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 | 你掉的每一根頭髮,都能替你賺錢。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
1178
個城市故事
「收頭髮,收辮子,收長頭髮辮子」,
一個擴音器擱在車把手,
用夾雜河南方言的普通話,反覆播放。
街坊探出頭來,談好價錢,
坐在街邊,頭髮就一束束地剪下來。
有傳言說用來做醬油,
但幾百塊收的長辮子,
拿去做醬油不得虧死。
其實,背後的真相比三千煩惱絲,
更加錯綜複雜。
河南許昌,三國時曹操曾在這裡建都,
至今還留有丞相府、春秋樓。
路邊收來的頭髮,
打包送去許昌的農民房裡,
走近,你甚至能聞到洗髮水味道。
別看它們烏漆嘛黑、亂糟糟的,
一個四五平方米的房間里幾大包,
就價值六十多萬。
當地人管這些收來的頭髮叫
一筐筐分好類的頭髮。
從100多年前,許昌開始賺「黑金」。
清光緒年間,一個德國人跑到河南許昌。
他發現當地人頭髮又多又厚,發質極好,
就在那裡辦了一個頭髮收購站,
用德國產的鋼針,換取中國人的頭髮。
歐洲人頭髮自來卷,容易打結又容易斷,
一頂假髮蓋頭上,脫髮掉發沒煩惱。
看到歐洲市場的剛需,
許昌農民紛紛扔下鋤頭,
開始走街串巷去收頭髮。
收頭髮時,貴的要好幾萬,最長有一米多。
許昌賣貨郎一路走南闖北,
過麥田、經湖泊、進深山,
收集黑長直的天然秀髮。
河南、湖北、內蒙、四川、雲南,
俄羅斯、巴基斯坦、孟加拉,
全國乃至全亞洲的頭髮,
都彙集到這個中原小城,
靠檔發成了聞名全球的「頭髮窩」。
賣得最貴的頭髮是「處女發」,就是從未經過染燙的頭髮。而價格最便宜的是「標準發」,那些從梳子上收集的掉發。
制發,幾乎是許昌人與生俱來的記憶。
許昌男人們到外地收頭髮,
女人們在家鄉理頭髮。
三五一群,搬個板凳,
抓一團纏繞的頭髮,
掛在一行釘耙上,
先扯,後理,再拉,
稍不留神,指尖就會刮破。
這裡的女人手上總有大大小小的傷疤。
一天8小時下來,
將不同長度的人發分類歸檔,
大概能賺100塊。
小孩上學的錢、老人住院的錢、
吃飯加菜的錢、過年紅包的錢……
統統從這些糾結的頭髮,
一縷一縷地賺出來。
就像農民愛惜糧食一樣,
許昌人也很寶貴頭髮的資源。
當地女人出去理髮,
會把剪下來的碎發收拾回家。
平日梳頭或者洗頭掉下來的頭髮,
也會攢起來,賣給髮型廠做原料。
中國人的頭髮幾乎都能漂褪到接近透明的顏色,仍然無損發質。
頭髮清洗、上色、梳理、編織……
一頂假髮的製作整整有121道工序。
高端的還要手工一針一針縫製,
最少要2萬針,耗時3天。
根據製作原料和工藝的不同,
發套賣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高檔的假髮,有一半成本在人工。
靠著這門「做假」的生意,
許昌的企業做到上市,
連美前國務卿賴斯,
也是許昌假髮的忠粉。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假髮製造國,
近一半出口的假髮來自許昌。
每4個戴假髮的美國人,
有一頂假髮是中國製造。
中國85後警察髮際線上熱搜,
90後最近剛開始擔心脫髮,
歐美90後早把中國造的假髮,
妥妥放在年底剁手的購物車裡。
當金髮美女掀起
頭蓋骨
劉海,也就是在召喚假髮。
明星秀場上戴假髮,幾乎是公開的秘密。
維密大秀的後台,放了一桌子的假髮。
女明星匆匆走過紅毯,掉下一撮假髮片,
攝影大哥也見慣不怪。
對於假髮,歐美人當作頭飾,
而非洲妹子把它當做必需品,
可以不穿衣服,不能不戴假髮。
黑人發質特殊,長得慢又特別卷,
卻偏偏喜歡長發飄飄的造型。
像碧昂絲這樣的非裔明星,
想要一頭性感的大波浪,
全靠發套和發片。
嘻哈圈流行的小辮和臟辮,
也要用假髮和真發纏在一起編。
在非洲,家裡沒有三四頂假髮,
妹子不好意思說是懂得精緻。
哪怕住在貧民窟,
也要打兩份工去買假髮。
中國出口的假髮,價廉物美,
自然成為非洲妹子的福音。
河南,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核心,
因著外貿經濟的影響,
發展成全球假髮製造的中心。
從河南的一個城市開始,
中國人的青絲化作金髮、小卷、大波浪,
戴在歐洲人頭上,織進非洲人原發。
一個中國農村婦女,
和一個非洲年輕女孩,
兩者的距離不過幾根髮絲。
這是一門價值幾十億的生意,
更是改變過億女性命運的生計。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北京旅行:憑什麼喝了這口「餿水」,才算北京人?
※可樂、耐克都出棺材了?至死都要Fashion!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