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此二事進退合明」——《楞嚴經》參習(177)

「以此二事進退合明」——《楞嚴經》參習(177)

「以此二事進退合明」——《楞嚴經》參習(177)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同分妄見」——《楞嚴經》參習(176)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底下這一章也是《楞嚴經》裡頭很著名的一段,就是「進退合明」。這章經文是很迂迴、很曲折,實在講它並不難懂,就是經文字迂迴曲折,我們要把它看清楚。要是粗心的看,會被它的文字轉糊塗,反而意思搞不清楚。進退,進就是進一步來說,退就是退一步來說,用進一步或者用退一步方法把這樁事情,就是同分、別業兩種妄見說得清清楚楚,叫我們在這裡面得個悟處。所以這裡頭有「別業合明、同分合明」。

(經):【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

這一段經文是世尊以『二事進退合明』來開導我們,二事就是同分、別業這兩種妄見的法合比喻。「進退合明」,這個意思就是開始舉別業的比喻,以顯示一個人的妄見這是別,就是個別的。由別業之中引目眚(shěng)〔眼睛生翳( yì)長膜〕為比喻,這樁事情是很淺易就能夠明了的,以眚見圓影,大家都曉得這是虛妄而不實在的。在同分當中,佛是引瘴惡為比喻,顯妄比較前面是要困難一些。因為瘴惡這些幻相我們看起來似乎是真實的,不容易覺察它的虛妄,佛的意思是欲引同分之妄,完全就像一個人眼睛有了毛病看到燈上圓影的虛妄,是同樣的虛妄,所以叫做進退合明。進是講進一步,退是說退回來,以淺易、容易明白的虛妄來顯示難明的瘴惡,合明就是以法喻同別來比例發明。但是見雖然有兩種,如燈上的圓影、天象種種的不祥,要說到它的真實性,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同樣的是屬於虛妄。現在以容易知的來例比難知。佛說這段經文的目的是使這些難知的事理,叫我們從比例裡面去發明,也能夠清清楚楚的認識。這樣一進一退了知是妄,才能夠徹底明白這些幻相是虛無而不實在的。

這樁事情對我們修學的人來講,關係非常重大,要曉得我們學佛的人之所以功夫不得力,見性我們沒有達到,念佛一心也沒有成就。再說得不好聽的話,這麼多年來依然是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多麼可悲的現象。追究其原因,何以不得其門而入?因為佛法中第一道的關口,我們就說是大門,要想進第一道的大門,必須要能夠放得下得失之心。這樁事情確實是不容易,如果心在境界上還有得失的念頭,還有一絲絲放不下,便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放不下?那就是我們把種種虛妄相當作真實,沒有能夠徹底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果然了解這樁事情,不叫你放下,你也放下,到這個時候心地清凈,一塵不染,本性般若光明自然現前,這樣才能夠入道。

大經大論佛給我們講,「佛法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我們要修學佛學,首先要相信佛菩薩跟我們說的道理,要相信佛菩薩修學經驗是正確的。他把他們修學的經驗,把他們修學的成果,提供給我們做參考,只要我們依照這個理論、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一定也能和他們有同樣的成就。「進退合明」,就是叫我們認識我們的環境是虛妄而不實在的,目的就是叫我們放下萬緣,所謂放下身心世界。至於三土依正,我們除了常寂光土不談,因為那是決定真實的,常寂光土就是《華嚴》所講的一真法界。在這個以下,縱然是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跟凡聖同居土更不必說,但是這三土依報正報,在九法界眾生眼睛看起來好像是真實;如果要是在佛眼睛裡面看來,就像我們害了眼病的人看燈上的圓影一樣。由此可知,佛與菩薩自住三摩地中才能看到真相。把他所看到的真實相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不但是對於凡聖同居土要能放得下,就是實報莊嚴土也要放下,這樣才能夠真正證得常寂光凈土,才能夠圓滿菩提。這是這段經文宗旨歸趣的所在,我們在讀這段經文之前一定要曉得這個意思,爾後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

現在經文裡面說「以此二事進退合明」,方知一切能見所見無非虛妄,所見的是萬法,就是能見的見精也是帶一分妄的真,亦不是純真。我們在唯識裡面就更容易明白,七轉識以及七轉識相應的心所,皆是有為法而不是真實的。能見就是心心所的見分,所見就是心心所的相分,凡是稍稍明了唯識的人都知道這是虛妄的。但是說都知道這是虛妄的,不過是個概念而已,為什麼?他在能見所見之中依然執著那是真實,依然是放不下。可見得唯識經論的文字,他是沒有障礙;而真正唯識之門,依然是沒有能夠進入,原因還是放不下。既然放不下,換句話說,對於唯識所說的這些事理還是不明白,不明白當然就不相信,不相信當然就做不到。如果徹底明了,他一定深深的相信,他相信,一定就能夠做到,入唯識之門也就是入一真法界、入圓成實性。唯識所說一切法是虛妄不實,是從一一法詳細的來分析,讓我們了解諸法的實相。這一段經文,佛是用的比例,希望我們從比例當中來悟入諸法實相。真正徹底明白一切能見所見無非虛妄,前面所講見見非見之性那就在妄恆真,也就是同佛的知見;知見同佛,心行受用一切當然亦不例外。這一句是總說這一段的義趣。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 附註:

依據文獻資料——

◎ 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科會》

◎ 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 凈空法師《楞嚴經正脈科會》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實相即是非相,一切俱非」——《金剛經》研習(12)
「通題」——《金剛經》研習(10)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