開設「科技強國·基礎研究」欄目,聚焦各地在加強基礎研究方面的探索與得失,以期納百家之長,厚創新之土。
「30年前我拿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當時老師和同事都認為我做的基金項目並不重要。但30年後,我們克隆了許多跟產量、品質等相關的重要基因,這已經成為國家乃至全世界分子育種的基石。」儘管已成業界翹楚,中國水稻研究所稻種資源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錢前研究員依舊感恩當初的「種子資金」,幫助他的科研事業起航。
成立於1988年的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在已走過的30個年頭裡,通過超13億元的財政經費資助項目超16000項,資助科研人員超9萬人次,為該省基礎研究事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除了自然科學基金,浙江還有斥資百億元成立的之江實驗室,還有對標國際一流的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還有豪擲千億元探索科技未知的阿里巴巴達摩院……基礎研究已呈現百花齊放態勢。
補齊基礎研究短板
攻堅關鍵核心技術
謝恬教授團隊歷時20餘年對「浙八味」之一的溫鬱金進行研究,首次把第四代藥物製劑的代表「脂質體」運用於中藥新葯並成功實現了產業化。
「基礎是轉化應用研究的根本,沒有基礎研究,就不會出現核心技術。」謝恬團隊前15年都在做基礎研究,得到了國家和浙江省自然基金的很大支持,「如果沒有基金委資金支持,就沒有今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新葯欖香烯『脂質體』。」
「原始創新主要在基礎研究,基礎研究若薄弱,會影響核心技術研發。」浙江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處長魯文革介紹,基礎研究是浙江科技創新一大短板,浙江超常規發展高等教育,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基礎研究水平。
今年12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科技新政」)。其中,「一號政策」就是加強前沿基礎研究。
「『科技新政』把基礎研究作為首要突破口,瞄準世界科研前沿,聚焦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實施5個以上重大基礎研究專項。」浙江省科技廳廳長高鷹忠介紹,未來重點要在信息科學、生命健康、新材料、先進位造等科學領域加強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布局,目的是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
除了政策上的引導,近年來浙江財政對基礎研究投入不斷增加,從2017年開始,浙江省財政每年增加投入自然基金5000萬元,一直持續到2022年。今年的基金達2.6億元。
社會參與彙集眾力
打造開放式研究格局
財政資金池是基礎研究之本,但要讓外延更廣,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之江實驗室就是浙江社會參與基礎研究的典型。
之江實驗室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一體、雙核、多點」的架構模式,即以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共同出資成立的之江實驗室為一體,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為雙核,國內外高校院所、央企、民企優質創新資源為多點。
之江實驗室副主任袁繼新告訴記者,這種模式讓之江實驗室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化」的創新鏈,集聚全球資源,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一體、雙核、多點」之下,之江試驗室組建了人工智慧研究院、未來網路計算研究院以及人工智慧演算法研究中心等交叉研究中心,作為實驗室開展基礎研究的條件支撐。
在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已有的科研基礎上,之江實驗室還「高原上造高峰」,啟動了先進人工智慧演算法平台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先進工業互聯網安全平台及關鍵技術等基礎科研項目。
3年投入1000億元,純民營資本建立的阿里達摩院成立之初,馬雲便提出了立足基礎科學,研究顛覆性技術的要求。
今年,達摩院首個基礎前沿新技術亮相:投入研發一款名為Ali-NPU神經網路晶元,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按照設計,該晶元的性價比將是同類產品的40倍。
目前,達摩院囊括了人工智慧、量子技術、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網路安全等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頂尖科學家,已成為國內頂尖的企業科研機構之一。
另外,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先後與青山湖科技城、浙江省藥學會、華東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等設立了多個自然科學聯合基金。
「浙江民營資本雄厚,地方對科研和人才需求高,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意識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明年還會有更多社會資本注入到自然基金中。」在浙江省自然基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吳正光看來,在超常規力度的支持和社會力量的參與下,基礎研究在浙江已迎來春天。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基因編輯嬰兒知情同意書曝光:感染艾滋不負責,資金來源南方科技大學
※新能源汽車充電短板該補上了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