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簡史:用最短的時間,了解中華5000年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夏禹建立夏朝。他死後,其子啟即位,標誌著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它建立了武裝,設置了官吏、監獄,制定了刑法,國家機構初具規模。中國進入了奴隸社會。夏朝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夏初建都於陽城。
夏朝最後的君王是夏桀,他暴虐無道,以致百姓不斷反抗。公元前1600年,黃河下游的商部落,在其首領湯的率領下出兵滅夏。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湯建立了商朝,以亳為都城。商朝前期屢次遷都,中期,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從此穩定下來,因此商朝又稱為殷朝。商朝的奴隸制度很殘酷,其表現之一就是實行「人祭」和「人殉」。
商朝最後的君王是商紂,他奢侈腐化、殘暴,作炮烙之刑殘害人民。其西方屬國周國的國君周武王,帶領一些小國、部落向商都進攻,史稱「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雙方展開牧野之戰,商軍倒戈,商紂自盡,商朝滅亡。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本是今陝西渭水流域的商朝屬國,周文王時強大起來,他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軍事,到武王時成為西部強國。西周實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西周,定都於鎬京。公元前9世紀,周厲王貪財好利,殘酷剝削百姓。公元前841年發生「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諸侯不來朝貢,戰爭連年,國力貧困。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4、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歷史開始。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它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是:戰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不斷融合。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春秋爭霸的原因:周王室勢力下降,無力控制諸侯,各諸侯國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相互間戰爭不斷,大國兼并小國,大國間相互爭霸。這一時期先後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霸主。
春秋後期至戰國前期,不少諸侯國內的卿大夫掌握了大權。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後來,齊國的田氏代齊,由此形成戰國七雄的局面。七雄是指齊、楚、燕、韓、趙、魏、秦等國。這一時期的戰爭更加頻繁。從公元前3世紀以後,秦國日益強大,經過公元前260年的秦趙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對抗秦軍。秦國開始著手進行統一戰爭。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朝軍隊
秦王贏政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後滅掉東方六國,此後,秦又統一越族地區,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統治,擊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區,修築萬里長城,形成中國歷史上幅員遼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以咸陽為都城,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實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措施,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於秦朝實行暴政,導致發生農民大起義。公元前207年,劉邦起義軍逼近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秦亡後,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劉邦建立西漢後,為改變政治、經濟上的困境,吸取秦亡的教訓,一面剷除異姓王、穩定邊疆形勢;一面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西漢政局穩定;漢初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頂峰。漢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實現了封建社會的大一統。西漢後期,重用外戚和宦官,政局混亂,國家權力削弱。公元9年,外戚王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7、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公元25年參加新末農民大起義的漢宗室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劉秀採取安撫的統治方法,經過多年的努力,使社會安定下來,經濟得到恢復,稱「光武中興」。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迅速發展,成為地方割據勢力。東漢中期以後,出現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局面,特別是漢桓帝以後宦官長期掌權,迫害反對勢力,製造「黨錮之禍」。東漢末年,土地兼并嚴重,統治腐朽,最終導致黃巾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但地方割據勢力興起,東漢名存實亡。220年,曹丕廢漢獻帝,東漢滅亡。
8、 三國(220年----280年)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逐漸形成袁紹、曹操等大的軍閥。200年的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劉備聯軍打敗,這一戰促成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263年魏滅蜀,266年司馬炎廢魏稱帝,建立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南北。
9、西晉(266年----316年)
266年,司馬懿孫司馬炎廢魏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311年匈奴貴族與羯族等聯軍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316年,匈奴貴族攻破長安,俘虜晉愍帝,西晉滅亡。
10、東晉(317年--420年)
317年,西晉皇室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城,在相對安寧的江南建立晉朝,史稱東晉,司馬睿即晉元帝。東晉初年,為立足江南,抵禦少數民族的進攻,統治者一面加強內部團結,一面實行休養生息,安撫南遷流民,社會安定。東晉後期,土地兼并嚴重,農民稅賦沉重。統治者為了遏制地方割據勢力,大肆徵兵,導致農民起義,東晉統治名存實亡。420年,掌握實權的東晉大將劉裕,廢晉帝自立,東晉滅亡。
