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國學,不能算是中國人!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浸淫著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中華民族因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續,而驕傲,而偉大!
中國人如果不懂國學,不能算是中國人。
下面是關於國學的基礎課件。
國學釋義
「國學」在中國古代,指的是國家一級的學校。
「國學」原指國家學府,如太學、國子監、書院等。
《周禮》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
《禮記·學記》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近代學者孫詒讓指出:「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
在漢代,國學就是「太學」。
那什麼叫太學?太學就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在漢武帝時,董仲舒曾言:「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可見當時太學府是供養天下人才的地方。
那我們再追溯一下,
齊國的「稷下學宮」是齊國的國學,也可以說是整個戰國時代的「太學」,掀起了中國的「百家爭鳴」,對中國文化影響巨大。
漢武帝在京師設立太學府是國家繁榮文化繁盛的標誌。
到文化衰落的王莽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太學也隨之衰落。
東漢光武帝劉秀再興文教,營建太學,訪儒雅,采求經典,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最多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餘人。
唐代李勃隱居地號稱「廬山國學」。就是後來的「白鹿洞書院」,主要是藏書與講學之所。
以上看來,國學就是一個國家的核心之學!
現在通稱的國學是什麼?
自西學東漸,國學即是一門統攬中國學術的學問代稱。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國學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綿延不衰的標誌,並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如果不懂國學,不能算是中國人。
19世紀末,面對西學和「歐化主義」的刺激,日本學界從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識本國文化,發出了提倡「國粹」、「國學」「國故」的呼聲,從此「國學」一詞在近現代流行開來。國學是「中國之學」,是和「西學」對立的。
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啟超曾與黃遵憲等人商議,在日本創辦《國學報》。但黃主張先作「國學史」,使梁放棄了創辦《國學報》的設想。
而國粹派學者則趁機力倡「國學」。1904年,鄧實在上海的《政藝通報》發表《國學保存論》,論述了保存「國學」的重要性。次年,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國學保存會」,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發行《政藝通報》、《國粹學報》,標誌著「國學」在國內的立足。
三 國學的內涵
1、國學,首先是人倫合乎自然的思維觀念系統。
「天人合一」「中庸、中道、中觀」儒道佛共同推崇的中思維觀念。
比如《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白光明正大的品德,就是合乎天理自然的品德。
比如《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與上天相同的就謂之天性,根據天性做事就是道。修道之教就是把不符合天性的部分修正到符合天性就是教育的使命。也就是人類一切文化與教育的意義是讓人倫合乎自然。
2、國學,其次是講人與萬物生生不息的發展科學。
文化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一國之學講的是一國如何繁榮昌盛的科學。
人是萬物一員,人和萬物共融才可生生不息。
世界無盡則國學無盡。一門學問只有引導人和萬物共生共榮才是國學。所以「生生之謂易」
政治國學就是通過「仁和禮」「禮和樂」來調控和管理國家的。
3、國學,再次是一種日常生活。
「乾坤合德」「陰陽交感」
學,通過術,和人生活息息相通。孔孟老莊已經融進了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血液里骨髓里。構成了我們的民族魂魄。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學問。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即男女,男女即天地。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從生活開始的。
4、國學,是一種道德價值系統。
「克己復禮」比如《孝經》《弟子規》《論語》等都詳細的論述了人所遵循的道德價值觀。仁義禮智信五常。
5、國學,是一種知識系統,是一種文化符號和標誌
看一個人有沒有文化首先看他對國學的領悟有多深。所學的知識有多少。
所以他也是一套知識系統。
國學內容及分類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漢書.藝文志》對國學有一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這六部分構成了國學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御、數、術。是具體培養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大六藝,就是六經。任何時候,經總是排在首位的。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裡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小說家等。國學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歷代有《黃帝陰符經》、《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典。
第三部分:詩賦。詩和賦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漢書"藝文志》里有《詩賦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書。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後面講的術數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術數。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術、醫術都是方技。
國學統稱
國學作為一種學科,是指以中國古典典籍為載體,表達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和道德倫理觀的學術體系。它所承載的是道,研究的是學術的規律,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理念和觀念系統。它先承載於各種典籍當中,和世界價值觀念系統是相通的。
我們刪繁就簡,通俗化!
