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7年增長16倍,清華AI+ML課程學生數暴增

7年增長16倍,清華AI+ML課程學生數暴增

整理 | 非主流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

用數據解讀 AI。

昨日,來自斯坦福大學、MIT、哈佛、OpenAI 等高校與企業的多位專家正式發布了 2018 年度 AI Index 報告,用一系列數據全面回顧了過去幾年裡 AI 領域的全球發展。

營長挑了一些重點內容,為大家解讀一下。

AI 論文

1、AI 論文數量增長迅速

愛思唯爾旗下 Scopus 文獻資料庫的數據顯示,1996-2017 年,全球 AI 領域論文的數量增長了 8 倍,同期 CS(計算機科學)學科論文的增長量為 6 倍。說明 AI 領域論文的增長並不完全是 CS 驅動。

2、歐洲作者最高產

同樣,根據 Scopus 的數據顯示,2017 年,歐洲是全球最多的 AI 論文出產地,28% 的 AI 論文都有歐洲作者,中國則緊隨其後,25% 的 AI 論文都有中國作者,美國則排在第三。

3、CV方向最火熱

越來越多的 AI 論文都是直接發表在 arXiv 上,而不是專業的期刊上,所以 arXiv 的數據有很大的參考價值。arXiv 的數據顯示,從 2014 年開始,計算機視覺(CV)和模式識別已經成為 AI 論文里第一大方向。

4、中國 AI 聚焦工程與農業

愛思唯爾的數據顯示,中國的 AI 論文更加關注工程技術和農業科學這兩個領域,美國則更關注人文科學以及醫療健康。

5、中國政府機構發表最多 AI 論文

根據愛思唯爾的數據顯示,相比企業,中國政府機構發表的論文數量要多很多,並且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從 2007 到 2017年,中國政府機構發表的論文數量增長了 400%,同期,中國企業發表的論文數量只增長了 73%。

而美國的情況正好相反,企業才是 AI 論文的發表大戶。

6、美國論文影響力最大

按照 FWCI(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論文影響因子排名,美國的影響力依舊遙遙領先。美國作者發表的AI 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比全球平均水平還高 83%。中國也有所增長,相比 2000 年,2016 年時,中國作者發表的 AI 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提高了 44%。

AI 學術會議

1、AAAI 成中美角力場

2018 年,中美兩國作者投遞的論文數量佔據了 AAAI 2018 論文總數量的 70%。其中,中國作者 1242 篇,美國作者 934 篇。雖然其他國家的論文總量較少,但德國和義大利兩國的作者以 41% 的接收率同樣獲得了矚目,而美國作者論文的接收率是 29%,中國則只有 21%。

2、NeurlPS 最受歡迎

目前 ,NeurIPS、CVPR 與 ICML 是 AI 領域的會議中參會人數最多的三大會議。與 2012 年相比,NeurIPS 和 ICML 兩個會議的參會人數分別增長了 4.8 倍和 6.8 倍。

3、ICLR 值得關注

除了老牌的 AI 頂級會議,由 Yoshua Bengio 和 Yann LeCun 兩位大牛牽頭舉辦的 ICLR 也開始備受關注,其與會人數在最近幾年裡增長了 20 倍。

高校學習AI+ML 課程的學生人數

▌1、清華增長最快

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 AI 及 ML 相關的課程,而且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歡迎。以清華大學為例,2010 年只有 24 人參加了 AI+ML 相關的課程,但是到 2017 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 384,增長了 16 倍。

▌2、中科大人數最多

國內,除了清華大學之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 AI 領域的教育也非常出色。雖然在增長率上不如清華,但是在絕對人數上卻遙遙領先。數據顯示,2018 年,中科大共有 3286 名學生學習了 AI+ML 相關課程。

Github 項目的發展趨勢

在開發工具方面,Google 的 TensorFlow 最受歡迎,在 GitHub 上獲得的Stars 數已經超過 10k,一騎絕塵。

此外,近兩年,PyTorch 上升勢頭非常迅猛,值得關注。

AI 專利和財報分析

根據 amplified 的數據顯示,2014 年美國、韓國、日本是 AI 領域專利申請的三大主力軍,中國排在第四。但是,由於近幾年數據的缺失,無法反應近幾年的最新變化,特別是中國在這方面的實力增長情況。

很多時候,上市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透露的關鍵詞可以很好地反應這家公司未來的戰略重點,上圖中的數據範圍那些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可以發現,AI 和 ML 備受 IT 公司關注,這兩個技術在財報電話會議里被提到的次數已經超過「大數據」和「雲」相關的技術。而其他領域的公司也有這樣的趨勢,AI 和 ML 呈上升趨勢,大數據和雲相關技術呈下降趨勢。

Top 10 公司 — AI mentions (2017)

NVIDIA Corporation(93)、LivePerson(50)、Pegasystems(44)、Facebook(40)、Axon Enterprise(37)、salesforce.com(36)、Intel Corporation(35)、Microsoft Corporation(34)、Genpact Limited(34)、Applied Materials(33)

Top 10 公司 — ML mentions (2017)

Alphabet(57)、Nasdaq(26)、ServiceNow(21)、Progress Software Corporation(21)、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20)、Splunk Inc.(18)、Twitter(17)、Overstock.com(14)、Synopsys, Inc.(14)、Aspen Technology(14)

傳送門:

http://cdn.aiindex.org/2018/AI%20Index%202018%20Annual%20Report.pd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科技大本營 的精彩文章:

20分鐘教你搞懂Git!
專訪英特爾AIPG全球研究負責人Casimir Wierzynski:物理學、隱私和大腦將根本性塑造AI

TAG:AI科技大本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