11、南朝(420年--589年)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先後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稱「南朝」。420年,劉裕滅晉,建國號宋,他就是宋武帝,在位時較有作為。宋朝時期是南朝國力最強盛時期。陳朝末年,陳後主不思治理,境內田園荒蕪,賦稅繁重,百姓流亡,他依然縱情享樂。589年,陳朝滅亡。
12、十六國(317年----420年)
東晉統治南方的時候,我國的北方和西南地區先後出現過十幾個民族割據政權,史稱「十六國」。
13、北朝(439年----581年)
與南朝同時,我國北方先後出現少數民族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政權,史稱為「北朝」。北朝與南朝長期對峙,合稱南北朝。
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於439年統一黃河流域,與南朝對峙。5世紀中期,北魏將南部邊界推進到江淮一帶,實力開始超過南方。6世紀後期,北周武帝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力增強,滅掉北齊,統一黃河流域。周武帝死後,大權落到外戚楊堅手中。
14、隋朝(581年---618年)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即隋文帝。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力強盛。589年,他派楊廣滅陳,統一南北。隋朝建立後進行了多項建設,主要有:興建兩都;廣設倉庫;開通運河;修築馳道。
隋煬帝時期推行暴政(如徭役繁重,對外戰爭不斷,大造宮室,嚴刑酷法等),使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加之天災嚴重,百姓被迫反抗。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15、唐朝(618年----907年)
618年,在隋末農民起義中發展起來的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經過幾年戰爭基本統一全國。626年,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他吸取隋亡教訓,勵精圖治。他在位時,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恢複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增強,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貞觀之治」。
唐高宗時皇后武則天逐步掌權。高宗死後,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用人,注重發展科舉制度。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國力不斷上升。
唐玄宗統治前期,力圖改革,政治清明,國家強盛,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或「開元盛世」。這是我國歷史上繼西漢前期之後的第二個盛世局面:唐玄宗統治後期,不理政事,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黑暗,另外,軍事上舉措失當,外重內輕,軍備廢弛。755年----763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由盛轉衰。
唐朝後期,政治上出現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的局面,這些都削弱了唐朝統治力量,促使唐朝衰落。加之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殘暴壓榨百姓,戰亂不斷,終於導致唐末農民大起義,它使唐朝從此分崩離析,名存實亡。907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16、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07年,唐朝節度使朱溫廢唐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此後的五十多年,黃河流域先後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五代除後唐定都洛陽外,其餘都定都開封。與五代同時,南方各地先後出現了吳越、南唐等九個割據政權,連同山西的北漢,史稱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時期,戰亂不斷,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
五代十國後期,統一趨勢不斷加強。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進行改革,努力割除五代的弊政。他的改革增強了後周的實力,為後來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17、北宋、遼和西夏
(1)北宋(960年----1127年)
960年,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東京。他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以後,宋太祖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進行統一南北的戰爭,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據勢力。979年,宋太宗消滅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宋初統治者為改變唐後期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北宋中期,統治集團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對此,統治集團內的一些人,為擺脫危機,鞏固封建統治,提出了變法的主張。先後出現了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但在頑固勢力的反對下,都未能持續下來。
北宋末年,金軍兩度南下攻宋,威脅宋都東京。北宋軍民在主戰派大臣李綱的領導下,多次打退金軍的進攻。但是,北宋統治集團腐朽不堪。沒有抵抗的決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俘獲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2)遼(916年----1125年)
遼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原居住於遼河上游一帶。唐朝末年,契丹族的勢力發展起來。10世紀初,契丹族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他提倡農業,逐步接受漢族封建文化。916年,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他就是遼太祖。契丹人仿照漢字偏旁創製了契丹文字。耶律德光在位時期,契丹得到幽雲十六州。後來,契丹改國號為遼。
遼採取「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設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漢人和契丹人擔任,沿用唐以來的官制,統治漢人和渤海人。權力不如北面官。北面官由契丹人擔任,統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數民族。
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以後為奪回幽雲地區,發動了對遼的進攻,兩次均遭失敗。此後,遼不斷南下攻宋。1005年初,遼宋雙方訂立澶淵之盟。從此形成宋遼對峙局面。雙方貿易往來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遼統治後期,政治腐朽,剝削苛重,各族人民不斷起來反抗。金與北宋聯合夾擊遼。1125年,遼天祚帝為金軍所俘,遼朝滅亡。
