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選秀歷年狀元只有一次得分後衛,肉眼看得見的天賦太重要
籃球是一項講究天賦的運動,尤其是身高是最基本的條件,「得內線者得天下」歷來都被認為是籃球場上的至理名言。尤其是在喬丹之前,張伯倫、賈巴爾等哪個不是雄霸一方的內線,就算是打控衛的「魔術師」約翰遜也是擁有著前鋒的身高。因此,在早前,秀選狀元大都被天賦異稟的內線鎖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得分後衛的備受推崇最應該感謝的人是喬丹,正是他的橫空出世,讓得分後衛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在他的影響下,在20世紀初迎來了東艾西科北卡南麥的分位盛世。
NBA正式來說,得分後衛被選中狀元只有一次,就是1975年NBA狀元大衛-湯普森。湯普森參加選秀的那一年,他是毫無爭議的狀元秀,沒有人能夠撼動他的位置,因為在當時他是一位劃時代的球員。湯普森大學期間曾率隊在NCAA取得過全勝賽季,也就是一整個賽季沒輸過一場球。而且他具備70年代絕對罕見的驚人彈跳力,也是他首次將空中接力這種具有震撼性的個人表演帶進NBA。
很多球迷說艾弗森,但其實當年艾弗森是以控球後衛的身份註冊NBA選秀的,所以嚴格來說艾弗森並不算。
SG這個位置天賦太不容易看了,這個位置想打出來太需要想像力和運氣了,而選秀是以很低的成本簽約世界上最棒的潛在巨星,由不得球隊做出最穩的選擇。
隨著小球的盛行,球員位置越來越模糊,一個能夠掌控節奏的控衛更是顯得稀缺。位置的模糊使得得分後衛的功能日漸尷尬,因為無論是控衛還是前鋒都能夠兼具得分的任務。
控衛和內線對球隊重要性
眾所周知,籃球一般分5個位置,即控衛、分衛、小前、大前和中鋒,控衛作為1號位屬於球隊的大腦,大前和中鋒則主要負責搶籃板和護框,中鋒對於球隊防守的提升是驚人的,大家都知道喬丹的防守好,可從來沒有聽過幫主一人撐起一支球隊的防守這句話吧,但是中鋒可以,比如說魔術時期的霍華德。
內線成才概率較高
提到出名的分衛,想必除了喬丹、科比、韋德、艾弗森、麥迪、哈登後,就沒幾個了,四大分衛更是喬丹後帶起的一股熱潮,可是提到中鋒和大前了,那就太多了,遠的不說,就四大中鋒(大夢、尤因、上將、鯊魚)、鄧肯、馬龍、加內特、霍華德和姚明哪個不是響噹噹的人物,內線狀元是多,可是成材率真的高。
都說如今小球時代,中鋒凋零,可是很多人卻沒有找到癥結所在,其實這主要是聯盟規則的變化和打法趨勢的改變所致,因為規則的變化,中鋒的作用漸漸被弱化,重型中鋒不能再死守籃下,因為這樣對後衛的突破不利,弱化內線,加強外線,這樣才能加快進攻節奏,讓觀眾買賬。
而且一個好的內線球員,要養成良好的籃下意識、練出不錯的籃下技術、練出足夠健壯的肌肉、育成大局觀和策應能力一般來說至少需要5年左右(中鋒極易受傷而凋零)。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高大內線與潛力控衛的成材率要遠高於得分後衛,儘管喬丹已經被公認為歷史第一人,但是如果時光倒流到1984年秀選,在喬丹與奧拉朱旺之間,絕大多數的經理人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將「大夢」選為狀元,諷刺的是NBA歷史第一人卻是得分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