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民國北京竹刻名家張志魚,名家為什麼不僅擅長本行,還都精通別的 民間雕刻藝術家,北派竹刻開山鼻祖張志魚傳

前文已講過(點擊上方鏈接可閱讀)。北京竹刻、竹器之風不如南方,即使有竹人的蹤跡,也悉為南派一脈,有名者如清末之於子安,每年只來京數月。在北京東琉璃廠楊梅竹斜街掛單鬻(yù)刻,不久便回南方,人稱「神龍見首不見尾」。直到張志魚先生的北派竹刻嶄露頭角,方使當時竹雕界為之一振,京城竹風為之一興。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他是無師自通?怎麼講

竹刻家張志魚先生治印、刻竹並無師承,只在耳濡目染、反覆琢磨、勤奮練習。耳濡目染這個過程實際上非常重要,重要到有些門類可以令人達到無師自通的程度。反觀現在中小學對傳統文化的普及、教學,這一點做的幾乎為零,絕大多數都是表面文章。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但孩子們在活動中老師一定要多照相,各種媒介一定要多宣傳,服裝是越來越漂亮,演出是越來越氣派,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依舊是雲里霧中,蜻蜓點水,可是大家的心,卻是越來越浮躁了。孩子是坐不住,家長是急著看成果,老師是完成任務,校外教育是學費一提再提,一漲再漲。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話再說回來,無師自通的事兒實際上是沒有的,只不過這個「師」不是明確的某個人而已。前文已談過「印竹雙棲」一事,印源於篆籀(zhòu),所以治印必學六書,必習書法,舊時文人這兩方面哪有不通的?不過個人側重,深淺不一。明末文人介入治印之後,撇去工匠親自捉刀,豐富了刀法,積累了實踐經驗,又轉而進入竹刻領域,繼續豐富刻竹刀法、積累刻竹經驗。

治印、刻竹一類,皆屬於案頭工作,雖有拋光打磨,也不需要多大力氣,類比傢具木作,孰聞有文人斂衣伸臂親身一試者耶?所以,治印、竹刻這兩件事拿捏的妙啊,文人既不浪費自己書畫之能,又不必太過勞於筋骨。張志魚先生素有學養,又耳濡目染、細心領悟,豈有不通之理?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寶劍贈與壯士,貨要賣於識家

常言「寶劍贈與壯士,貨要賣於識家」。自前文,張志魚先生從上海回到北京,門路愈寬,事業開始好轉,與各行各業的文人雅士、官宦商賈往來愈加頻繁,逐漸褪去年少火氣,迎來了自己的人生頂峰。

在這些朋友之中,王仁山可謂老熟人。前有庄虎臣,後有王仁山,這兩位大掌柜,成就了榮寶齋的赫赫聲名,在北京琉璃廠的字型大小中,怹們若為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榮寶齋最早叫松竹齋,康熙年間就有,比美國建國時間還長。這兩位大掌柜,都是精明能幹,大處著眼,小處下手,能洞察秋毫的人物。庄虎臣在清末亂世更是鞠躬盡瘁,而繼任的王仁山,對每位藝人的愛好、境遇也是了如指掌,因此,張志魚先生與榮寶齋的合作在上海之行以前便開始了。以王仁山的獨具慧眼和廣交朋友的性格,焉能錯過張瘦梅(張志魚號瘦梅)這樣刀法獨特,性格豪爽之人。

解放初期的竹雕刻大師,能無師自通?不可能

再有,張志魚與徐燕孫先生可稱好友,素日往來頗多。徐是北京人,祖籍河北,世代在京經商,主要做與蒙古的布匹生意,家道殷實,書香傳家,不僅是法學畢業,還拜師精研畫理,專攻人物,為民國時期人物畫里響噹噹的一家,對後世影響很大。其中徐的一名高徒、入室弟子任率英,便是瘦梅先生引薦、促成師生之誼的。由此可見,張、徐二老交誼匪淺。

另外,徐燕孫先生除了畫作成就不俗,傳道受業更是首屈一指,近現代人物畫大家王叔暉、任率英、黃均、劉凌滄皆出其門下,可謂無一庸手,個個盛名,這一點,孰人能及?海上之任伯年天縱英才,不可一世,可有後傳?齊白石後傳不少,而謬之齊翁何止千里、萬里?霜紅樓主(即徐燕孫)只此一點,後生敬佩。

文/易振宇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右上角+關注,北京民俗專註民俗文化類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