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魏晉時期的名剎永寧寺有怎樣的故事?
寺廟之火最為旺盛的北魏,有一位自稱已有一百五十歲高齡的僧人來到洛陽城永寧寺,他從遙遠的印度航海而至,週遊世界,四處傳播佛法。這位僧人,便是菩提達摩。
據說當菩提達摩見到永寧寺寶塔那一瞬,只見「金盤炫目,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這一切,立刻讓他虔誠沉醉,「口唱南無,合掌連日」。這一段故事,被楊炫之記載進《洛陽伽藍記》中。
《洛陽伽藍記》
永寧寺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甚至北魏時期,廣大佛寺建築群中的冰山一角。其時,僅洛陽城在鼎盛時就有佛寺1 367所。據伊東忠太《中國建築史》統計,魏晉南北朝時期有武昌建慧寶寺,建康建正勝寺、建枳園寺,洛陽鹿野佛塔、東寺、景明寺等196座。
伊東忠太
佛塔、寺院、石窟是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建築類型。魏晉南北朝人在學習印度佛寺建築的基礎上,將中國文化融入其中,漸漸構築起魏晉南北朝佛寺建築之風采。學習與創造,誕生出中國佛寺建築這道獨特的風景。
早期的中國佛寺建築,它的布局與印度相差無幾,佛塔居正中,是寺院的主體建築。但隨著佛像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日益崇高,供奉佛像的佛殿,地位也漸漸超越了佛塔。
不過,這需要過程。起始,還是先看看永寧寺。
公元516年,北魏宮前閶闔門南一里御道西,胡太后主持修建起一座高、大、壯、美兼具的龐大佛寺,它被取名為「永寧寺」。這座修建在洛陽的永寧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寺代表。這座佛寺殿塔並重,並沒有讓佛殿凌駕於佛塔之上。
永寧寺呈長方形布局,殿、塔、僧房、廊院齊備。在永寧寺那明顯的中軸線上,巍峨矗立起一座佛塔。佛殿建造於佛塔北端,狀如宮城正殿太極殿。
永寧寺
龐大的永寧寺,建有東西南北四面院牆。這四面院牆,各在正中位置開有門。南門,設有門樓三重、通道三條,狀如宮中端門。東西兩門,設有門樓二重。北門最為簡單,只有一道,狀如烏頭門。寺牆也不賴,狀如宮牆。就在這東西南北門的院牆內,永寧寺建有僧房樓閣一千餘間。
金盤垂金鐸,浮屠千尺高。永寧寺的佛塔為少有人能攀登的禁地,在孝明帝和胡太后登上塔頂,放眼遠眺那一刻即註定。
永寧寺佛塔木質構造,建九層高九十丈,加之高剎復高十丈,使佛塔離地一千尺。登頂後可遠眺京師百里之外景色,觀洛陽城甚至皇宮,如同在自家庭院一般。這種可以監視皇宮的寶地,自然不能讓人隨意攀登。
佛塔上,還有精美絕倫的相輪,它「上有容二十五石的金寶瓶,下有三十重承露金盤」,金盤周圍掛滿金鐸,被鐵鏈固定在塔頂四角。不只塔頂四角,就連那鐵鏈,也掛有繁多的金鐸。可以想像,當風吹過佛塔時,那麼多的金盤,將閃耀著多麼絢麗的光彩!那麼多的金鐸,也將搖曳起多麼悅耳的鈴聲!
公元534年,一場大火將這座讓菩提達摩痴醉的佛寺燒毀。大火,三月不絕,終將那壯麗的永寧寺燒滅於歷史的塵埃中,卻磨滅不去人們對它那段輝煌的記憶。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親赴前線督戰,卻遭後院起火,吳佩孚該怎麼辦?
※為什麼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樂舞百戲發展的重要轉型期」?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