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第一次海灣戰爭後,中國軍隊的反應如何

第一次海灣戰爭後,中國軍隊的反應如何

原標題:第一次海灣戰爭後,中國軍隊的反應如何


提起海灣戰爭,很多人都會說海灣戰爭給我軍帶來了很大的震動,但是小編只想告訴他們:我國高層其實還是很有戰略眼界的,所以對他們來說,震動其實確實沒有想像中的大,但也不小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舉個例子,離現在最近的一次解放軍參加的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時候作戰樣式和抗美援朝、解放戰爭乃至二戰沒有本質區別。



從彈藥使用來說,喜歡進行火力覆蓋。但是命中率極低。所以消耗的彈藥基數極大,當然,單位彈藥的成本也很低。

從作戰軍兵種來說,陸軍是ABC,空軍為輔助。任何一場戰爭都沒有空軍獨立完成的。且兵種之間,如步兵與炮兵協同很成問題,越戰中誤擊誤炸層出不窮。


從作戰理念來講,參戰人員多,進攻規模大,梯次兵力配置,戰場分為前線和後方。


這個戰法放在對越反擊戰成立,放在李雲龍身上成立,放在楚雲飛身上也成立。



但是美軍的海灣戰爭打破了這個思路,打破了自二戰起建立的戰爭邏輯,打醒了年輕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從武器來看,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彈藥基數。以前一千發一萬發炸彈達到的效果,現在三五枚制導炸彈、制導導彈就解決了。總耗費上還未必比以前大。



海灣戰爭又是第一次空軍主導的戰爭。主旋律就是一直飛一直炸,你看不到敵人,但是傷亡不斷。從此以後,空軍的戰略地位扶搖直上。同時,協同作戰也從此提上了日程。協同作戰最大的敵人不是狡猾的對方,而是冗雜的指揮機構和指揮體系。


但是美軍的海灣戰爭以及之後的戰爭,其協同作戰理念另我們驚訝。目前,其步兵即有能力直接呼叫空中支援,速度快,效率高。美軍的C3I,C4I指揮系統模式也讓我軍受益匪淺。我軍包括最近的七大軍區變五大戰區,無不是在努力精簡指揮機構。


但是海灣戰爭讓我們意識到,空間換取時間等以往經典軍事思想存在局限性。現代戰爭,前線後方已然模糊。以現代戰機的速度,完全有能力幾個小時跨越大多數國家的任何區域。且從前的戰爭以大規模轟炸為手段消耗敵戰爭潛力,改為了精確打擊,消滅特定的目標,如電台、敵指揮所、機場、發電站等等,最大可能減少民用目標傷亡,降低敵民眾反抗情緒。


最後,美伊兩次戰爭,其嘴炮的較量也讓我們充分發掘出了國家級別的「噴子」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後來「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新的維度的戰爭,對於正面戰場具有極大加成,很大程度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作用。對我軍作戰理論的豐富,真的是濃墨重彩的教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橄欖情愫 的精彩文章:

沒有自主的AESA雷達 俄羅斯電子戰機夢想之路在哪裡
在戰場上 為什麼有些上過軍校的將領 反倒不如不識字的泥腿子將軍

TAG:橄欖情愫 |