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學:用陽明心學激發組織活力(三)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李安
今天,我來談一談「激發」的話題,包括它的含義,意義,對象和方式。
激發,從物理學的角度說,就是使分子、原子等從能量較低的狀態變為能量較高的狀態。後來延伸到人類社會中,便有了「刺激使其奮發」的意思,比如,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再比如,激發組織的活力,等等。
從上述定義看,激發有兩個潛在假設,第一,被激發對象內部有可以被激發的素材或材質;第二,激發主體具備對應於素材或材質的激發工具或「激發劑」。
歷代管理大師都告誡過我們:企業的挑戰是實現績效的挑戰,是創造客戶價值的挑戰;組織管理的目的在於使組織具備有效性和有能率,而組織建立和管理的目的在於讓每一個有限的個體有可能通過協作做出突破個體局限的宏偉結果。
組織的意義之一就是通過協作的方式讓許多個體建構起一個框架,並用這個框架產生巨大的空間力量;組織的意義之二就是通過計劃讓許多個體連接成一個前後相繼的長鏈,並用這個長鏈產生綿長的時間坐標。在組織構建的這個「人為時空」里,人類會突破個體感覺的局限,心裡那個「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良知感覺才有可能被喚醒,同時,每一個人在與許多不同於自己的事物和人物的交往中,自然會有各種衝突,在衝突中不僅有對外的攻擊和防禦,更有對內的反思和批判,而這種自我批判,會有可能喚醒每個人沉睡的思維細胞。
所以,這種個體批判的過程就是組織活力提升的路徑之一。
用來激發的「激發劑」一般是精神層面的事物,比如,組織願景和組織價值觀等。這些看起來很虛的存在,其實正是人類出現在天地間的實在意義,也是幾千年以來聖賢們前仆後繼探討的人類終極問題: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又叫「人貴在有自知之明」,還叫作「你要知道自己是吃幾碗乾飯的」。這些深層次的人類組織的哲學命題,是用有形的文字承載著無形的人類思維成果,這些文字承載的思維成果不是用眼睛就能看明白的,它們需要人類用腦子去想、用心去感悟,這是一個心靈層面上的人與人(甚至是今人與古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甚至衝突,它也同樣會使今天的人們反思自己或批判自我,也同樣會有可能在組織內部甚至外部達到一種心靈層面的共鳴,只有心靈深處的共鳴才可能激發組織活力的煥發。
激發一詞,也有激勵制度(特別是薪酬制度)的內容,但與傳統的亞當.斯密的利益角度不同,本文的激勵制度是建立在「致良知」的標杆下的「獎狀」,即不是量的精確劃分,而是質的確定表達。在這種組織文化氛圍里,金錢降格為對「致良知」努力程度的小紅花,而不是顯示一個人在組織中地位的雲羅傘蓋。
相信每一個人「良知」的天生存在,相信每一個人的最高幸福感是來自擁有「知善知惡」的能力之後,作為一個組織的管理者,就會像相信地底下有石油的大慶鐵人一樣,會排除萬難,堅持不懈地鑽下去,不會中途停止的。
人人自家無盡藏,
此是乾坤萬有基。
※多面呂布:時漲時落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三觀不合」不要緊,這件事才最可怕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