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讓身心進入禪修的狀態

如何讓身心進入禪修的狀態

中國的大乘禪,祂的宗旨並不在「坐」,但是,作為打坐,是佛門四大威儀之一。行、住、坐、卧,就是世間的禪定也要通過禪坐來修持。我們佛教里打坐也是非常講究的!

甚至我從經典里了解到,所有諸佛、所有三世一切佛都是以跏趺坐而成道的。佛都是以跏跌坐成道,沒有站著或者躺著成道。所有一切大德、這些傑出的修行者們,一生當中都以禪定,都以靜靜地禪坐而著稱。

打坐的姿勢

我們先是了解一下,做為四大威儀當中,行、住、坐、卧在我們佛教當中的重要性!道場安靜,打坐就很享受,清靜是一種財富。跏跌坐是什麼?金塔。半跏趺呢?銀塔。散盤呢?泥巴塔。你看差多少,從銀塔一下變泥巴塔,最好的跏趺坐是金塔。

「畫上跏趺坐,魔王生恐怖。何況修道人,端身而正坐」。這句話意思知道吧,很明白的。畫一幅圖畫,是跏趺坐的,魔王都害怕,魔王都恐怖啊!何況修行人,端身而正坐。

腿放好了之後,身體放鬆,脊椎骨放鬆,同時,要筆直的,肩也是放鬆,肩也放鬆,肩要平的,然後下巴這邊略略地收一點點,不要頭伸出去。下巴收一點,然後眼晴要微微的,這個眼光不是注意著外面,而是你的眼晴像一扇窗那樣,讓外面的光線自然地映進來。

眼晴很重要,眼晴是心靈的窗戶。眼晴一閉,心裡就是黑暗的了。所以,眼閉著打坐不是很好。這個眼神到底在哪裡呢?如果精確一點,就是說眼晴下垂,眼神在我們這個兩膝蓋回收一點,就是在半空里,這個眼神等於是收回來了。但是,停在這種狀態,這樣子心馬上就靜下來了!

還有我們的鼻子的呼吸,鼻子和我們的肚臍應該是同一條垂直線上。然後,第一鼻跟臍下面的息要相通,這個叫鼻息相通。所以,調呼吸是一個滿講究的,呼吸有很多種方法。但是我們平時就是自然呼吸,略略有一點沉的,呼吸有一點深遠,最好能達到肚臍這裡。

舌頭也是,舌頭也要放鬆,舌頭平放或者是微翹一點,舌抵上顎,但是有心臟病的人就是放平。兩手結法界定印,輕輕地放在肚臍前面,兩手重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拇指輕輕相觸,交叉結法界定印。

讓分別心塵埃落定

身體調好了之後,就是呼吸放鬆,悠長地,然後心裡的意念要落在無量光、無量壽上,就是無內無外、無大無小,不著有也不著無。

這個時候生命的靈敏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高,但是卻不著境。讓心靈明,卻讓它不拖泥帶水,繼續越來越清澈。

讓第六意識的這個分別心慢慢慢慢地塵埃落定。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下班了,不需要工作了這時候。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達到六根清凈。

這樣禪定當中也具足三皈,清凈覺性為佛寶,大家這個清凈心、覺性為佛寶。覺照,覺照靈明為佛寶。清凈的相續,我們安住於這種相續之中,為法寶。清凈的受用,六根寂靜,六根清凈,和合無亂為自性僧寶。

禪定的妙用是身安則道隆,身不動,這樣的話,五氣歸元,六神有主。身體像肉身菩薩一樣,身跏趺坐,像沒有裝金的佛一樣。口閉著,口也清凈,身體莊嚴,意地思於法,安住於法,意地也清凈莊嚴,三門清凈。

調心的狀態

收攝身心,自己放下一切,是非常有利於修行的一種狀態。修行就是修心,心散亂就不行,所以修行的竅訣叫身體不離坐,心不離於身體。心不要像孫悟空一樣到處飛。所以形容心像猿,心猿意馬啊!心,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外面去了。所以怎麼把這個猴子帶上緊箍咒,要它聽話。

剛才你們坐下來你們有沒有發現,調心,這個心很奇怪,原來第六意識心的狀態是可以調節的。你可以讓它歡喜,也可以讓它發怒,你可以讓它很平靜,也可以讓它很亂。那我們如何來修持這個心,來調伏它。佛的十號裡面有一個名號叫調御丈夫。調御,我們怎麼調御它,這是很重要的。修行人如果不會調心,那你修什麼?往往我們的我執就來自於它,大本營。我執來自於心啊!

第六意識的關過不去,那第七意識根本達不到那個地方的。第六意識能風平浪靜,就可以看到,我們比喻第六意識的心像水一樣,盛水的那個器皿就是我執,第七意識。

如果那個水沒有平,波浪滔天的,你是看不到那個盛水的器皿的。這個器皿再能夠突破過去,你才汪洋一片,才可以窺見到第八意識,念念生滅,有種子現前,第八意識種子會起現形。

這種子是過去的,含藏著過去的種子,然後它會往外,就好像輸出這個種子。你能覺照到它,你就能把它平息掉,不隨它。否則你的生命就是被它指揮的,正報、依報都是這個種子裡面起出來的。

回 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佛經|佛法|文化|空性|慈悲

美好的一天從發菩提心開始:

如昔諸善逝 先發菩提心

復此循序住 菩薩諸學處

如是為利生 我發菩提心

復於諸學處 次第勤修學

佛教慧日

分享喜樂 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出家人代表著
關於你學習不好的孩子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