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國產青春片,絕對不止8.5
13歲的你在做什麼?
忙於學業?忙著初戀?還是匆忙長大……
13歲的李玩,開始和成人的世界對抗。
將懵懂的自己輸得一敗塗地,粉身碎骨留在曾經。
《狗十三》塵封五年,終於相見;青春共鳴,沒有狗血。
13歲的李玩和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她們的命運作為電影的主線。
李玩在本該天真的年紀,開始面對需要「長大」的命運。
為了更好的升學,她需要放棄自己喜歡的物理;
為了家庭的和睦,她不能怪罪爺爺把狗弄丟的失誤;
為了長輩的寬心,她需要承認「全新」的狗就是愛因斯坦;
為了爸爸的面子,她需要含著淚把狗肉吃完;
為了愛因斯坦更好地生活,她選擇放棄與逃離……
當桌上最後的一個雞腿不屬於你的時候,你就應該要「長大」了。
李玩最後接受了「成長」的命運,生命力不再擁有自己,只為了別人而活。
《狗十三》的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中國少女的成長,更是我們每一代人的青春。
李玩被奪走的是小狗愛因斯坦,但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那本被翻開的日記,是被迫放下的畫筆,是被扔出窗外的漫畫小說……
我們,其實人人都是李玩,終將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失去了個性,扔掉了脾氣,忘記了初心,美其名曰「這就是成長」。
寵愛和放縱,不過是另一種層面的控制和高壓。
愛因斯坦、李玩、弟弟,不過都是按照成人,按照父親意志生活的所有品。
因為是父母,就自然的擁有了隨意處置我們的權利。
「以後這樣的事兒還多著呢」
影片中每當出現這句台詞的時候都是那麼的不甘,可卻只能妥協和順從。
一聲嘆息,如父親所願,少女李玩終於學會了順從和偽裝,向成人社會舉手投降。
可除去這些被迫長出的「盔甲」,「你見過真正的大人長什麼樣嗎?」。
《狗十三》早在五年前已經製作完成,在北京電影節上放映之後,就收穫了廣泛好評。五年之後的現在,豆瓣評分依舊高達8.5分,說明影片的極高質量。
電影《狗十三》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義大利米蘭國際電影節「國際評委獎」、第21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等眾多獎項。塵封五年有它的原因,但這一次請走進影院祭奠我們死去的「青春」。
本片導演曹保平曾執導過《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優秀電影,十分擅長現實主義題材影片。
曾獲得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義大利米蘭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國內外眾多獎項。
同時被稱為「影帝製造機」,合作過的演員鄧超、段奕宏、郭濤、張譯等都憑藉其作品榮獲「影帝」桂冠。
曹保平導演說,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東西,多的一言難盡。中國傳統文化導致了我們與父母之間關係的不對等,影片是必然。
而根據編劇焦華靜親身經歷所創作出來的劇本,最棒的一點就是「共鳴」!
那些年的時候,我們的青春片有著動人的愛情,有著初夜的體驗,有著墮胎、跳樓、互相陷害……
試問,有多少人的青春如此狗血?
嚴重的脫離現實,重度的偶像化情節,終究是「難得人心」。
《狗十三》沒有青春片里慣常出現的狗血劇情,用大幅度的篇幅去描寫,幾代人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現實問題。
我們如何處理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呢?曹導說「無論你是想感恩父母,還是想『報復』父母,都給他們買張票,和她們一起看看這部電影吧。」
讓我們在電影里找答案吧。
也許,我們都有錯;
也許,我們都沒錯;
也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像焦華靜說的那樣,她試著在影片中給每一個問題一個答案,但現實生活卻偏偏不是這樣。
似曾相識或正在經歷,影片帶給你的是感同身受和真實情感共鳴。
沒有一絲狗血,但這就是我們的青春
※本想看男囚勾引女獄工,卻被他們的演技給嚇呆了!
※「打擾了,我誇小姐姐誇到詞窮了。」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