(3)西夏(1038年----1227年)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政權。党項是羌族的一支,唐中期以來居住於寧夏、甘肅、陝西西北一帶,過著游牧生活。1038年其首領元昊稱帝,都城在興慶。
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等機構,分掌行政、軍事等大權。元昊推行科舉制,以選拔官吏;並仿照漢文楷書字體,創製了西夏等文字。
西夏建立以後,與宋不斷交兵,雙方損失都很嚴重。後來雙方議和,1044年訂立和議,從此宋夏之間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1227年,蒙古滅西夏。
17、南宋和金
(1)南宋(1127年---1276年)
1127年,北宋康王趙構在應天稱帝,年號建炎,後定都臨安,史稱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
南宋初年,金軍不斷南下,南宋抗金將領岳飛聯合義軍,給予金軍以重大打擊。1140年,岳家軍取得堰城大捷,金軍遭致命打擊,準備撤退。而以宋高宗和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害怕抗金力量的壯大對他們的統治不利,合謀向金求和,命岳飛撤兵並害死岳飛。
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和議。南宋與金對峙局面確定下來。後來,宋金幾次交戰,雙方政治、軍事力量基本上處於均衡狀態。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
(2)金(1115年-----1234年)
金由女真族建立,女真族的前身是唐朝的黑水靺鞨。他們長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下游一帶。北宋中後期,女真族的完顏部強盛起來,逐漸統一各部。為解除遼的民族壓迫,1114年,完顏阿骨打舉兵抗遼,取得初步勝利。1115年,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為了加強統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謀克制度。猛安謀克作為基本社會組織,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各戶壯丁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出征。這種兵農合一的制度,對金的社會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阿骨打建國以後,國力迅速增強。他不斷興兵攻遼,削弱了遼的力量。金與北宋聯合夾擊遼。1125年,遼天祚帝為金軍所俘,遼朝滅亡。遼亡以後,金軍南下攻宋。1127年,金俘獲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此後,金軍控制了北方大片土地。他們把許多漢人掠去服苦役,甚至當作奴隸出賣。因此,北方各地人民的抗金義軍十分活躍,他們與南宋抗金將領相互配合,共同打擊金軍。
1141年,金與南宋達成和議。南宋與金對峙局面確定下來。後來,宋金之間又進行了幾次戰爭,但金始終不能滅亡南宋,雙方力量基本上處於均衡狀態。後來,金把都城遷到燕京,改名中都。1234年,蒙古滅金。
19、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權。蒙古族生活於蒙古高原地區,12世紀中後期,蒙古各部爭戰不斷,鐵木真通過戰爭,打敗了周圍各部,統一了蒙古高原。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蒙古貴族推他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成吉思汗發動對周圍地區的長期戰爭:向西打到中亞、俄羅斯,向南達到印度河流域,同時不斷進攻西夏和金。1234年,蒙古滅金。後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燕京,稱為大都。元朝的統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轉移。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軍繼續進攻南宋。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
為加強中央集權,元朝健全了統治機構。在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另外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元朝中後期,政治腐敗、徭役沉重和經濟掠奪,使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加上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導致農民大起義的發生。1368年,朱元璋的軍隊攻佔大都,滅亡元朝。
20、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建元洪武,以應天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朝建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調整了中央和地方官制;制定了《大明律》;建立了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
朱元璋死後,其孫建文帝繼位。他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師,稱帝,即明成祖。1403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改稱京師。
明朝中後期,政治日益腐敗,統治危機不斷加深。自明武宗開始,屢出昏君。而自明朝中期以來,又出現了宦官專權局面,加之土地兼并十分嚴重,社會矛盾加劇。1627年,陝北農民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21、清朝(1636年-----1912年)
清軍八旗
明朝後期,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據點,經營三十多年,用武力統一女真各部。他還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八旗制度,從而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後金為反抗明朝的民族壓迫,不斷攻打明朝。後來,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加強對明朝的攻勢。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他繼續向明朝發動攻勢,並聯合蒙古各部,勢力不斷擴大。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1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後,清軍南下,打敗農民軍。不久,清順治帝遷都北京,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經過二十多年的戰爭,清軍陸續消滅農民軍和南明殘餘勢力,統一了全國。清朝建立後,實行了一系列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清朝國力日趨鼎盛。
謝謝您的閱讀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
※古代名人不一般的《教子經》可謂經典,值得收藏品鑒
※孔子的10條原則,11個態度,聖人智慧,值得品鑒
TAG:青梅煮酒論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