1、國學就是文史哲
文學包含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等。李白、杜甫、蘇東坡、屈原、陶淵明。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歷史包含二十五史等等各類地方志。
哲學包含儒釋道、諸子百家、謀略兵書等各種哲學思維學科。
2、國學就是東方之學,即儒釋道
儒家是安身立命,乾坤之道,儒家四聖:孔、孟、朱、王。典籍就是《六經》《十三經》《四書五經》等。先秦孔、孟、荀、董建立的名教,秦漢經學,宋明理學、三綱五常禮教、陸王心學。到現在的新儒家等都屬於儒家。是國學的主體。
釋家是東漢末年從印度傳入中國的,白馬寺。魏晉玄學,隋唐禪學是佔據主旋律的典型。人物有達摩、玄奘、 慧能等。禪宗、凈土、唯識宗等大乘佛家。
道家是老莊,是黃老,是庄玄,魏晉玄學。黃老無為之治。道教文化。
3、國學就是經史子集
(1)經部
經部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群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石經類」、「彙編類」,主要是儒家經典和注釋研究儒家經典的名著。重要書目如:《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還有《弟子規引》
(2)史部
史部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彙編類」。重要書目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春秋》、《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通鑒紀事本末》《國語》、《越絕書》、《吳越春秋》、《唐大詔令集》、《列女傳》、《高僧傳》、《東萊先生史記詳節》、《晉書》附敘十六國雲《載記》、《清稗類鈔 》、《禹貢》、《山海經》、《水經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義》、《戰國策》、《永樂大典》等等。
(3)子部
子部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叢書類」、「彙編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耶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重要書目如:《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孫子》、《山海經》、《藝文類聚》、《金剛經》、《四十二章經》等等。
(4)集部
集部分為「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詞曲類」、「閨閣類」,重要書目如:《楚辭》 、《全唐詩》,《全宋詞》,《樂府詩集》、《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等。
4、國學就是包含了中國所有古代的學問。
今天的生活沉澱下來的就是明天的國學,沒有沉澱下來的就是廢東西。
那麼我們現在稱作國學的就是昨天沉澱下來的經典,包含了古代所有的學問,而且是成體系的學問。沒成體系的只能叫做術。比如國術、國粹、國品。
5、何謂國學大師
精通中國學術的國學大師。就是通儒的代稱。
王國維:現代學術的開拓者,最負盛名的國學大師。
陳寅恪、錢鍾書、季羨林、康有為、梁啟超等。
新儒學八大家:錢穆、 馮友蘭、 梁漱溟、熊十力、牟宗三等。
綜論
把中華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當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象徵的國學,就成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含量及底蘊的標誌。因此有國學情節的人往往就有了民族賦予的使命感。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它具有極大的生命力,如何面對當今全盤西化的物化觀念,如何抵制利益至上的市場人格主義,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國學文化就成了一種民族的象徵。
國學的繁榮就是國家文化的繁榮,就是一個國家的繁榮,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思維價值觀念更是我們需要繼續繼承的重中之重。
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浸淫著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和靈魂。中華民族因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續,而驕傲,而偉大!為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價值體系,正本清源、揚清激濁、革故鼎新,傳承中華美德,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打造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塑造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積極應對全球化競爭與挑戰。在繼承國學人文價值的基礎上,積極提升國民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全國企業技術創新、集約創新、知識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夯實發展質量,增強公民與社會責任意識,培育中國自主創新與核心競爭能力,推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家戰略,塑造國家軟實力,使得中國企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積極轉型,形成以出口導向為主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全面拓展的新格局,使得中國企業能夠普遍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
它是中國人的必修課。
【此文為敬凌先生輯錄和主講的2014年大誠教育《國學入門》的基礎課件之一】
敬凌簡介:
文化行者,心學家。瀟湘人,嶺南居,出版專著多部。以《易傳》《中庸》《陽明心學》為思想基礎,意欲通過誠、定、通重建中國人的心體和精神家園。
※拋去執著,你將真正理解「人生的燦爛」
※管理心學:用陽明心學激活組織活力(一)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