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你真的了解嗎?
點擊↑↑↑藍字關注康復醫學網ID:cnkfyx
關節疾病被定義為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更被成為「不死的癌症」。據國家風濕數據中心統計,目前我國擁有超500萬人以上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的患者已有炎症癥狀,首次就診到專業醫院科室的僅占23.2%,患者2年致殘率達50%,患病3年致殘率達70%,且人群日益趨於年輕化。
歐州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魯本斯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他的畫作里就有關節炎患者變形的手指。
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阿同樣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由於雙手關節嚴重變形,他需要把畫筆綁在手臂上才能繼續作畫。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現代醫學中的描述出現在1800年,由法國醫生Augustine首次提出。1966年,隨著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深入了解,美國風濕病學會正式命名了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人們常常把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部位多為四肢小關節為主,可致關節彎曲、變形,疼痛也比風濕劇烈,一般中老年人為多見,嚴重者可侵襲較大關節。
闢謠
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天氣惹的禍!
日本的科研人員發現低氣壓會讓病人的腫脹和疼痛感加劇,而低氣壓經常在陰雨氣候中出現,所以才有了關節疼痛能預測天氣的說法。
遺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大病因,吸煙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而風濕性關節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主要侵襲大關節,如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髖關節等,發病年齡一般為青少年為多見,發病急驟,伴隨發熱,關節有紅腫表現,以遊走性疼痛為主。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出現關節彎曲變形等後遺症,病情較風濕性關節炎更為嚴重。
臨床表現
全身表現
多發於30-50歲,女多於男,男女之比為1:4,常以緩慢而隱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現明顯關節癥狀前有數周的低熱、乏力、全身不適、體重下降等表現,以後出現典型的關節癥狀。
關節表現
1、關節疼痛與壓痛:屬於最早的關節癥狀,多呈對稱性、持續性(≥6周),時輕時重。
2、關節腫脹:凡受累關節均可出現腫脹,此時炎症較重。 對稱性(早期可為單側受累);手指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的典型癥狀之一。
3、晨僵:病變的關節在夜間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的(至少一小時)的僵硬,如膠粘著樣的感覺。95%以上病人出現晨僵。病情嚴重時全身關節均可出現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癥狀可減輕或消失。
4、關節畸形:病變持續發展。關節活動受限;晚期關節出現丕同程度畸形,如手指的天鵝頸畸形,掌指關節尺偏畸形等。
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
休息、活動期的關節制動,恢復期的關節功能鍛煉。運動與休息相結合,一般有劇烈疼痛的患者需完全卧床休息,病變關節用夾板短期固定一般不超過3周。癥狀略有減輕後可開始床上體操,逐漸過渡到一般體操。
關節制動
手功能位:腕背曲40°-45°,手指委屈。主動和被動進行允許範圍內的關節活動,防止關節粘連。
局部按摩
病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應理療並採用一定手法進行按摩,兩處關節同時理療交替按摩,按摩時可將一手平放於受累關節處,感覺一定的熱度後輕輕按摩,然後逐漸增加力量,待局部肌肉鬆弛後,用手慢慢輕拉肢體,使之伸屈至正常位置。
物理治療
1、冷療:用於急性炎症期腫脹明顯時。
2、超短波:無熱量或微熱量,僅限於急性期。
3、紫外線:弱紅斑量或紅斑量。
4、蠟療:用於癥狀緩解期。
5、按摩和牽張訓練:有明顯積液、關節不穩定、生物力學有紊亂的關節應避免用力牽拉,晚期患者如過度牽張會引起關節囊的破壞。
6、肌力訓練:急性炎症期或關節固定期,進行肌肉靜力性收縮。
【留個作業】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關節夾板,錯誤的是
A、固定夾板只用於急性期,不能長期使用
B、夾板有固定作用
C、夾板可緩解疼痛
D、夾板可減輕畸形
E、夾板可用於所有關節
留言告訴我答案~
參考文獻
王秀華.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理療康復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9):143-143.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石亞盟
合作/投稿 手機/微信/QQ/支付寶號:15313343001(←長按複製)
關注 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極具價值的《實用類風濕關節炎康復指南》
點http://t.cn/R1dfUru康復商城更多好物!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閱讀原文※2019年康復治療士/師/中級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違規後果嚴重!
※2019護考大綱複習日程攻略12月版(附pdf下載)
TAG:康復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