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圖來告訴你大秦帝國是如何崛起的?
圖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前夕。
此時的秦國經過秦襄公、秦文公的西征百戎,秦宣公、秦穆公、秦景公的東進中原,從春秋初年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已茁壯成為了當時僅次於晉、齊、楚的中原強國,自譽「西方霸主」。
圖公元前361年,商鞅變法前夕。
此時的秦國剛從亡國的邊緣死裡逃生,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晉國正式分裂。
然而當各路諸侯都以為晉地將衰敗的時候,魏國出現了一名賢明之君魏文侯,它率先變法圖強,不論出生用人才,將魏國迅速武裝成了軍事強國。
並拜吳起為將,趁國力彪悍之際兵發秦國,秦軍在防守戰中屢戰屢敗,西河之地全部丟失,魏國兵鋒一度攻入關中,秦國亡國就在一線之間。
好在此時「天助秦國」,趙魏兩國因利益衝突,趙國兵指魏國,魏國不得不分兵防禦,秦獻公乘機反撲,才將秦國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圖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東進期。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為擺脫秦國被魏國按著打的被動局面,任用商鞅行法家變法圖強,使秦國國力蒸蒸日上。
其子秦惠文王承接其制,開啟了秦國稱霸之路,東取故地河西、魏國因而衰敗,南下吞併「天府之國」巴蜀,征服北方游牧義渠人,至此秦國重拾西方霸主之位。
圖公元前293年,秦昭王、羋八子執政蠶食三晉。
公元前293年,韓魏舉兵攻秦,試圖將日益強大的秦國扼殺,但被秦將白起在今河南洛陽擊破,損兵數十萬,史稱「伊闕之戰「。
至此韓魏再無能力威脅秦國,秦國霸權得以鞏固,南方的楚國也將東方的越國吞併,達到領土的巔峰,戰國進入秦楚二元期,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秦楚大戰一觸即發。
圖公元前260年,秦國天下已得一半。
公元前278年,秦國出兵弱楚,於鄢城處大敗楚國精銳,盡取包括楚都郢城在內的南陽郡、南郡、黔中郡,秦國獨霸天下的格局形成。
圖公元前240年,秦國霸權大成。
公元前260年,趙孝成王以趙括為將,兵發秦國試圖先手阻止秦王進一步東進,雙方對峙於長平。但最終結果是以秦將白起大破趙軍告終,45萬趙軍飛灰煙滅,趙國一蹶不振,至此再無一戰秦軍之國。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開始了統一之戰,先滅韓魏趙、進而平燕楚,將戰國七國數百年的基業收入囊中,締造了前無古人的大秦帝國,秦王政自認功高三皇五帝,於是給自己起了個此後延續數千年的權利最高封號「皇帝」。
而同時秦王政並沒有停止開疆拓土,它將大秦帝國的兵鋒直指北部草原,大破同時期的草原霸主匈奴,使其數年不敢南下牧馬,同時百萬大軍下「江南」,廣闊的百越丘陵收入大秦疆域,至此東亞最好的土地都歸於中國。
初略估計全盛時期的大秦帝國,疆域已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是為當時全世界最鼎盛的大帝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